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768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装置及方法,包括用于放置抛光介质的工作舱;所述工作舱内设置有用于夹持待抛光金属零件的旋转平台和夹具,所述旋转平台和夹具在竖直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旋转平台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工作舱通过多个液压缸支承;所述工作舱内对设置有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以工作舱的竖直中线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分别与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状况,驱动磨料或金属零件进行单自由度运动或多自由度复合运动,达到对表面毛刺、疵点,凸起等进行清除,达到改善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光洁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机械抛光
,具体涉及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增材制造技术俗称3D打印技术,现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该技术以其独有的打印速度快,成型材料广泛、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在我国各行各业被广泛采用。对于增材制造复杂结构件,其制件强度高,材料利用率高,具有非常良好的力学性能。而对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进行抛光加工是这些高性能零件精密加工中一道关键工序,抛光加工质量对零件服役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机械抛光具有加工的零件光亮度好,平整等优点,但是劳动强度大,操作复杂,抛光后的光泽不均匀,光泽度不高并且保持时间短,发闷、容易生锈,适合加工简单件,中、小产品;化学抛光能抛光复杂件,抛光速度快,生产效率高,防腐性能优异,并且加工设备的投资成本小,但其加工件的光亮度差并有气体溢出,加工生产时需要通风设备,加温困难;电解抛光具有镜面光泽且能够长时间保持,造成的环境污染小,但其缺点是防污染性高,加工设备一次性投资大,并不完全适合增材制造零件的表面抛光。金属零件在做无规则轨迹的过程中,运动方向在不断的改变着,采用这种轨迹,对保证具有复杂结构的金属零件表面光洁很有利。故通过驱动磨料或磨料与液体介质混合液围绕零件进行六自由度上的复杂指定运动,可使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及内表面发生显著变化,达到改善表面粗糙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装置及方法,该装置能够驱动干磨料或磨料与液体介质混合液围绕零件进行六自由度上的复杂指定运动,从而实现对不同类型增材制造金属零件结构表面和内表面抛光的作用,使其达到表面及内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装置及方法,包括用于放置抛光介质的工作舱;所述工作舱内设置有用于夹持待抛光金属零件的旋转平台和夹具,所述旋转平台和夹具在竖直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旋转平台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工作舱通过多个液压缸支承;所述工作舱内对设置有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以工作舱的竖直中线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分别与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工作舱采用方形腔体或圆形腔体;所述工作舱的顶部为开口结构,用于取放待抛光金属零件以及放置抛光介质;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控制装置,加载液压缸做正弦运动、三角波运动或无规则圆环线(螺旋形)式等多种形式。本专利技术通过液压缸、电机、电动推杆及推板驱动抛光介质围绕零件进行六自由度上的复杂指定运动,从而实现对增材制造金属零件结构表面和内表面抛光的作用,六自由度包括沿X、Y、Z三个直角坐标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和绕这三个坐标轴的转动自由度;其中,所述液压缸可控制工作舱绕X轴与Y轴转动,所述液压缸可通过控制器在Z轴方方向上运动,所述电机可通过控制器驱动工作舱绕轴转动,电动推杆及推板可通过控制器驱动抛光介质在工作舱内往复运动。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增材制造金属零件类型,采用不同的装夹方式: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若无内腔,则通过夹具固定于工作舱内;若增材制造金属零件存在内腔,可实现内腔充当工作舱,则先通过特定夹具封闭一端,装入磨料后,再装夹另一侧,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零件(待抛光金属零件)表面选择干磨料或湿磨料进行作业:装夹完毕的金属零件,若零件表面或内表面存在盲孔等不易抛光结构,则采用湿磨料进行作业;若零件表面较为平整,不存在明显干扰磨料工作的结构,则采用干磨料进行作业。本专利技术可通过电动推杆或电机,可使磨料具有一定速度,围绕金属零件四周表面进行切削,降低表面的粗糙度;也可通过液压缸加载特定运动轨迹,例如正弦波、三角波等,驱使磨料在工作舱或金属零件内腔进行运动,进而达到降低粗糙度的目的。此外,抛光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抛光效果,更换磨料种类及粒度,使得金属零件表面最终具有更好的光洁度。综上,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状况,驱动磨料或金属零件进行单自由度运动或多自由度复合运动,达到对表面毛刺、疵点,凸起等进行清除,达到改善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光洁度的目的。进一步地,旋转平台设置在夹具下方。