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痔套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04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痔套扎器。该内痔套扎器的套扎头上设置有两个橡胶圈,其中第一橡胶圈设置于第一环形气囊和第二环形气囊之间,第二橡胶圈设置于第二环形气囊和第三环形气囊之间。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各个环形气囊的充放气状态,使得第一橡胶圈和第二橡胶圈分别套扎在患者体内不同的痔疮上。如此,无需多次从肛门处插拔内痔套扎器,就可以实现对患者体内的多个痔疮进行套扎的效果,大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痔套扎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肛肠科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痔套扎器。
技术介绍
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现今医学对于痔疮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该方法费用高,术后创伤面积大,患者疼痛难忍,鉴于此种原因,在临床治疗中,开始采用痔疮套扎器。痔疮套扎器是通过负压吸住痔疮病灶组织,然后用橡胶圈套扎,橡胶圈下的组织将逐渐因血液不循环而坏死脱落,最终排出体外。现有的痔疮套扎器多为单发式套扎器,针对肛肠内的多处病变位置,需要多次进入肛门进行套扎,容易造成对肛肠皮肤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痔套扎器,其能够改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痔套扎器,其包括:套扎头、插入管和控制部;所述插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套扎头连通,所述插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部连通;所述套扎头包括依次固定的第一环形气囊、第一硬管、第二环形气囊、第二硬管、第三环形气囊和连接管,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一硬管、所述第二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硬管、所述第三环形气囊和所述连接管的内孔中心均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和所述第三环形气囊在充满气状态下的外表面凸出所述第一硬管、所述第二硬管或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硬管和所述第二硬管的外表面上分别套置有第一橡胶圈和第二橡胶圈;所述控制部包括控制外壳、抽气泵和充气泵;所述抽气泵和所述充气泵均设置于所述控制外壳内;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和第三环形气囊分别通过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第三抽气管与所述抽气泵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和第三环形气囊亦分别通过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第三充气管与所述充气泵连通;所述第一抽气管、所述第二抽气管和所述第三抽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抽气电控阀、第二抽气电控阀和第三抽气电控阀;所述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和所述第三充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充气电控阀、第二充气电控阀和第三充气电控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各个电控阀来控制各个环形气囊的充放气状态。在开启上述第一充气电控阀,关闭第一抽气电控阀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环形气囊处于充气状态;在关闭上述第一充气电控阀,开启第一抽气电控阀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环形气囊处于瘪气状态。在开启上述第二充气电控阀,关闭第二抽气电控阀的状态下,上述第二环形气囊处于充气状态;在关闭上述第二充气电控阀,开启第二抽气电控阀的状态下,上述第二环形气囊处于瘪气状态。在开启上述第三充气电控阀,关闭第三抽气电控阀的状态下,上述第三环形气囊处于充气状态;在关闭上述第三充气电控阀,开启第三抽气电控阀的状态下,上述第三环形气囊处于瘪气状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医护人员控制各个环形气囊处于充气状态后将套扎头插入患者体内,对准第一痔疮,使得第一痔疮被套扎器圈住,如图5的左图所示(为了清楚示意套扎头的工作原理,图中未滑出各个抽气管和充气管);然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电控阀控制第一环形气囊处于瘪气状态,使得第一橡胶圈沿第一硬管外壁滑出套置在第一痔疮上,如图5的右图所示,至此完成第一痔疮的套扎工作。在不取出内痔套扎器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将套扎头对准患者体内的第二痔疮,使得第二痔疮被套扎器圈住,如图6的左图所示(为了清楚示意套扎头的工作原理,图中未滑出各个抽气管和充气管);然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电控阀控制第二环形气囊处于瘪气状态,使得第二橡胶圈沿第二硬管外壁滑出套置在第二痔疮上,如图6的由于所示,至此完成第二痔疮的套扎工作。第一橡胶圈下的第一痔疮以及第二橡胶圈下的第二痔疮将逐渐因血液不循环而坏死脱落,最终排出体外。可以理解,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痔套扎器。该内痔套扎器的套扎头上设置有两个橡胶圈,其中第一橡胶圈设置于第一环形气囊和第二环形气囊之间,第二橡胶圈设置于第二环形气囊和第三环形气囊之间。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各个环形气囊的充放气状态,使得第一橡胶圈和第二橡胶圈分别套扎在患者体内不同的痔疮上。如此,无需多次从肛门处插拔内痔套扎器,就可以实现对患者体内的多个痔疮进行套扎的效果,大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包括手柄部和后座部,所述手柄部垂直于所述插入管设置,以便于医护人员握持;所述手柄部的外壳上设置有键盘,所述键盘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抽气电控阀、所述第二抽气电控阀、所述第三抽气电控阀、所述第一充气电控阀、所述第二充气电控阀和所述第三充气电控阀的开关按钮。可以理解,医护人员在使用该内痔套扎器时,可以用单手握持住手柄部,由于键盘设置于手柄上,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点击键盘上的各个按钮来控制各个电控阀的开关。这样的设计提高了医护人员单手操作的便捷度。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的旋转杆上,所述第二滚轮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的旋转杆上;所述第一抽气管、所述第二抽气管和所述第三抽气管均缠绕于所述第一滚轮上,所述第一抽气管、所述第二抽气管和所述第三抽气管的首端均与所述抽气泵连通,所述第一抽气管、所述第二抽气管和所述第三抽气管的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和第三环形气囊连通;所述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和所述第三充气管均缠绕于所述第二滚轮上,所述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和所述第三充气管的首端均与所述充气泵连通,所述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和所述第三充气管的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和第三环形气囊连通。