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737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混合装置,目的在于提高熔体混合均匀度,其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混合容器、进料盖、混合机构和驱动机构,混合机构包括第一、第二导料盘和环形挡板,第一导料盘设有固定孔和多层环形导料槽,环形导料槽由周向等距排列的隔板隔成多个导料格,相邻环形导料槽之间通过环形壁隔开,内、外层的导料格相互交错设置,第一导料盘外边缘侧壁设有多个凹槽;第二导料盘设有导流孔和与第一导料盘结构相同的多层环形导料槽,第二导料盘外边缘为环形封边;进料盖下表面设有与第一、二导料盘结构相同的多层环形导料槽,第一、第二导料盘上下交替设置;驱动机构设有穿过固定孔和导流孔的旋转杆,第一导料盘与旋转杆相对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混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混合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流体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工行业的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塑料、染料、织物等行业的生产中,往往需要对两种或多种熔态或溶液的流体物料进行混合,而混合的均匀程度一直是影响产品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工业生产中往往是通过液态物的自由扩散、混合搅拌、对混合容器进行振动等方式进行混合,但是这些混合方式不可避免的存在搅拌死区,导致部分区域无法混合均匀的问题。且对于精细化工行业而言,需混合的物料可能量少而成分较多,采用传统方式混合时,少量的混合物难以进行充分的翻转混合,混乱程度小,搅拌死区所占比例会更大,导致产品不合格率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流体混合装置,流体可以在层叠设置的导料盘之间以特殊的路径混合,经一层混合后的流体还可以流入下一层以与上层相反的路径方向继续混合,提高混合均匀度,消除搅拌死区。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容器、进料盖、用于引导熔体混合的混合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第一导料盘、第二导料盘和环形挡板,所述第一导料盘的数量比第二导料盘多一个,第一导料盘设有固定孔和由内而外排布的多层环形导料槽,所述固定孔设于第一导料盘轴心,所述环形导料槽由多个周向等距排列的隔板隔成多个导料格,相邻的环形导料槽之间通过一个环形壁隔开,且相邻的环形导料槽中的导料格相互交错设置,第一导料盘外边缘侧壁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二导料盘设有导流孔和与所述第一导料盘结构相同的多层环形导料槽,所述导流孔设于第二导料盘轴心,第二导料盘外边缘为环形封边,第二导料盘外径大于第一导料盘,所述导流孔的孔径大于固定孔;所述进料盖下表面设有与第一/第二导料盘结构相同的多层环形导料槽,第一导料盘与第二导料盘在混合容器中由上至下紧贴并交替设置,进料盖紧贴位于最上层的第一导料盘,进料盖、第一导料盘和第二导料盘中的环形导料槽均相互交错设置,环形挡板套设在第一导料盘外侧,环形挡板的外径等于第二导料盘的环形封边,环形挡板紧贴所述环形封边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设有伺服电机和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依次穿过固定孔和导流孔,第一导料盘通过固定孔与旋转杆相对固定连接。优选的,进料盖设有轴心通孔和用于进料的侧孔,所述旋转杆穿过进料盖的轴心通孔并连接至伺服电机的输出转轴。优选的,固定孔为非圆形孔,所述旋转杆位于混合机构中的部位的横截面与所述固定孔的形状相同。优选的,混合容器底端设有环形导料槽和出料流道,混合容器底端的环形导料槽与最底下一层第一导料盘的环形导料槽交错设置,混合容器底端最内层的环形导料槽相对于第一导料盘最内层的环形导料槽向外偏移。优选的,环形导料槽一共有三层,其中位于中间的环形导料槽的导料格中设有X形导流板,所述X形导流板的四个端部分别设于导料格的四角处。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流体混合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层叠设置的第一、第二导料盘的环形导料槽相互交错设置,且相邻环形导料槽中的导料格也相互交错设置,隔板与环形隔壁形成“T”形,第一导料盘中的导料格的格口对准第二导料盘中的隔板与环形隔壁形成的“T”形交点处,使得流体可以从外层/内层的导料格分成两个部分流入内层/外层的导料格中,即形成“Y”型的流动路径,经过多次的“Y”型流动混合可以达到较高的混合均匀度,可以有效消除搅拌死区;二、经一层混合后的流体还可以流入下一层继续进行混合,流体在该层以与上层相反方向的“Y”型路径流动,当设置有多层导料盘时,流体可以呈“S”形多次回转变向混合,可以增强流体自身的混乱程度,进一步提高混合均匀度;三、第一导料盘可随旋转杆同步旋转,当第一导料盘旋转时,可以促进流体的流动,避免流体在某一导料格中长时间留置,将流体从某一导料格挤入相邻的导料格,第一导料盘旋转还可以促进流体的翻转,进一步消除搅拌死区;四、固定孔为非圆形孔且可装配在旋转杆上,可以避免旋转时第一导料盘与旋转杆之间发生滑脱,采用非圆形孔只需将第一导料盘套设在旋转杆上,无需采用粘合剂、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方便拆卸;五、混合容器底端最内层的环形导料槽相对于第一导料盘最内层的环形导料槽向外偏移,便于混合后的物料从混合容器底端中部流入出料通道中;六、X形导流板可以引导流体以跨度更大的路径流动,且来自相邻导料格的流体可以在沿X形导流板流动式发生交叉,可以使来自不同方向的流体充分混