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温耐蚀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881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加工与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热障涂层为复合结构,在金属基体表面从下至上依次为金属粘结层、陶瓷过渡层和顶层陶瓷层,所述金属基体为镍基高温合金,所述金属粘结层为镍基合金,所述陶瓷过渡层为YSZ+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温耐蚀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加工与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温耐腐蚀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热障涂层是在热端部件表面喷涂的一种耐高温、隔热性好的陶瓷涂层,该涂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抗高温氧化和抗腐蚀性能,会显著提高热端部件服役温度和服役寿命。当今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由于追求更高热效率和推重比,涡轮前温度不断提高,目前先进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涡轮前温度将到达2350K以上,但涡轮叶片服役温度仍远远超过目前镍基高温合金材料所能承受的极限温度(1423K)。因此,制备隔热性能优异、高温服役性能稳定的热障涂层是提高发动机叶片性能的关键。目前广泛应用的热障涂层材料主要是Zr02-8%Y203(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简称8YSZ),该材料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其热膨胀系数与金属基材相匹配。在专利(CN109706418A)中已提出使用常规等离子和高能等离子去制备这种热障涂层,使用该方法制备的热障涂层的组织结构为层状结构。根据相关实验和研究表明,当YSZ的使用温度长期处于1100℃时,会发生一系列的相变,导致涂层内部产生裂纹从而加速涂层的失效;而当使用温度高于1100℃时,氧的高速扩散导致了金属粘结层的氧化,这些都是热障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一种新型热障涂层结构是代替YSZ材料的一种重要技术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温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LZO+YSZ(La2O3)双陶瓷层结构,通过陶瓷过渡层和顶层陶瓷层降低了TGO的生长,减少涂层中半熔融或未熔融粒子的存在,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抗热震性能和热循环寿命,起到延长工作寿命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技术方案之一:一种耐高温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其特征在于,该热障涂层为复合结构,在金属基体表面从下至上依次为金属粘结层、陶瓷过渡层和顶层陶瓷层,所述金属基体为镍基高温合金,所述金属粘结层为镍基合金,所述陶瓷过渡层为YSZ+La2O3材质,所述顶层陶瓷层为LZO材质。所述粘结层厚度为150~160μm,过渡层YSZ(La2O3)厚度为100~110μm,陶瓷顶层LZO的厚度为180~200μm。所述粘结层为NiCoCrAlY材质,粘结层表面粗糙度Ra为3~6μm,Rz为20~45μm,RSm为100~150μm,Rsk为0.20~0.45。所述陶瓷过渡层为纳米结构涂层,其孔隙率为5%~10%,未熔粒子小于3个。所述顶层陶瓷层为纳米结构涂层,其中孔隙率5%~15%,未熔粒子数量1~5个。技术方案之二:一种耐高温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基体准备和预处理,将镍基高温合金基体浸泡于丙酮中,0.5-1h后取出,自然晾干后对基体进行喷砂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Ra<6μm;步骤(2),在金属基体上喷涂制备NiCoCrAlY粘结层;步骤(3),在粘结层上喷涂制备YSZ(La2O3)陶瓷过渡层,采用PS-PVD方法制备粘结层,具体工艺参数如下:喷涂距离为330~360mm,送粉速率为10~15g/min,工作舱压为190~200Pa,预热温度为800~900℃,电流为2500~2700A;步骤(4),在陶瓷过渡层上采用了LZO纳米团聚-等离子致密化粉末,使用大气等离子工艺APS制备纳米结构涂层LZO陶瓷顶层,设定喷涂距离为80~90mm,送粉速率为15~25g/min,喷枪横向移动速率为300~350mm/s,喷涂电压为60~70V,电流为650~700A,预热基体至300~320℃,喷涂陶瓷顶层的厚度为200~230μm,孔隙率为11.2~13.5%。步骤(3)中在喷涂陶瓷过渡层前需预热金属粘结层表面,温度为850~880℃。