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底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98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当输入侧碰撞荷载时使横梁从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依次变形而将侧碰撞荷载恰当吸收的车辆的底板构造。该车辆的底板构造具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下纵梁(12、12);跨着各下纵梁(12)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的底板面板(14);和在各下纵梁之间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横梁具有:配置于底板面板上且供前座椅的前腿部固定的面板上前横梁(58);配置于底板面板上且供前座椅的后腿部固定的面板上中央横梁(60);和配置于底板面板下的面板下中央横梁(32),面板上中央横梁(60)和面板下中央横梁(32)配置于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底板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等那样地、在底板下配置有驱动用蓄电池的车辆的底板构造。
技术介绍
在底板下配置有蓄电池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为了针对侧面碰撞(侧碰撞)来保护蓄电池,例如采取了使构成汽车车身的横梁的端部易于溃变,或者增大横梁的端部的截面等的侧碰撞对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构造,其对跨着左右的下纵梁所设的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进行增幅,使其外侧端部截面增加来增大侧碰撞能量的吸收量。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构造,其使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通过由上侧构件和下侧构件组成的上下双层来构成。在该专利文献2中,当侧碰撞荷载的输入时首先由下侧构件吸收侧碰撞荷载,然后使侧碰撞荷载向上侧构件以及底板面板分散而能够保护蓄电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5818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230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侧碰撞吸收构造中,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非对称的形状。由此,在专利文献1中,例如在侧碰撞荷载相对于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的上部以及下部同时输入的情况下,难以首先仅使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变形来吸收侧碰撞荷载。换言之,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的上部和下部为非对称形状,所以当侧碰撞荷载的输入时,变形量在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的上部与下部之间非平衡,难以使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的上部和下部同时或大致同时地同样变形。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侧碰撞吸收构造中,需要在底板面板上配置由上下双层构成的横梁。由此,在专利文献2中,底板面板的中央部向上方的隆起变大,车室内的空间部减少且乘员的利便性降低。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点而做出的,目的为,提供当输入侧碰撞荷载时使横梁从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依次变形而将侧碰撞荷载恰当吸收的车辆的底板构造。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能够确保车室内的空间部且提高乘员的利便性的车辆的底板构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底板构造具有在内部收纳有蓄电池的蓄电池箱,将所述蓄电池箱从前座椅的底板下朝向车辆后方配置,该车辆的底板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分别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下纵梁;跨着各所述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的底板面板;和在左右一对的所述下纵梁之间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所述横梁具有:配置于所述底板面板上且供所述前座椅的前腿部固定的面板上前横梁;配置于所述底板面板上且供所述前座椅的后腿部固定的面板上中央横梁;和配置于所述底板面板下的面板下中央横梁,所述面板上中央横梁和所述面板下中央横梁配置于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当输入侧碰撞荷载时能够使横梁从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依次变形而将侧碰撞荷载恰当吸收的车辆的底板构造。另外,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能够确保车室内的空间部且提高乘员的利便性的车辆的底板构造。附图说明图1是从下侧观察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底板构造的车辆的仰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拆掉底罩后的状态的仰视图。图3是表示图1中拆掉蓄电池箱后的状态的仰视图。图4是从底板面板的上侧观察图1所示的车辆的俯视图。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4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包括下纵梁的图6的局部放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车辆12下纵梁14底板面板16箱室18蓄电池箱19底罩21隔热板23箱固定部(另外的箱固定部)24面板下底板车架26面板下通道车架28角撑板32面板下中央横梁32a(面板下中央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8外伸叉架42箱固定部46上侧箱48下侧箱52面板上底板车架60面板上中央横梁60a(面板上中央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68通道部82中柱84排气用配管86充电器88空间部90排气管92防护部件94蓄电池温度调节器96底罩的收纳部98排水孔具体实施方式接着,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前后”表示车辆前后方向,“左右”表示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下”表示车辆上下方向(垂直上下方向)。