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混合均匀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体混合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第一导料盘的上视图;图3为实施例1中第一导料盘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1中第一导料盘的底视图;图5为实施例1中第二导料盘的上视图;图6为实施例1中第二导料盘的剖视图;图7为实施例1中第二导料盘的底视图;图8为实施例1中环形挡板的剖视图;图9为实施例1中环形挡板的上视图;图10为实施例1中旋转杆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1中进料盖的上视图;图12和图13为实施例1中进料盖的剖视图;图14为实施例1中进料盖的底视图;图15为实施例1中混合机构装配方式和熔体流动路径示意图;图16和图17为实施例1中熔体的流动混合方式示意图;图18为实施例2中第二导料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混合容器;2、进料盖;20、轴心通孔;21、侧孔;3、驱动机构;30、伺服电机;31、旋转杆;4、第一导料盘;40、固定孔;401、平面壁;41、凹槽;5、第二导料盘;50、导流孔;51、环形封边;6、环形挡板;7、环形导料槽;70、隔板;71、导料格;8、环形壁;9、熔体;10、X形导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混合物料以熔体9为例。如图1所示的流体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容器1、进料盖2、用于引导熔体9混合的混合机构和驱动机构3,含有多种组分的熔体9由进料盖2进入混合容器1中通过混合机构进行均匀化处理。混合机构包括三个第一导料盘4、两个第二导料盘5和三个环形挡板6,第一导料盘4与第二导料盘5上下交替设置,最上层和最下层均为第一导料盘4,即两个第二导料盘5夹设在三个第一导料盘4之间,环形挡板6套设在第一导料盘4外周。驱动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30和旋转杆31,伺服电机30设于混合容器1的上方,混合容器1的输出转轴连接旋转杆31,旋转杆31由上至下穿过进料盖2并伸入混合机构中。如图2至图14所示,第一导料盘4设有固定孔40和由内而外排布的多层环形导料槽7,固定孔40设于第一导料盘4轴心,固定孔40为非圆形孔,固定孔40内壁四周设有四个平面壁401,四个平面壁401两两对称设置,相邻的两个平面壁401相互垂直,旋转杆31位于混合机构中的部位的横截面与固定孔40的形状相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容器(1)、进料盖(2)、用于引导熔体混合的混合机构和驱动机构(3),/n所述混合机构包括第一导料盘(4)、第二导料盘(5)和环形挡板(6),所述第一导料盘(4)的数量比第二导料盘(5)多一个,第一导料盘(4)设有固定孔(40)和由内而外排布的多层环形导料槽(7),所述固定孔(40)设于第一导料盘(4)轴心,所述环形导料槽(7)由多个周向等距排列的隔板(70)隔成多个导料格(71),相邻的环形导料槽(7)之间通过一个环形壁(8)隔开,且相邻的环形导料槽(7)中的导料格(71)相互交错设置,第一导料盘(4)外边缘侧壁设有多个凹槽(41);/n所述第二导料盘(5)设有导流孔(50)和与所述第一导料盘(4)结构相同的多层环形导料槽(7),所述导流孔(50)设于第二导料盘(5)轴心,第二导料盘(5)外边缘为环形封边(51),第二导料盘(5)外径大于第一导料盘(4),所述导流孔(50)的孔径大于固定孔(40);/n所述进料盖(2)下表面设有与第一/第二导料盘(5)结构相同的多层环形导料槽(7);/n第一导料盘(4)与第二导料盘(5)在混合容器(1)中由上至下紧贴并交替设置,进料盖(2)紧贴位于最上层的第一导料盘(4),进料盖(2)、第一导料盘(4)和第二导料盘(5)中的环形导料槽(7)均相互交错设置,环形挡板(6)套设在第一导料盘(4)外侧,环形挡板(6)的外径等于第二导料盘(5)的环形封边(51),环形挡板(6)紧贴所述环形封边(51)设置;/n所述驱动机构(3)设有伺服电机(30)和旋转杆(31),所述旋转杆(31)依次穿过固定孔(40)和导流孔(50),第一导料盘(4)通过固定孔(40)与旋转杆(31)相对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容器(1)、进料盖(2)、用于引导熔体混合的混合机构和驱动机构(3),
所述混合机构包括第一导料盘(4)、第二导料盘(5)和环形挡板(6),所述第一导料盘(4)的数量比第二导料盘(5)多一个,第一导料盘(4)设有固定孔(40)和由内而外排布的多层环形导料槽(7),所述固定孔(40)设于第一导料盘(4)轴心,所述环形导料槽(7)由多个周向等距排列的隔板(70)隔成多个导料格(71),相邻的环形导料槽(7)之间通过一个环形壁(8)隔开,且相邻的环形导料槽(7)中的导料格(71)相互交错设置,第一导料盘(4)外边缘侧壁设有多个凹槽(41);
所述第二导料盘(5)设有导流孔(50)和与所述第一导料盘(4)结构相同的多层环形导料槽(7),所述导流孔(50)设于第二导料盘(5)轴心,第二导料盘(5)外边缘为环形封边(51),第二导料盘(5)外径大于第一导料盘(4),所述导流孔(50)的孔径大于固定孔(40);
所述进料盖(2)下表面设有与第一/第二导料盘(5)结构相同的多层环形导料槽(7);
第一导料盘(4)与第二导料盘(5)在混合容器(1)中由上至下紧贴并交替设置,进料盖(2)紧贴位于最上层的第一导料盘(4),进料盖(2)、第一导料盘(4)和第二导料盘(5)中的环形导料槽(7)均相互交错设置,环形挡板(6)套设在第一导料盘(4)外侧,环形挡板(6)的外径等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梁刘增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油色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