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控制方法及摩托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设计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控制方法及摩托车。
技术介绍
虽然摩托车上都装有后视镜,但由于后视镜具有盲区,而且在公路上行驶时要求摩托车驾驶员佩戴头盔等必要安全护具,因而摩托车驾驶员在变道时无法充分观察到后方两侧的实际情况,很容易出现与过往车辆及行人等相撞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到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及控制方法,以便能够辅助摩托车驾驶员进行盲区监测,提升驾驶安全性,消除道路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的摩托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包括探测雷达、主机以及提示装置;所述探测雷达设置在摩托车的后部,以用于对摩托车后方预设直径范围内的障碍物进行探测;所述主机与所述探测雷达和所述提示装置均通讯连接,且所述主机用于根据所述探测雷达探测到的障碍物位置控制所述提示装置触发相应警示。优选地,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探测雷达(1)、主机以及提示装置;/n所述探测雷达(1)设置在摩托车的后部,以用于对摩托车后方预设直径范围内的障碍物进行探测;/n所述主机与所述探测雷达(1)和所述提示装置均通讯连接,且所述主机用于根据所述探测雷达探测到的障碍物位置控制所述提示装置触发相应警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探测雷达(1)、主机以及提示装置;
所述探测雷达(1)设置在摩托车的后部,以用于对摩托车后方预设直径范围内的障碍物进行探测;
所述主机与所述探测雷达(1)和所述提示装置均通讯连接,且所述主机用于根据所述探测雷达探测到的障碍物位置控制所述提示装置触发相应警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装置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摩托车的左后视镜(3)的左侧警示灯(23)以及设置在所述摩托车的右后视镜(4)的右侧警示灯(24);所述左侧警示灯(23)用于灯光警示所述预设直径范围内的左侧障碍物;所述右侧警示灯(24)用于灯光警示所述预设直径范围内的右侧障碍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警示灯(23)和所述右侧警示灯(24)的灯光警示方式均包括点亮、闪烁和爆闪,当所述障碍物处于第一预设直径范围内时,所述灯光警示方式为爆闪;当所述障碍物处于第一预设直径范围外且位于第二预设直径范围内时,所述灯光警示方式为点亮或闪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左后视镜(3)的左蜂鸣器(21)和设置于所述右后视镜(4)的右蜂鸣器(22);所述左蜂鸣器(21)用于蜂鸣警示所述预设直径范围内的左侧障碍物;所述右蜂鸣器(22)用于蜂鸣警示所述预设直径范围内的右侧障碍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摩托车的车头位置并能够显示报警信息的显示装置(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雷达(1)设置在所述摩托车的后挡泥板(11)、后尾箱、后尾灯或后扶手架(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雷达(1)的水平探测角度范围为±8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雷达(1)的垂直探测角度范围为±1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雷达(1)的安装高度范围为0.5m~1.3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探测雷达(1)以及提示装置通过CAN总线(6)或者信号线通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机通讯连接的车速传感器,当所述车速传感器检测的车速大于预设车速时,所述探测雷达(1)处于工作模式,当所述车速传感器检测的车速小于等于预设车速时,所述探测雷达(1)处于待机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主机通讯连接的左驱动机构和右驱动机构,所述左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摩托车的左后视镜(3)的安装杆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所述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传文,王昌伟,王增,袁云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