一种自保温建筑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01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保温建筑结构体系,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包括墙体系统和楼板系统,墙体系统包括主墙体,主墙体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墙体模板,两块墙体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两块墙体模板通过钢筋相连,两块墙体模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用于埋设水电管线的第一凹槽;楼板系统包括上下设置的水泥板,两块所述水泥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开设有沿水泥板宽度方向的用于嵌入管线的第二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体系可实现墙体系统的集保温与承重于一体的特性,以及实现墙体系统和楼板系统装修管线分离;保证设备管线具有可追溯性、可检视性以及可更新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保温建筑结构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自保温建筑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随着模板、脚手架与商品混凝土等技术设备普及率提升,现浇施工技术工艺成熟度提升,建筑开始朝着绿色环保节能方向发展,严格控制建筑污染,节能、减排、降耗已经成为建筑施工的诉求。技术工艺的成熟度提升,相应加强了施工建设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实力。现代建筑质量与功能要求高绿色建筑和现代建筑产业理念深度人心,为建筑行业发展指明方向。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材料,逐渐增加了装配式与钢结构式建筑数量,行业领域的质量标准要求也持续提升。国家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以此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占比。目前,我国在装配式建筑中还缺乏成熟经验,导致装配式建筑施工与装饰装修环节所占的的工程量还比较大。而现有的建筑结构未能实现设备管线分离,导致设备管线不可追溯、不可改造以及不可检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自保温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墙体系统和楼板系统,所述墙体系统垂直于水平面方向设置,所述楼板系统沿水平面方向设置;所述墙体系统包括主墙体,所述主墙体将建筑分割为室内和室外,所述主墙体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墙体模板,两块所述墙体模板分别位于室内和室外,两块所述墙体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两块所述墙体模板通过钢筋相连,所述钢筋穿过所述混凝土;两块所述墙体模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用于埋设水电管线的第一凹槽;所述楼板系统包括上下设置的水泥板,两块水泥板之间浇筑有钢筋混凝土,两块所述水泥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开设有沿所述水泥板宽度方向的用于嵌入管线且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第二凹槽。进一步的方案是,位于室外的所述墙体模板远离所述室内的一侧面设置有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与所述墙体模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方案是,两块所述墙体模板之间的浇筑混凝土中设置有若干C型钢。进一步的方案是,相邻两根所述C型钢通过钢筋龙骨相连接。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保温结构包括防火保温层、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层以及若干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墙体模板和所述防火保温层,所述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层浇注于所述墙体模板与所述防火保温层之间并与所述墙体模板和所述防火保温层相连接。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连接件自所述防火保温层的外侧面依次穿过防火保温层、所述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层并连接于所述墙体模板。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连接件的外周面上具有若干个向外延伸凸起的加强部。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防火保温层包括保温本体和至少一个加强层,所述加强层设于所述保温本体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体系可实现墙体系统的集保温与承重于一体的特性,以及实现墙体系统和楼板系统装修管线分离;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两块墙体模板相互远离的一侧仅开设有可容纳水电管线的凹槽,实现设备管线脱离被墙体、装饰层掩盖和填埋所导致的不可追溯、不可改造、不可检视等状态,使设备管线独立存在,保证设备管线具有可追溯性、可检视性以及可更新性;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楼板系统的两块水泥板的上分别开设可嵌入管线的凹槽,不仅实现了管线分离,还能实现上下住户管线分离,并且保证了每一个楼层的净高度要求;本专利技术设置的主墙体通过两个墙体模板直接通过混凝土钢筋相连,并在混凝土内设置多个C型钢,同时在外部的墙体模板设置保温结构,实现主墙体集保温与承重于一体。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自重较轻,易于制造,节材节能,可大大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直接将单个防火保温层安装设置在墙体模板的外侧,通过若干个连接件能够有效加强防火保温层、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层和墙体模板之间的结构连接强度,结构强度高,有效避免发生脱离现象,大大提高了建筑墙体保温结构的牢固度和安全性,且施工环节少,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通过增加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层使得防火保温层的厚度在20cm以上,降低了保温结构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自保温建筑结构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保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1-墙体系统;2-楼板系统;3-主墙体;30-墙体模板;31-钢筋;32-保温结构;320-防火保温层;321-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层;322-连接件;33-C型钢;34-钢筋龙骨;4-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保温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墙体系统1和楼板系统2,墙体系统1垂直于水平面方向设置,楼板系统2沿水平面方向设置;墙体系统1包括主墙体3,主墙体3将建筑分割为室内和室外,主墙体3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墙体模板30,两块墙体模板30分别位于室内和室外,两块墙体模板30之间浇筑混凝土,两块墙体模板30通过钢筋31相连,钢筋31穿过混凝土;两块墙体模板30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用于埋设水电管线的第一凹槽4;楼板系统2包括上下设置的水泥板20,两块水泥板20之间浇筑有钢筋混凝土,两块水泥板20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开设有沿水泥板20宽度方向的用于嵌入管线且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第二凹槽5。