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7233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脱硫吸收塔除雾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吸收塔除雾装置,其包括折流板、固定板和固定件,固定件包括移动板和固定杆,移动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固定杆的一端插接在安装槽内并通过安装槽与移动板滑动配合,安装槽内还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槽的槽底固连,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杆的端部固连,固定板上均匀开设有与移动板配合的插接槽,当弹簧处于伸展状态时,移动板插接在插接槽内,当移动板的端部抵触与固定板抵触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夹持板,夹持板上开设有用于夹持折流板的夹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移动板通过弹簧与固定板实现弹性插接,从而实现相邻折流板的距离调节,适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收塔除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脱硫吸收塔除雾装置
,尤其涉及了吸收塔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推进和深化,非电行业已经成为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相比煤电行业,非电行业对我国污染排放贡献越来越大。非电行业,很多锅炉出口烟气含尘浓度较高,除尘器改造时没有空间可供增加电场,脱硫装置脱除烟尘的效率不高,难以实现超低排放。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治理越来越严格,许多小排放量的企业在二氧化硫脱除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在湿法脱硫,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雾”的成分主要是含有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等的微小水溶液滴,这就容易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而在脱硫塔中,除雾这一步骤都依靠除雾器完成。除雾器除雾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改变气体的流向,气体流向改变时,气体中的“雾”由于惯性的作用会碰撞叶片的表面,从而吸附在叶片上。但是一般的除雾器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中国专利号为CN20576015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脱硫塔用除雾器,其包括多块折流板、固定板条和卡板条,折流板包括第一折流板叶和第二折流板叶,第一折流板叶形成一个具有朝上开口的第一凹槽和朝下开口的第二凹槽,前一个第一折流板叶的第二凹槽插入后一个第一折流板叶的第一凹槽内,第二折流板叶一端与第一折流板叶的第二凹槽端固定连接,固定板条上通过第一凹槽的凸面固定若干折流板,折流板的顶端设有卡板条,固定板条和卡板条的两端都固定在吸收塔的内壁上,在气流流过时,先经过两次180°的转弯,再经过两次90°转弯,气流角度改变比较大,转弯次数比较多,除雾效果好,另外由于折流板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喷淋管冲刷时的水流能够从较低的一段流出,因此能较好的解决堵塞的问题。但是,该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相邻折流板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不可调节的,不能根据烟气量调节除雾折流板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吸收塔除雾装置折流板之间的距离不可调,适应性差等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折流板之间的距离可调,适用性好的吸收塔除雾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吸收塔除雾装置,包括折流板和固定板,还包括固定件,折流板的两端均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固定件包括移动板和固定杆,移动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固定杆的一端插接在安装槽内并通过安装槽与移动板滑动配合,安装槽内还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槽的槽底固连,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杆的端部固连,固定板上均匀开设有与移动板配合的插接槽,当弹簧处于伸展状态时,移动板插接在插接槽内,当移动板的端部与固定板抵触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夹持板,夹持板上开设有用于夹持折流板的夹持槽。固定件结构简单,移动板通过弹簧与固定板实现弹性插接,从而实现相邻折流板的距离调节,适用性好。作为优选,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套设弹簧的限位杆,固定杆上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的限位槽,限位杆的端部插接在限位槽内。限位杆与限位槽配合巧妙,能够加强移动板与固定杆之间的连接强度,还能防止弹簧晃动。作为优选,安装槽的开口处还设置有第一限位环,固定杆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限位环配合的第二限位环,第一限位环的内径小于第二限位环的外径并大于固定杆的直径,固定杆穿过第一限位环插接在安装槽内,当弹簧处于伸展状态状态时,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抵触,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一限位环远离第二限位环。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配合巧妙,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抵触,能够对移动板的行程进行限位,防止移动板脱离固定杆。作为优选,折流板包括V形板,V形板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板,夹持板夹持在连接板上。