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载药功能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723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载药功能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氨水滴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中,水浴加热并且搅拌。最后再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高速搅拌。将浑浊液体放入离心机中离心,加入75%乙醇溶液洗涤三次。离心后,干燥。最后,将白色固体捣碎,在马弗炉中煅烧。取出研磨,得到介孔纳米二氧化硅(MSN)。将丝素蛋白(SF)水溶液与乙酸混合,再加入壳聚糖(CS)。制备出SF/CS微球。SF水溶液与醋酸溶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加入MSN,超声。再加入壳聚糖,搅拌。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制备MSN‑SF/CS,将MSN‑SF/CS微球喷涂至SF/PCL‑PVA单向导水膜之上。形成的功能性医用敷料可以解决单层纳米纤维膜对于伤口周围湿度控制力差,单向导水纳米纤维膜功能性不足等缺点,促进了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载药功能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纺织品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载药功能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急性创面,创面有大量出血,传统的止血敷料不能快速完全的止血,需要在敷料中添加止血药物来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或者在治疗慢性伤口时,需要在敷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治疗炎症,所以医用敷料需要具有一定的载药性能。传统的伤口敷料例如纱布等,能够保护创面免受机械性损伤以及减少环境中的细菌入侵,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及透湿性,可用于治疗浅表性的伤口,但是纱布等传统敷料的屏障作用较差,细菌入侵的可能性较高,并且对创面愈合无明显促进作用。因此研究和开发出具有载药功能的医用敷料具有深刻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工业开始着重于开发控制药物输送系统。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负载的药物不仅仅可以粘附在微球表面,也可以吸附于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的孔洞内,所以可以通过物理包埋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壳聚糖微球有粘附性号,表面富有多种基团等优点。同时静电喷涂技术能够生产生物相容和可生物降解的微米和纳米大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含有不同的治疗剂,在特定的时间内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具有载药功能的医用敷料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制备方法获得的具有载药功能的医用敷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具有载药功能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缓慢滴入氨水,然后水浴加热搅拌。最后再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搅拌。将浑浊液体放入离心机中离心,得到白色潮湿粉末,用乙醇溶液洗涤三次。离心后,放入烘箱干燥。最后,将白色固体捣碎,煅烧。取出白色粉末后继续研磨,得到介孔纳米二氧化硅(MSN)。在所述步骤1)中,CTAB溶液浓度为0.001~0.01mol/L,氨水滴加量为1~10ml。在所述步骤1)中,水浴加热搅拌温度为30~70℃,时间为1~6小时,TEOS加入量为1~10ml。在所述步骤1)中,第二次搅拌转速为100~500r/min。在所述步骤1)中,乙醇溶液浓度为20%~95%。在所述步骤1)中,烘箱温度为50~100℃。在所述步骤1)中,煅烧是放在马弗炉中进行,时间为3~7小时。2)将丝素蛋白(SF)水溶液与醋酸以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一定浓度的壳聚糖(CS)。制备出SF/CS微球。观察形貌,确定最佳参数,进行下一步实验。在所述步骤2)中,丝素蛋白溶液浓度为1%~30%,丝素蛋白与醋酸的比例为(5~60)∶(10~100)。在所述步骤2)中,壳聚糖浓度为1%~5%,MSN/CS=5wt%~15wt%。3)配制SF水溶液与醋酸溶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一定量的MSN,超声。再加入壳聚糖,水浴加热搅拌。喷涂制备MSN-SF/CS。将MSN-SF/CS微球喷涂至SF/PCL-PVA单向导水膜之上。在所述步骤3)中,MSN浓度为1%~20%,MSN/CS=5wt%~15wt%,超声时间为2~4小时。在所述步骤3)中,搅拌温度为20~80℃,喷涂为静电喷涂。在所述步骤3)中,制备所述SF/PCL-PVA单向导水膜的方法为:步骤1,制备超亲水PVA纳米纤维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备超亲水PVA纳米纤维膜的方法为:将PVA溶于蒸馏水中制备成1%~20%(w/v)PVA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A纳米纤维膜。将PVA纳米纤维膜置于盛有1ml~50ml戊二醛和0.1ml~5ml盐酸的培养皿之上,放入密闭容器中,室温下交联。将0.01g~5gTris粉末和0.01g~5g多巴胺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另外用0.01g~5gAPTES溶于1ml~50ml乙醇溶液中来调节多巴胺溶液的PH值,制备pH为7~12的多巴胺溶液。