步骤(4)中在喷涂顶层陶瓷之前先预热基体,温度300~3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双陶瓷层结构LZO+YSZ(La2O3),采用先进PS-PVD喷涂技术并且优化涂层结构的设计,从而提高了热障涂层之间的结合强度、抗热震性能和热循环寿命。(2)PS-PVD工艺制备出的粘结层为典型羽毛型柱状结构,几乎不存在孔洞,熔融粒子在基体上的铺展更为完全、平整,致密的粘结层更加有效地保护基体金属,有效提高金属的耐蚀性。(3)在陶瓷过渡层上引入LZO顶层陶瓷,该涂层在高温下具有稳定性且具有高耐磨性、低热导率,因此可以用来设计和制备使用温度低于1600℃富氧环境下的新型高温热障涂层材料。LZO作为涂层顶层依靠La同CMAS反应生成致密磷灰石(Ca2La8(SiO4)6O2)的封阻作用,可以有效减少了CMAS渗入,抑制了内部8YSZ的不稳定性,提高了涂层的耐蚀性。(4)相较于传统的单层YSZ涂层,本专利技术采用了YSZ(La2O3)复合材料,该涂层既可以增加体系的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又可以阻止晶粒的长大和相变,从而增强了抗热腐蚀能力和抗高温氧化能力。在LZO涂层和YSZ(La2O3)双重的阻碍下,有效阻止氧气的渗入,阻碍了热生长氧化物TGO生长,从而显著提高了涂层的使用寿命。在YSZ中加入适量的La2O3,可以缓解两层之间的热不匹配应力,提高两层的结合强度。(5)本专利技术相关产品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燃气轮机叶片等多种热端部件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涂层产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使用APS技术制备的粘结层截面形貌;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PS-PVD制备的粘结层截面形貌;图4是本专利技术与单层YSZ涂层的热循环次数对比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飞机叶片上不同涂层抗CMAS腐蚀性能的对比图。图中:1-金属基体、2-粘结层、3-陶瓷过渡层、4-顶层陶瓷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作为例示,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一种耐高温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的制备方法实施例,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基体准备和预处理,选用镍基高温合金,成分为(Ni=61%,Cr=16%,Co=8.5%,La=3.4%),采用浓度为99.7%丙酮和99.8%的无水乙醇对合金基体进行超声波清洗,0.5h后取出,清洗除去表面油脂后使用烘干箱烘干。烘干后使用50#目棕刚玉砂粒对基体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喷砂角度为45~60°,喷至基体表面色泽均匀且无金属光泽,喷砂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吹净表面残留砂粒。步骤(2):PS-PVD方法制备粘结层,粘结层的制备选择主要成分为NiCoCrAlY的金属合金粉末,粉末的粒度范围为20μm~45μm,设定喷涂距离为350mm,送粉速率为10g/min,喷枪横向移动速率为500mm/s,氩气流量为110m3/h,电流为1650A,喷涂粘结层的厚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其特征在于,该热障涂层为复合结构,在金属基体表面从下至上依次为金属粘结层、陶瓷过渡层和顶层陶瓷层,所述金属基体为镍基高温合金,所述金属粘结层为镍基合金,所述陶瓷过渡层为YSZ+L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其特征在于,该热障涂层为复合结构,在金属基体表面从下至上依次为金属粘结层、陶瓷过渡层和顶层陶瓷层,所述金属基体为镍基高温合金,所述金属粘结层为镍基合金,所述陶瓷过渡层为YSZ+La2O3材质,所述顶层陶瓷层为LZO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厚度为150~160μm,过渡层YSZ(La2O3)厚度为100~110μm,陶瓷顶层LZO的厚度为180~2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为NiCoCrAlY材质,粘结层表面粗糙度Ra为3~6μm,Rz为20~45μm,RSm为100~150μm,Rsk为0.20~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过渡层为纳米结构涂层,其孔隙率为5%~10%,未熔粒子小于3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陶瓷层为纳米结构涂层,其中孔隙率5%~15%,未熔粒子数量1~5个。


6.一种耐高温的双陶瓷层结构热障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基体准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哲陈浩刘嘉航郭菁徐能黄士罡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