进一步地,工作舱内通过水平隔板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其中,所述上部空间用于放置抛光介质,所述待抛光金属零件、旋转平台和夹具置于上部空间内,所述下部空间内用于放置电机,所述水平隔板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动力输出轴的通孔。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用于密封通孔与动力输出轴之间形成的间隙。进一步地,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轴承。进一步地,工作舱的侧壁向外凸出形成两个往复通道,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分别置于两个往复通道内。进一步地,往复通道为水平设置的圆形通道,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均为圆形板。进一步地,工作舱的底部设置有4个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分别置于工作舱的4个角处。进一步地,作舱的底部设置有4个安装面,4个安装面分别与4个液压缸的端部连接,所述安装面的高度高于工作舱的底部。所述高度实现相对于地面而言。进一步地,抛光介质为干磨料,或为磨料与液体介质混合液。干磨料包括铜矿砂、石英砂、金刚砂、铁砂、海南砂、金刚石、碳化硅、碳化硼和刚玉。根据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精度的要求,采用不同粒径的磨料。基于上述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装置的抛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装夹:如果待抛光金属零件内无内腔,则直接通过旋转平台和夹具固定;如果待抛光金属零件内有内腔,则先将待抛光金属零件的封闭端放置在旋转平台上,然后向内腔内注入抛光介质,然后通过夹具固定待抛光金属零件的另一端;S2、向工作舱内注入抛光介质;S3、抛光:通过驱动电机、液压缸、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实现抛光介质围绕待抛光金属零件进行六自由度上的运动:其中,电机、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可使抛光介质具有一定速度围绕待抛光金属零件四周表面进行切削,降低表面的粗糙度;也可通过液压缸加载特定运动轨迹,例如正弦波、三角波等,驱使抛光介质在工作舱或待抛光金属零件的内腔进行运动,进而达到降低粗糙度的目的。此外,抛光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抛光效果,更换磨料种类及粒度,使得金属零件表面最终具有更好的光洁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状况,驱动磨料或金属零件进行单自由度运动或多自由度复合运动,达到对表面毛刺、疵点,凸起等进行清除,达到改善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光洁度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可通过调换不同粒度的磨料,使金属零件表面达到不同程度的粗糙度,大大提高工件表面质量。3、本专利技术可针对增材制造金属零件结构复杂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装夹方式,充分的对金属零件表面进行抛光。4、本专利技术的抛光过程可在密封效果良好的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抛光介质(3)的工作舱(11);/n所述工作舱(11)内设置有用于夹持待抛光金属零件(1)的旋转平台(9)和夹具(2),所述旋转平台(9)和夹具(2)在竖直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旋转平台(9)与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连接;/n所述工作舱(11)通过多个液压缸(6)支承;/n所述工作舱(11)内对设置有第一推板(4)和第二推板,所述第一推板(4)和第二推板以工作舱(11)的竖直中线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推板(4)和第二推板分别与第一电动推杆(5)和第二电动推杆(1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抛光介质(3)的工作舱(11);
所述工作舱(11)内设置有用于夹持待抛光金属零件(1)的旋转平台(9)和夹具(2),所述旋转平台(9)和夹具(2)在竖直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旋转平台(9)与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所述工作舱(11)通过多个液压缸(6)支承;
所述工作舱(11)内对设置有第一推板(4)和第二推板,所述第一推板(4)和第二推板以工作舱(11)的竖直中线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推板(4)和第二推板分别与第一电动推杆(5)和第二电动推杆(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9)设置在夹具(2)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舱(11)内通过水平隔板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其中,所述上部空间用于放置抛光介质(3),所述待抛光金属零件(1)、旋转平台(9)和夹具(2)置于上部空间内,所述下部空间内用于放置电机(7),所述水平隔板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动力输出轴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用于密封通孔与动力输出轴之间形成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轴承(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抛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甲沈显峰王国伟张文康杨家林叶作彦陈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