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23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具,涉及混凝土制备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安装在升降装置上的底模板、安装平移装置上的侧模、芯模、端模以及顶盖;所述底模板的侧面设置有镶嵌槽,所述侧模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镶嵌槽匹配的嵌入块;所述端模是U型模,所述芯模镶嵌在所述端模的U型槽内;所述顶盖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端模顶端的限位槽;所述芯模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弯板和第二弯板,所述第一弯板与所述第二弯板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板、所述第二弯板以及所述底板围绕形成闭合环形;以实现大型混凝土梁固化后能够快捷脱模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制备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模块化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具。
技术介绍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在混凝土浇注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模具对混凝土浆料进行定型,在制作大型的混凝土支撑梁的过程中,当使用了大型模具对混凝土进行固化后,如何便捷脱模,是提高大型混凝土预制件制备效率以及制备成品合格率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具,以实现大型混凝土梁固化后能够快捷脱模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你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模块化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具,包括安装在升降装置上的底模板、安装平移装置上的侧模、芯模、端模以及顶盖;所述底模板的侧面设置有镶嵌槽,所述侧模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镶嵌槽匹配的嵌入块;所述端模是U型模,所述芯模镶嵌在所述端模的U型槽内;所述顶盖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端模顶端的限位槽;所述芯模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弯板和第二弯板,所述第一弯板与所述第二弯板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板、所述第二弯板以及所述底板围绕形成闭合环形。作为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行车上的升降平台。进一步的,所述平移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液压伸缩器,所述液压伸缩器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液压伸缩器的活动端与所述侧模铰接。更进一步的,所述侧模包括滑动安装在支架上的横板,所述横板与所述液压伸缩器的伸缩端铰接,所述横板的顶面通过液压杆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第一支撑水平板,所述第一支撑水平板的顶面安装水平设置的第一侧模,所述第一侧模的端部铰接有第二侧模,所述第二侧模的背面安装有第二支撑水平板,所述第二支撑水平板的底面通过液压支撑杆与所述横板的顶面连接,所述液压支撑杆与所述横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水平板均铰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嵌入块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模的底侧。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模包括设置在底端的L型基模,所述嵌入块设置在所述L型基模的水平端,所述L型基模顶端依次安装有若干首尾相连的支撑模,位于最顶端的所述支撑模安装有衔接模,所述衔接模与所述第一侧模铰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模的底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支撑模的顶端设置有定位块,所述衔接模的底端设置有嵌入所述定位块的安装槽。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板与所述第二弯板均包括与所述底板铰接的直板,所述直板的顶端通过转轴铰接有拐板,所述第一弯板的所述拐板与所述第二弯板的所述拐板端部相互铰接,且不同的所述拐板板体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弯板的所述直板与所述第二弯板的所述直板的板体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均包括贯通的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杆的两端均安装有外螺纹连杆,所述外螺纹连杆分别与所述拐板或所述直板铰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弯板的上方底面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弯板与所述底板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包括相互铰接且分别与所述弯板以及所述直板铰接的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本技术与常见的大型混凝土模具相比,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具有精度高、侧模收支自如、脱模容易、操作简单等特点。待预制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后,整个体系侧模的横梁向整体脱模,纵向移动都借助侧模系统下的液压伸缩器系统来完成,操作人员安装及调试方便,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此系统尤其考虑到兼容性强,多规格生产,一次性投入长期使用的原则。