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中的结构性节点主要有柱-柱连接、梁-柱连接、主-次梁连接节点等,装配式建筑中的主梁和次梁连接时需要使用到连接结构,实现主梁和次梁的装配。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110965652B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主次梁钢连接节点结构,能将连接节点结构的部分预埋在主梁内,能将次梁一端的固定板对接到支撑板上,之后能翻转夹紧板对次梁进行夹持,通过限位杆对夹紧板翻转后的位置进行固定,再使用安装板对次梁进行固定,能通过连接节点结构将次梁安装在主梁上,安装简单。但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夹持板之间的位置不能进行调节,能安装的次梁尺寸固定,当次梁尺寸出现偏差或安装其他次梁时,夹持板翻转后无法固定在主梁上,安装板不便于卡接在次梁和夹持板上,从而使连接结构无法正常使用,具有局限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组件(13)和加强组件(14),所述连接组件(13),包括用于预埋在主梁(11)内的预埋部和用于安装次梁(12)的承托部;/n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14),设置在承托部底部,用于加强承托部对次梁(12)的支撑;/n所述承托部,包括与预埋部连接的支撑板(24),所述加强组件(14)两侧设有夹持板(27),所述支撑板(24)内设有用于同步调节两组夹持板(27)向相靠近一侧或相远离一侧运动的调节组件,便于根据不同尺寸的次梁(12)调节两组夹持板(27)之间的距离;/n所述夹持板(27)上设有用于将次梁(12)固定在承托部的至少两组固定螺栓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组件(13)和加强组件(14),所述连接组件(13),包括用于预埋在主梁(11)内的预埋部和用于安装次梁(12)的承托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14),设置在承托部底部,用于加强承托部对次梁(12)的支撑;
所述承托部,包括与预埋部连接的支撑板(24),所述加强组件(14)两侧设有夹持板(27),所述支撑板(24)内设有用于同步调节两组夹持板(27)向相靠近一侧或相远离一侧运动的调节组件,便于根据不同尺寸的次梁(12)调节两组夹持板(27)之间的距离;
所述夹持板(27)上设有用于将次梁(12)固定在承托部的至少两组固定螺栓件,所述夹持板(27)上还连接有用于将夹持板(27)调节后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在两组夹持板(27)相靠近一侧底部的移动杆(31),所述支撑板(24)两侧设有用于移动杆(31)滑动的移动孔(26),所述支撑板(24)内设有与移动孔(26)连通的空槽(35),所述空槽(35)内设有与支撑板(24)转动连接的驱动齿轮(34),两组移动杆(31)相靠近的一侧均设有与驱动齿轮(34)啮合的齿牙(37),所述驱动齿轮(34)连接有用于控制支撑板(24)转动的驱动件,所述空槽(35)内设有用于防止驱动齿轮(34)转动后回转的限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驱动齿轮(34)靠近支撑板(24)底部的驱动柱(32),所述驱动柱(32)固定连接驱动齿轮(34),所述驱动柱(32)转动连接支撑板(24)底板且延伸出支撑板(24)底板,所述驱动柱(32)内设有六边形孔(33),所述驱动齿轮(34)远离驱动柱(32)的一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支撑板(24)顶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棘齿环(38)和限位件(39),所述棘齿环(38)固定连接在驱动齿轮(34)靠近驱动柱(32)的一侧,且棘齿环(38)内侧设有棘齿;所述限位件(39)包括限位环(40)和限位齿(41),所述限位环(40)套设在驱动柱(32)外侧且限位环(40)内径大于驱动柱(32)外径,所述限位齿(41)至少设置有三组且呈阵列设置在限位环(40)外壁,所述限位齿(41)与棘齿相配合卡接,且限位齿(41)为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