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680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氟铃脲0.1‑2份、密粘褶菌培养物5‑60份、α纤维素粉40‑9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对鼻白蚁科白蚁引诱效果好,适口性极佳,无趋避性,可通过白蚁取食饵剂、交哺、整饰、抚育等习性,将饵剂中的氟铃脲传递至整个白蚁群体,从而导致整个群体死亡,达到消灭白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虫剂
,尤其涉及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白蚁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之一,主要以纤维素为食。它对房屋建筑、园林、林木及经济作物、水利堤坝等均具有极大的危害。目前,对白蚁的防治手段较多,其中,使用饵剂对白蚁进行诱杀的方法具有高效、环保、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杀灭整个巢穴的优点,成为白蚁防治,尤其是大面积白蚁防治的主要手段。白蚁群体中个体数量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对少量个体的灭杀几乎没有什么防治效果,想在群体水平上消灭白蚁,达到灭巢的效果,这就要求饵剂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对白蚁具有较强的引诱效果,不能对白蚁产生趋避,具有缓慢的致死作用方式,能通过白蚁个体的携带,在白蚁群体中得到有效传递。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白蚁饵剂,适口性不好,且对白蚁的引诱效果较弱,多采用胃毒类的杀虫有效成分,致死作用较快且对白蚁具有一定趋避性,往往白蚁取食后短时间内就会死亡,无法在白蚁群体中得到有效传递,无法达到灭巢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白蚁饵剂适口性不好,引诱效果不好,药剂无法在白蚁群体中有效传递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氟铃脲0.1-2份、密粘褶菌培养物5-60份、α纤维素粉40-95份。进一步的,所述密粘褶菌培养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马铃薯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葡萄糖、维生素B1、琼脂和水分别按质量比50-200:3:1.5:20:0.01:20:800-950充分混合,经高温灭菌冷却后接入密粘褶菌的菌种,于28℃下培养6-8周,烘干后粉碎即得所述密粘褶菌培养物。进一步的,所述α纤维素粉的粒度为50目-120目。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量:按所述重量份数分别称取氟铃脲、密粘褶菌培养物和α纤维素粉;2)粉碎:将称取的氟铃脲和密粘褶菌培养物充分混合后粉碎至粒度为300目-800目;3)混合:将粉碎后的氟铃脲、密粘褶菌培养物与α纤维素粉充分混合后,即得。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在鼻白蚁科白蚁的防治中的应用。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白蚁饵剂与水按1:1-1:4混合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使用的杀虫剂为氟铃脲,是一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致死作用效果较为缓慢,对白蚁没有趋避性,可通过白蚁取食饵剂、交哺、整饰、抚育等习性,将饵剂中的氟铃脲传递至整个白蚁群体,从而导致整个群体死亡,克服了目前已有白蚁饵剂致死作用较快,无法在白蚁群体中得到有效传递,无法达到灭巢效果的缺陷;密粘褶菌培养物对白蚁具有明显的踪迹和引诱活性,在饵剂中加入密粘褶菌培养物可提高对白蚁的引诱效果,进一步保证饵剂药效;α纤维素粉是由木材经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纯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对白蚁具有较好的引诱性和适口性,同时粒度在50目-120目之间的α纤维素粉更方便白蚁取食和搬运,进一步提高白蚁取食和搬运饵剂的效率,加速药物传递,提高饵剂药效;α纤维素粉吸水性较好,白蚁饵剂与水按1:1-1:4混合后使用无粉尘,容易成型,便于使用,且饵剂保湿型较好,提高了白蚁的适口性,进一步保证饵剂药效。以下便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药效实验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氟铃脲0.1份、密粘褶菌培养物5份、粒度为50目的α纤维素粉95份。上述密粘褶菌培养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马铃薯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葡萄糖、维生素B1、琼脂和水分别按质量比50:3:1.5:20:0.01:20:950充分混合,经高温灭菌冷却后接入密粘褶菌的菌种,于28℃下培养6周,烘干后粉碎即得所述密粘褶菌培养物。上述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量:按所述重量份数分别称取氟铃脲、密粘褶菌培养物和α纤维素粉;2)粉碎:将称取的氟铃脲和密粘褶菌培养物充分混合后粉碎至粒度为300目;3)混合:将粉碎后的氟铃脲、密粘褶菌培养物与α纤维素粉充分混合后,即得。上述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在鼻白蚁科白蚁的防治中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白蚁饵剂与水按1:1混合后使用。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氟铃脲2份、密粘褶菌培养物60份、粒度为120目的α纤维素粉40份。上述密粘褶菌培养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马铃薯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葡萄糖、维生素B1、琼脂和水分别按质量比200:3:1.5:20:0.01:20:800充分混合,经高温灭菌冷却后接入密粘褶菌的菌种,于28℃下培养8周,烘干后粉碎即得所述密粘褶菌培养物。上述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量:按所述重量份数分别称取氟铃脲、密粘褶菌培养物和α纤维素粉;2)粉碎:将称取的氟铃脲和密粘褶菌培养物充分混合后粉碎至粒度为600目;3)混合:将粉碎后的氟铃脲、密粘褶菌培养物与α纤维素粉充分混合后,即得。上述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在鼻白蚁科白蚁的防治中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白蚁饵剂与水按1:4混合后使用。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氟铃脲1份、密粘褶菌培养物30份、粒度为100目的α纤维素粉70份。上述密粘褶菌培养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马铃薯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葡萄糖、维生素B1、琼脂和水分别按质量比100:3:1.5:20:0.01:20:900充分混合,经高温灭菌冷却后接入密粘褶菌的菌种,于28℃下培养7周,烘干后粉碎即得所述密粘褶菌培养物。上述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量:按所述重量份数分别称取氟铃脲、密粘褶菌培养物和α纤维素粉;2)粉碎:将称取的氟铃脲和密粘褶菌培养物充分混合后粉碎至粒度为800目;3)混合:将粉碎后的氟铃脲、密粘褶菌培养物与α纤维素粉充分混合后,即得。上述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在鼻白蚁科白蚁的防治中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白蚁饵剂与水按1:2混合后使用。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氟铃脲0.5份、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氟铃脲0.1-2份、密粘褶菌培养物5-60份、α纤维素粉40-9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氟铃脲0.1-2份、密粘褶菌培养物5-60份、α纤维素粉40-9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粘褶菌培养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将马铃薯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葡萄糖、维生素B1、琼脂和水分别按质量比50-200:3:1.5:20:0.01:20:800-950充分混合,经高温灭菌冷却后接入密粘褶菌的菌种,于28℃下培养6-8周,烘干后粉碎即得所述密粘褶菌培养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密粘褶菌培养物的白蚁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α纤维素粉的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李濮张阳洋石伟山周桂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艾津作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