大幅度减少了产品规格,尺寸不固定,模板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平台由于液压支架部分和底部支架独立设计方案,可通过更换底模系统,侧向模板系统,可完成宽度1m-3m,长度10m-30m,砼体重量230t以下混凝体砼预制,节省在浇筑过程中技术人员的安装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方的劳务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合模状态填料后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合模状态填料后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开模状态填料后结构示意图。其中,1-升降装置、2-底模板、3-平移装置、4-侧模、41-横板、42-液压杆、43-支撑杆、44-第一支撑水平板、45-第一侧模、46-第二侧模、461-L型基模、462-支撑模、463-衔接模、47-第二支撑水平板、48-液压支撑杆、5-芯模、51-底板、52-第一弯板、53-第二弯板、6-端模、7-顶盖、8-支架、9-直板、10-拐板、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内螺纹管、14-外螺纹连杆、15-第三连杆、151-第一移动杆、152-第二移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模块化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具,包括安装在升降装置1上的底模板2、安装平移装置3上的侧模4、芯模5、端模6以及顶盖7;所述底模板2的侧面设置有镶嵌槽,所述侧模4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镶嵌槽匹配的嵌入块;所述端模6是U型模,所述芯模5镶嵌在所述端模6的U型槽内;所述顶盖7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端模6顶端的限位槽;所述芯模5包括底板51,所述底板51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弯板52和第二弯板53,所述第一弯板52与所述第二弯板53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板52、所述第二弯板53以及所述底板51围绕形成闭合环形。在进行固化操作的过程中,模具首先处于图1的状态,即开模状态,此时对模具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让移动装置水平移动,即让侧模4朝向底模板2移动,并且通过调节底模板2上的升降装置1,让底模板2位于适当的高度,侧模4板上的嵌入块装入底模板2上的镶嵌槽内,让侧模4与底模板2结合,完成结合后,将端模6放置在侧模4与底模板2结合后的槽体两端,然后将芯模5放放置在端模6的U型槽内,然后盖上顶盖7,具体的结构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将模具组装完成后,将混凝土浆料注入侧模4与芯模5之间,具体的,可以从顶盖7与侧模4之间的空间中注入,具体可参考图3所示的。注料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固化,完成养护固化后,进行差模作业,先将端模6与顶盖7拆除,如图4所示。然后再将侧模4拆除,如图5所示。最后再通过拉力设备,将芯模5从固化物料中拆除,完成整个混凝土梁的制备。更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1包括安装在行车上的升降平台;所述平移装置3包括安装在支架8上的液压伸缩器,所述液压伸缩器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架8铰接,所述液压伸缩器的活动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升降装置(1)上的底模板(2)、安装平移装置(3)上的侧模(4)、芯模(5)、端模(6)以及顶盖(7);/n所述底模板(2)的侧面设置有镶嵌槽,所述侧模(4)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镶嵌槽匹配的嵌入块;/n所述端模(6)是U型模,所述芯模(5)镶嵌在所述端模(6)的U型槽内;/n所述顶盖(7)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端模(6)顶端的限位槽;/n所述芯模(5)包括底板(51),所述底板(51)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弯板(52)和第二弯板(53),所述第一弯板(52)与所述第二弯板(53)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板(52)、所述第二弯板(53)以及所述底板(51)围绕形成闭合环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升降装置(1)上的底模板(2)、安装平移装置(3)上的侧模(4)、芯模(5)、端模(6)以及顶盖(7);
所述底模板(2)的侧面设置有镶嵌槽,所述侧模(4)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镶嵌槽匹配的嵌入块;
所述端模(6)是U型模,所述芯模(5)镶嵌在所述端模(6)的U型槽内;
所述顶盖(7)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端模(6)顶端的限位槽;
所述芯模(5)包括底板(51),所述底板(51)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弯板(52)和第二弯板(53),所述第一弯板(52)与所述第二弯板(53)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板(52)、所述第二弯板(53)以及所述底板(51)围绕形成闭合环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1)包括安装在行车上的升降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装置(3)包括安装在支架(8)上的液压伸缩器,所述液压伸缩器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架(8)铰接,所述液压伸缩器的活动端与所述侧模(4)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4)包括滑动安装在支架(8)上的横板(41),所述横板(41)与所述液压伸缩器的伸缩端铰接,所述横板(41)的顶面通过液压杆(42)安装有支撑杆(43),所述支撑杆(43)上安装有第一支撑水平板(44),所述第一支撑水平板(44)的顶面安装水平设置的第一侧模(45),所述第一侧模(45)的端部铰接有第二侧模(46),所述第二侧模(46)的背面安装有第二支撑水平板(47),所述第二支撑水平板(47)的底面通过液压支撑杆(48)与所述横板(41)的顶面连接,所述液压支撑杆(48)与所述横板(4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水平板(47)均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来保军张秋改李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伟志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