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底板构造例如适用于由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等组成的车辆10。该车辆10具有未图示的高压的蓄电池、电动机(行驶用电机)、和控制来自蓄电池的电力并向电动机供给的PDU(PowerDriverUnit)等的电气设备等。首先说明车辆10的面板下的构造,然后详细说明面板上的构造。如图2所示,车辆10的构成具有:分别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下纵梁12、12;跨着各下纵梁12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的底板面板14;配置于底板面板14的面板下并在箱室16(参照图5、图6)内收纳有蓄电池的蓄电池箱18;和沿着车宽方向配置的横梁。如图1以及图5至图7所示,在蓄电池箱18的下方侧配置有将该蓄电池箱18的下表面整体覆盖而保护的底罩19。如图1所示,该底罩19经由多个螺栓分别安装于蓄电池箱18的下表面。另外,底罩19的右侧端部经由多个螺栓而与隔热板21的内侧端部紧固。隔热板21的外侧端部经由多个螺栓而与右下纵梁12紧固。由此,底罩19夹着隔热板21与右侧的下纵梁12固定。横梁由配置于面板上的面板上横梁和配置于面板下的面板下横梁构成。在此,详细说明面板下横梁,面板上横梁会在后述的车辆的面板上的构造中详细说明。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车辆的底板下具有: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前侧车架20、20;与各前侧车架20的车辆后方端部连结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面板下侧车架22、22;与各面板下侧车架22的车辆后方端部连结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面板下底板车架24、24;和配置于沿着车宽方向的各面板下侧车架22之间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左右一对的面板下通道车架26、26。各面板下底板车架24的车辆后方端部经由角撑板28而与后述的面板下中间横梁34连结。在各面板下底板车架24上设有将蓄电池箱18的四个角落固定的箱固定部(另外的箱固定部)23。该箱固定部23由将蓄电池18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贯穿的螺栓6(参照图2)、和将该螺栓8的螺纹部紧固的螺栓紧固孔25(参照图3)构成。另外,在车辆10的底板下配置有面板下横梁。如图3所示,该面板下横梁具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面板下前横梁30、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面板下中央横梁32、和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面板下中间横梁34。面板下前横梁30以及面板下中央横梁32的各自的正截面呈大致帽子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底板构造,其具有在内部收纳有蓄电池的蓄电池箱,将所述蓄电池箱从前座椅的底板下朝向车辆后方配置,该车辆的底板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n分别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下纵梁;/n跨着各所述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的底板面板;和/n在左右一对的所述下纵梁之间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n所述横梁具有:/n配置于所述底板面板上且供所述前座椅的前腿部固定的面板上前横梁;/n配置于所述底板面板上且供所述前座椅的后腿部固定的面板上中央横梁;和/n配置于所述底板面板下的面板下中央横梁,/n所述面板上中央横梁和所述面板下中央横梁配置于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21 JP 2020-0072561.一种车辆的底板构造,其具有在内部收纳有蓄电池的蓄电池箱,将所述蓄电池箱从前座椅的底板下朝向车辆后方配置,该车辆的底板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
分别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下纵梁;
跨着各所述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的底板面板;和
在左右一对的所述下纵梁之间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
所述横梁具有:
配置于所述底板面板上且供所述前座椅的前腿部固定的面板上前横梁;
配置于所述底板面板上且供所述前座椅的后腿部固定的面板上中央横梁;和
配置于所述底板面板下的面板下中央横梁,
所述面板上中央横梁和所述面板下中央横梁配置于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上中央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以及所述面板下中央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分别经由所述下纵梁而与中柱结合,
在所述底板面板下配置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与左右一对的前侧车架的车辆后方端部侧连结的左右一对的面板下底板车架,
在所述底板面板下配置有将各所述面板下底板车架和各所述下纵梁在两端部沿着车宽方向相连的外伸叉架,
所述面板上前横梁和所述外伸叉架配置于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面板下中央横梁设有固定所述蓄电池箱的箱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底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面板下,配置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面板下底板车架,
在各所述面板下底板车架设有固定所述蓄电池箱的另外的箱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松佑纪寺床和晃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