V形板的除雾效果好。作为优选,固定板上还开设有滑槽,滑槽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板的长度方向相同,滑槽的宽度与移动板的宽度相适配。滑槽设计巧妙,滑槽便于移动板滑动,能对移动板进行限位,进一步保证移动板的运动流畅性。作为优选,还包括导杆,导杆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板的长度方向相同,折流板的两端均开设有与导杆配合的导孔,导孔开设在折流板与夹持板的连接处。导杆不仅能够对折流板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还能够加强折流板的安装强度,防止折流板晃动和脱落。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连接位于折流板两端的固定板的侧板,导杆的两端均固定在侧板上。侧板便于安装导杆并加强整体结构的连接强度。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固定件结构简单,移动板通过弹簧与固定板实现弹性插接,从而实现相邻折流板的距离调节,适用性好;限位杆与限位槽配合巧妙,能够加强移动板与固定杆之间的连接强度,还能防止弹簧晃动;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配合巧妙,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抵触,能够对移动板的行程进行限位,防止移动板脱离固定杆;V形板的除雾效果好;滑槽设计巧妙,滑槽便于移动板滑动,能对移动板进行限位,进一步保证移动板的运动流畅性;导杆不仅能够对折流板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还能够加强折流板的安装强度,防止折流板晃动和脱落;侧板便于安装导杆并加强整体结构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吸收塔除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固定件与固定板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当弹簧处于伸展状态时移动板的剖视图。图8是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折流板、11—V形板、12—连接板、13—导孔、2—固定板、21—插接槽、22—滑槽、3—移动板、31—安装槽、32—弹簧、33—限位杆、34—第一限位环、4—固定杆、41—限位槽、42—第二限位环、5—夹持板、51—夹持槽、6—导杆、7—侧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吸收塔除雾装置,如图所示,包括折流板1和固定板2,还包括固定件,折流板1的两端均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板2固定连接,固定件包括移动板3和固定杆4,移动板3远离固定板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31,固定杆4的一端插接在安装槽31内并通过安装槽31与移动板3滑动配合,安装槽31内还安装有弹簧32,弹簧32的一端与安装槽31的槽底固连,弹簧32的另一端与固定杆4的端部固连,固定板2上均匀开设有与移动板3配合的插接槽21,当弹簧32处于伸展状态时,移动板3插接在插接槽21内,当移动板3的端部与固定板2抵触时,弹簧32处于压缩状态,固定杆4的另一端连接有夹持板5,夹持板5上开设有用于夹持折流板1的夹持槽51。很显然,移动板3的高度大于插接槽21的深度,固定件结构简单,移动板3通过弹簧32与固定板2实现弹性插接,从而实现相邻折流板1的距离调节,适用性好。安装槽31内设置有用于套设弹簧32的限位杆33,固定杆4上开设有与限位杆33配合的限位槽41,限位杆33的端部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吸收塔除雾装置,包括折流板(1)和固定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折流板(1)的两端均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板(2)固定连接,固定件包括移动板(3)和固定杆(4),移动板(3)远离固定板(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31),固定杆(4)的一端插接在安装槽(31)内并通过安装槽(31)与移动板(3)滑动配合,安装槽(31)内还安装有弹簧(32),弹簧(32)的一端与安装槽(31)的槽底固连,弹簧(32)的另一端与固定杆(4)的端部固连,固定板(2)上均匀开设有与移动板(3)配合的插接槽(21),当弹簧(32)处于伸展状态时,移动板(3)插接在插接槽(21)内,当移动板(3)的端部与固定板(2)抵触时,弹簧(32)处于压缩状态,固定杆(4)的另一端连接有夹持板(5),夹持板(5)上开设有用于夹持折流板(1)的夹持槽(51)。/n

【技术特征摘要】
1.吸收塔除雾装置,包括折流板(1)和固定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折流板(1)的两端均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板(2)固定连接,固定件包括移动板(3)和固定杆(4),移动板(3)远离固定板(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31),固定杆(4)的一端插接在安装槽(31)内并通过安装槽(31)与移动板(3)滑动配合,安装槽(31)内还安装有弹簧(32),弹簧(32)的一端与安装槽(31)的槽底固连,弹簧(32)的另一端与固定杆(4)的端部固连,固定板(2)上均匀开设有与移动板(3)配合的插接槽(21),当弹簧(32)处于伸展状态时,移动板(3)插接在插接槽(21)内,当移动板(3)的端部与固定板(2)抵触时,弹簧(32)处于压缩状态,固定杆(4)的另一端连接有夹持板(5),夹持板(5)上开设有用于夹持折流板(1)的夹持槽(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槽(31)内设置有用于套设弹簧(32)的限位杆(33),固定杆(4)上开设有与限位杆(33)配合的限位槽(41),限位杆(33)的端部插接在限位槽(4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塔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槽(31)的开口处还设置有第一限位环(34),固定杆(4)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限位环(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全勇陈茂兵朱辉红郭长仕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玺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