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内高压双头部成型工艺的弯管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752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件成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内高压双头部成型工艺的弯管成型装置,包括加工装置本体,所述加工装置本体一侧设置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活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滑槽成“凹”形状,所述加工装置本体内部开设有高压槽。该基于内高压双头部成型工艺的弯管成型装置,通过加工装置本体一侧设置有伸缩电机,且伸缩电机一端活动连接有推杆,达到了更好推动管道的有益效果,通过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且蜗杆外侧啮合连接有齿轮,达到了高效利用的有益效果,通过移动板位于加工装置本体一侧,且移动板两端高于中,达到了对其管道进行更好的弯曲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内高压双头部成型工艺的弯管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件成型
,具体为一种基于内高压双头部成型工艺的弯管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汽车轻量化也越来越被各种汽车制造商所关注。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减少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实验证明,汽车质量降低一半,燃料消耗也会降低将近一半。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而汽车轻量化除了采用通过铝镁合金、工程塑料、复合材料代替钢铁材料途径外,通过先进的设计理念,获得最佳的工程组合、最佳的加载变化、均匀结构和最佳几何形状以及采用先进的成型工艺来制造零件也是汽车轻量化的有效途径。据统计,对于一定的减重目标,采用工程设计和制造减重的贡献大约为30%~40%,采用轻量化材料减重的贡献大约为60%~70%。而内高压成型工艺正是汽车轻量化设计制造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但是现有的内高压管件无法很好的对其双头部成型时,将其管件进行弯曲,使得刚成型的管件未达到冷却状态,对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内高压双头部成型工艺的弯管成型装置,包括加工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本体(1)一侧设置有伸缩电机(2),所述伸缩电机(2)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推杆(3),所述推杆(3)一侧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部活动连接有推板(5),所述滑槽(4)成“凹”形状,所述加工装置本体(1)内部开设有高压槽(6),所述高压槽(6)一侧活动连接有推板(5),所述高压槽(6)一侧活动连接有限制条(7),所述限制条(7)一侧活动连接有限制板(8),所述加工装置本体(1)内部活动连接有限制板(8),所述推杆(3)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9),所述蜗杆(9)外侧活动连接有齿轮(10),所述蜗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内高压双头部成型工艺的弯管成型装置,包括加工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本体(1)一侧设置有伸缩电机(2),所述伸缩电机(2)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推杆(3),所述推杆(3)一侧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部活动连接有推板(5),所述滑槽(4)成“凹”形状,所述加工装置本体(1)内部开设有高压槽(6),所述高压槽(6)一侧活动连接有推板(5),所述高压槽(6)一侧活动连接有限制条(7),所述限制条(7)一侧活动连接有限制板(8),所述加工装置本体(1)内部活动连接有限制板(8),所述推杆(3)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9),所述蜗杆(9)外侧活动连接有齿轮(10),所述蜗杆(9)插接于齿轮(10)内部,且蜗杆(9)与齿轮(10)之间进行啮合连接,所述加工装置本体(1)一侧内部活动连接有加工板(11),所述加工板(11)一端活动连接有多个挤压轮(12),所述加工装置本体(1)内部开设有移动板(13),所述移动板(13)底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4),所述移动板(13)位于限制板(8)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内高压双头部成型工艺的弯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轮(12)一端活动连接有伺服电机(121),所述伺服电机(121)固定连接于加工板(11)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内高压双头部成型工艺的弯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板(11)开设有限制槽(111),所述加工装置本体(1)一侧插接有固定杆(112),所述固定杆(112)与限制槽(111)之间进行插接,所述加工板(11)通过固定杆(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鹏贺有才刘祖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巨源阿洛一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