在所述步骤1中,室温下交联10h~24h。步骤2,将再生丝素蛋白溶于甲酸溶液中,制备成1%~50%(w/v)的丝素蛋白溶液;将PCL溶于DMC溶液中,制备成1%~20%(w/v)的PCL溶液,利用静电纺将SF/PCL复合纳米纤维膜纺在PVA纳米纤维膜上。上述制备方法获得的具有载药功能的医用敷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1)利用静电喷涂技术制备了一种多级结构的药物载体,其主体结构为SF和CS微米级球体包覆高吸附性能的MSN纳米级球体,提高微球的药物负载能力。由于CS的特性赋予了微球优异的抗菌性能,添加SF能增加细胞的粘附位点,加快伤口处细胞生长,促进伤口愈合。(2)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将制备的MSN-SF/CS抗菌载药微球与单向导水复合膜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载药功能的医用敷料,解决单层纳米纤维膜对于伤口周围湿度控制力差,单向导水纳米纤维膜功能性不足等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MSN-SF/CS微球的制备流程;图2为本专利技术(a)MSN的SEM图像(b)MSN的粒径分布曲线(c)MSN的TEM图像;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3的静电喷涂SF/CS微球SEM图像;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3的静电喷涂SF/CS微球TEM图像;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FT-IR图像;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对于药物模型BSA的体外释放曲线;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其中(ad)为空白对照组,(bc)和(ef)分别为SF/CS微球和实施例2;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3的MTT分析;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不同MSN-SF/CS微球静电喷涂时间的复合纳米线纤维膜的水接触角测试;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不同MEN-SF/CS微球静电喷涂时间复合纳米纤维膜的MMT分析,其静电喷涂时间分别为(a-d)0、10、20、30min。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不限制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1)首先将0.32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解在280ml去离子水中,搅拌30分钟,再缓慢滴入8ml氨水,然后40℃水浴加热并且搅拌30分钟。最后再加入2.44ml正硅酸乙酯(TEOS),搅拌5h。将浑浊液体放入离心机中离心,得到白色潮湿粉末,用75%乙醇溶液洗涤三次。离心后,放入70℃烘箱干燥。最后,将白色固体捣碎,在马弗炉中煅烧6小时。取出白色粉末后继续研磨,得到介孔纳米二氧化硅(MSN)。2)将10%丝素蛋白(SF)水溶液与90%乙酸混合,混合比例为10∶90。再加入2.0%壳聚糖(CS)。制备出SF/CS微球。3)配制10%的SF水溶液与90%醋酸溶液以10∶90比例混合,加入5%的MSN(MSN/CS=5wt%),超声2h。再加入2.0%壳聚糖,在60℃环境下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载药功能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制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缓慢滴入氨水,然后水浴加热搅拌。最后再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搅拌。将浑浊液体放入离心机中离心,得到白色潮湿粉末,用乙醇溶液洗涤三次。离心后,放入烘箱干燥。最后,将白色固体捣碎,煅烧。取出白色粉末后继续研磨,得到介孔纳米二氧化硅(MSN)。/n2)将丝素蛋白(SF)水溶液与醋酸以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一定浓度的壳聚糖(CS)。制备出SF/CS微球。观察形貌,确定最佳参数,进行下一步实验。/n3)配制SF水溶液与醋酸溶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一定量的MSN,超声。再加入壳聚糖,搅拌。喷涂制备MSN-SF/CS。将MSN-SF/CS微球喷涂至SF/PCL-PVA单向导水膜之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载药功能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缓慢滴入氨水,然后水浴加热搅拌。最后再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搅拌。将浑浊液体放入离心机中离心,得到白色潮湿粉末,用乙醇溶液洗涤三次。离心后,放入烘箱干燥。最后,将白色固体捣碎,煅烧。取出白色粉末后继续研磨,得到介孔纳米二氧化硅(MSN)。
2)将丝素蛋白(SF)水溶液与醋酸以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一定浓度的壳聚糖(CS)。制备出SF/CS微球。观察形貌,确定最佳参数,进行下一步实验。
3)配制SF水溶液与醋酸溶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一定量的MSN,超声。再加入壳聚糖,搅拌。喷涂制备MSN-SF/CS。将MSN-SF/CS微球喷涂至SF/PCL-PVA单向导水膜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CTAB溶液浓度为0.001~0.01mol/L,氨水滴加量为1~10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水浴加热搅拌温度为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婷孙利钟言沁林佳弘楼静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