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阀式热流道的阀针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36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阀针套,阀针套的一端具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分流板的凸缘,所述阀针套另一端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阀针套呈夹角设置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由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组合构成,所述第一导流槽和所述第二导流槽皆为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导流槽组合的方式,对从主流道分流过来的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防止流体内压力过高形成气泡;而且能够防止流体直接冲击阀针进入分流道形成对流而降低流体的流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阀式热流道的阀针套
本技术属于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流道系统的阀针套。
技术介绍
热流道系统一般应用于注塑模具,通过加热的办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热流道系统一般由热喷嘴、分流板、温控箱和附件等几部分组成,热喷嘴一般包括两种:开放式热喷嘴和针阀式热喷嘴,由于热喷嘴形式直接决定热流道系统选用和模具的制造,因而常相应的将热流道系统分成开放式热流道系统和针阀式热流道系统;针阀式热流道系统,通过上下运动的阀针动作来控制塑胶流体的流量,在热流道系统中,塑胶流体通过分流板进行分流进阀针孔(也是分流道)内,更具体的说,分流板内在阀针位置装有阀针套,分流板内的流道连通至阀针套,阀针套的侧壁设置导流槽,将分流板流道内的流体导入阀针孔内,可以理解的是,分流板内的流道与阀针孔是垂直的,流体自流道进入阀针孔时,如果不控制流量(流速),流体会直接冲击阀针的侧壁,很容易形成气泡,影响产品注塑的质量,另外直接冲击的流体也容易形成对流,造成流体的流动不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阀针套,通过两个导流槽组合的方式,对从主流道分流过来的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防止流体内压力过高形成气泡;而且能够防止流体直接冲击阀针进入分流道形成对流而降低流体的流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阀针套,阀针套为圆柱状,所述阀针套具有用于供阀针穿过的通孔,所述阀针套的一端具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分流板的凸缘,所述阀针套另一端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阀针套呈夹角设置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由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组合构成,所述第一导流槽和所述第二导流槽皆为弧形结构。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导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阀针套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阀针套的夹角。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导流槽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上方,所述第一导流槽的槽底为椭球形,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槽底截面为圆柱形。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导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阀针套的夹角为50°-65°,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阀针套的夹角为30°。进一步地说,所述阀针套为铜制阀针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阀针套,通过两个导流槽组合的方式,对从主流道分流过来的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防止流体内压力过高形成气泡;而且能够防止流体直接冲击阀针进入分流道形成对流而降低流体的流动性。第一导流槽的槽底与阀针套的夹角大于第二导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阀针套的夹角,通过第二导流槽更平的角度来降低流体的流速,达到更佳的流量控制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阀针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阀针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阀针套的剖视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阀针套1、凸缘11、导流槽12、第一导流槽121、第二导流槽122、通孔19;分流板2、主流道21、分流道22、阀针孔23;阀针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阀针套,如图1到图3所示:阀针套1为圆柱状,所述阀针套具有用于供阀针3穿过的通孔19,所述阀针套的一端具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分流板2的凸缘11,所述阀针套另一端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阀针套呈夹角设置的导流槽12;所述导流槽由第一导流槽121和第二导流槽122组合构成,所述第一导流槽和所述第二导流槽皆为弧形结构。本技术如图2所示:阀针套安装于分流板,分流板具有主流道21和分流道22,所述分流道连通阀针孔23(所述阀针孔实际也是分流道,连接模具型腔),塑胶流体的流向如图所示;本技术的阀针套通过两个导流槽组合的方式,对从主流道分流过来的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防止流体内压力过高形成气泡;而且能够防止流体直接冲击阀针进入分流道形成对流而降低流体的流动性。更具体的说,所述第一导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阀针套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阀针套的夹角;通过第二导流槽更平的角度来降低流体的流速,达到流量控制的效果。所述第二导流槽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上方,所述第一导流槽的槽底为椭球形,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槽底截面为圆柱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阀针套的为50°-65°,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阀针套的夹角A2为30°。本实施例经过测试,第二导流槽的角度设为30°时,能够有效的减缓流体的流速,从而控制流量;而且在该角度下,也不会在流道内形成堵塞,能够保证流体的有效流通。本实施例中,所述阀针套为铜制阀针套,铜制材料导热快、蓄热也好,能够保证流体的温度,从而保证其流动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实施例记载的以及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阀针套通过两个导流槽组合的方式,对从主流道分流过来的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防止流体内压力过高形成气泡;而且能够防止流体直接冲击阀针进入分流道形成对流而降低流体的流动性。第一导流槽的槽底与阀针套的夹角大于第二导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阀针套的夹角,通过第二导流槽更平的角度来降低流体的流速,达到更佳的流量控制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阀针套,其特征在于:阀针套(1)为圆柱状,所述阀针套具有用于供阀针穿过的通孔(19),所述阀针套的一端具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分流板(2)的凸缘(11),所述阀针套另一端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阀针套呈夹角设置的导流槽(12);/n所述导流槽由第一导流槽(121)和第二导流槽(122)组合构成,所述第一导流槽和所述第二导流槽皆为弧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阀针套,其特征在于:阀针套(1)为圆柱状,所述阀针套具有用于供阀针穿过的通孔(19),所述阀针套的一端具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分流板(2)的凸缘(11),所述阀针套另一端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阀针套呈夹角设置的导流槽(12);
所述导流槽由第一导流槽(121)和第二导流槽(122)组合构成,所述第一导流槽和所述第二导流槽皆为弧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阀式热流道的阀针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阀针套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槽底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敏敏
申请(专利权)人:来诺精密热流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