水泥板上的第二凹槽可通过发泡混凝土找平后,可铺设地板。本实施例通过在两块墙体模板和两块水泥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方便管线的嵌入,实现了管线分离。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室外的墙体模板30远离室内的一侧面设置有保温结构32,保温结构32与墙体模板3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保温结构,使得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本实施例中,两块墙体模板30之间的浇筑混凝土中设置有若干C型钢33。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提升主墙体的受力承载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根C型钢33通过钢筋龙骨34相连接。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保证C型钢的强度与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保温结构包括防火保温层320、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层321以及若干个连接件322,连接件3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墙体模板30和防火保温层320,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层321浇注于墙体模板30与防火保温层320之间并与墙体模板30和防火保温层320相连接。本实施例直接将单个防火保温层安装设置在墙体模板的外侧,通过若干个连接件能够有效加强防火保温层、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层和墙体模板之间的结构连接强度,结构强度高,有效避免发生脱离现象,大大提高了低能耗建筑墙体保温结构的牢固度和安全性,且施工环节少,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通过增加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层使得防火保温层的厚度在20cm以上,降低了成本。本实施例保温结构,施工环节少,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且综合成本低廉;同时,结构强度高,有效避免发生脱离现象,大大提高了低能耗建筑墙体保温结构的牢固度和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22自防火保温层320的外侧面依次穿过防火保温层320、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层321并连接于墙体模板30。本实施例在防火保温层的外侧面将连接件打入穿过并与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保温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墙体系统(1)和楼板系统(2),所述墙体系统(1)垂直于水平面方向设置,所述楼板系统(2)沿水平面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墙体系统(1)包括主墙体(3),所述主墙体(3)将建筑分割为室内和室外,所述主墙体(3)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墙体模板(30),两块所述墙体模板(30)分别位于室内和室外,两块所述墙体模板(30)之间浇筑混凝土,两块所述墙体模板(30)通过钢筋(31)相连,所述钢筋(31)穿过所述混凝土;/n两块所述墙体模板(30)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用于埋设水电管线的第一凹槽(4);/n所述楼板系统(2)包括上下设置的水泥板(20),两块水泥板(20)之间浇筑有钢筋混凝土,两块所述水泥板(20)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开设有沿所述水泥板(20)宽度方向的用于嵌入管线且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第二凹槽(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保温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墙体系统(1)和楼板系统(2),所述墙体系统(1)垂直于水平面方向设置,所述楼板系统(2)沿水平面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系统(1)包括主墙体(3),所述主墙体(3)将建筑分割为室内和室外,所述主墙体(3)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墙体模板(30),两块所述墙体模板(30)分别位于室内和室外,两块所述墙体模板(30)之间浇筑混凝土,两块所述墙体模板(30)通过钢筋(31)相连,所述钢筋(31)穿过所述混凝土;
两块所述墙体模板(30)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用于埋设水电管线的第一凹槽(4);
所述楼板系统(2)包括上下设置的水泥板(20),两块水泥板(20)之间浇筑有钢筋混凝土,两块所述水泥板(20)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开设有沿所述水泥板(20)宽度方向的用于嵌入管线且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第二凹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保温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
位于室外的所述墙体模板(30)远离所述室内的一侧面设置有保温结构(32),所述保温结构(32)与所述墙体模板(3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保温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
两块所述墙体模板(30)之间的浇筑混凝土中设置有若干C型钢(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秋华刘凯洪成胡俊涂斌曾宪伟徐佳林刘铭江中友苏格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筑木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