可以理解,在对第二痔疮进行套扎的过程中,除了通过抽气泵对第二环形气囊进行抽气之外,还可以同时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开启,使得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转动,从而收紧各个抽气管和充气管,使得第一硬管被牵引进第二硬管内部,更加便于第二橡胶圈套扎于患者的第二痔疮上。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开关控制按钮亦设置于所述键盘上。可以理解,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键盘上的电机开关控制按钮来控制各个电机的开启或关闭。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管与所述第二环形气囊连接的一端为第一硬管末端;所述第二硬管与所述第二环形气囊连接的一端为第二硬管始端;所述第一硬管末端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硬管始端。可以理解,第一硬管末端的外径等于第二硬管始端,可以保证在第二抽气管和第二充气管的牵引下,第一硬管可以被牵引进第二硬管内部,从而便于第二橡胶圈套扎于患者的第二痔疮上。如图7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管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连接的一端为第一硬管始端;所述第二硬管与所述第三环形气囊连接的一端为第二硬管末端;所述第一硬管的截面直径由所述第一硬管始端至所述第一硬管末端逐渐变大;所述第二硬管的截面直径由所述第二硬管始端至所述第二硬管末端逐渐变大。可以理解,第一硬管的截面直径由第一硬管始端至第一硬管末端逐渐变大,即第一硬管呈锥状,第一橡胶圈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痔套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扎头、插入管和控制部;所述插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套扎头连通,所述插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部连通;/n所述套扎头包括依次固定的第一环形气囊、第一硬管、第二环形气囊、第二硬管、第三环形气囊和连接管,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一硬管、所述第二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硬管、所述第三环形气囊和所述连接管的内孔中心均在一条直线上;/n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和所述第三环形气囊在充满气状态下的外表面凸出所述第一硬管、所述第二硬管或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n所述第一硬管和所述第二硬管的外表面上分别套置有第一橡胶圈和第二橡胶圈;/n所述控制部包括控制外壳、抽气泵和充气泵;所述抽气泵和所述充气泵均设置于所述控制外壳内;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和第三环形气囊分别通过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第三抽气管与所述抽气泵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和第三环形气囊亦分别通过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第三充气管与所述充气泵连通;/n所述第一抽气管、所述第二抽气管和所述第三抽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抽气电控阀、第二抽气电控阀和第三抽气电控阀;所述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和所述第三充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充气电控阀、第二充气电控阀和第三充气电控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痔套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扎头、插入管和控制部;所述插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套扎头连通,所述插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部连通;
所述套扎头包括依次固定的第一环形气囊、第一硬管、第二环形气囊、第二硬管、第三环形气囊和连接管,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一硬管、所述第二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硬管、所述第三环形气囊和所述连接管的内孔中心均在一条直线上;
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和所述第三环形气囊在充满气状态下的外表面凸出所述第一硬管、所述第二硬管或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硬管和所述第二硬管的外表面上分别套置有第一橡胶圈和第二橡胶圈;
所述控制部包括控制外壳、抽气泵和充气泵;所述抽气泵和所述充气泵均设置于所述控制外壳内;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和第三环形气囊分别通过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第三抽气管与所述抽气泵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和第三环形气囊亦分别通过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第三充气管与所述充气泵连通;
所述第一抽气管、所述第二抽气管和所述第三抽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抽气电控阀、第二抽气电控阀和第三抽气电控阀;所述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和所述第三充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充气电控阀、第二充气电控阀和第三充气电控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痔套扎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包括手柄部和后座部,所述手柄部垂直于所述插入管设置,以便于医护人员握持;
所述手柄部的外壳上设置有键盘,所述键盘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抽气电控阀、所述第二抽气电控阀、所述第三抽气电控阀、所述第一充气电控阀、所述第二充气电控阀和所述第三充气电控阀的开关按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痔套扎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的旋转杆上,所述第二滚轮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的旋转杆上;
所述第一抽气管、所述第二抽气管和所述第三抽气管均缠绕于所述第一滚轮上,所述第一抽气管、所述第二抽气管和所述第三抽气管的首端均与所述抽气泵连通,所述第一抽气管、所述第二抽气管和所述第三抽气管的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和第三环形气囊连通;
所述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和所述第三充气管均缠绕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银光徐月李馥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