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玉菇培育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47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玉菇培育大棚,包括地基、培植台和大棚主体,所述地基的顶端固定有大棚主体,所述大棚主体内部底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培植台,且培植台的底端均与地基的顶端固定,且水泵的底端与地基顶端的一侧固定,所述水泵的一侧固定有输水管,且输水管的一侧延伸与喷水器的一侧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白玉菇培育大棚的一端设置有回收机构,可以对大棚主体内喷水器工作过程中喷出的多余的水分进行回收再进入到水箱的内部,该机构的使用使得大棚主体内多余的水分被回收,能够保证大棚主体内的湿度不会过高,保证了白玉菇的生长环境,另外也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玉菇培育大棚
本技术涉及农产品培育
,具体为一种白玉菇培育大棚。
技术介绍
白玉菇是人们餐桌上最常见到的一种菜肴之一,因为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味道鲜美,深受美食爱好者的喜爱,因此白玉菇的批量种植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白玉菇实质上是一种可食用的珍稀菌类,因为其生长环境较为特殊,一般都是采用大棚种植;但是现有的白玉菇培育大棚在喷水保持大棚内部湿度的时候不便于对多余的水进行收集再利用,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所以现开发出一种白玉菇培育大棚,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玉菇培育大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白玉菇培育大棚在喷水保持大棚内部湿度的时候不便于对多余的水进行收集,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白玉菇培育大棚,包括地基、培植台和大棚主体,所述地基的顶端固定有大棚主体,所述大棚主体内部底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培植台,且培植台的底端均与地基的顶端固定,所述大棚主体内部的顶端固定有喷水器,所述喷水器的顶端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大棚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通风结构,所述地基的内部设置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输水管、水泵、抽水管、水箱、连接管、集水槽和过滤板,所述水箱设置于地基内部的一侧,且水箱的顶端延伸至地基的顶部,所述集水槽内部的一侧贯穿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一侧延伸至水箱的一侧,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固定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顶端设置有过滤板,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抽水管,且抽水管的顶端延伸至水箱的顶端,所述抽水管的顶端固定有水泵,且水泵的底端与地基顶端的一侧固定,所述水泵的一侧固定有输水管,且输水管的一侧延伸与喷水器的一侧固定。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块、电动伸缩杆、伸缩架、滑槽、滑块和遮阳布,所述固定块固定于大棚主体内部顶端的一侧,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有伸缩架,且伸缩架的一侧与固定块的一侧固定,所述伸缩架的底端固定有遮阳布,所述伸缩架的另一侧固定有滑块,且滑块的一侧与电动伸缩杆的另一侧固定,所述滑块的顶端设置有滑槽,且滑槽设置于大棚主体内部的顶端。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径大于滑块的外径,所述滑槽和滑块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优选的,所述遮阳布通过固定块、电动伸缩杆和伸缩架之间通构成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通风结构包括铰接杆、连接块魔术原毛、透气孔、盖板和魔术刺毛,所述连接块均固定于大棚主体的一侧,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壁均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一侧均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一侧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魔术原毛,所述魔术原毛的一端均固定有魔术刺毛,且魔术刺毛的一端均与大棚主体的一端固定,所述盖板的一端均设置有透气孔,且透气孔均匀贯穿于大棚主体内部的一端。优选的,所述盖板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盖板关于大棚主体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白玉菇培育大棚,不仅实现了对大棚内多余的水分进行收集再循环利用,也同时实现了灵活调节大棚内部的光照时间和保持大棚内部的空气循环;(1)通过在白玉菇培育大棚的一端设置有回收机构,可以对大棚主体内喷水器工作过程中喷出的多余的水分进行回收再进入到水箱的内部,该机构的使用使得大棚主体内多余的水分被回收,能够保证大棚主体内的湿度不会过高,保证了白玉菇的生长环境,另外也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2)通过在白玉菇培育大棚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机构,可以伸展或者收缩遮光布灵活的控制大棚主体内部的光照时间,使得大棚主体内部的白玉菇不会因为光照时间过长或者过短影响白玉菇的生长,能够有效的提高白玉菇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提高了整体的灵活性;(3)通过在白玉菇培育大棚的两侧设置有通风结构,可以在需要时开启盖板对大棚主体内进行通风换气,保证了大棚主体内部空气的流通性,避免长时间不透风大棚主体内有异味产生,也保证了大棚主体内白玉菇生长所需要的气体环境,提高了整体的透气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通风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基;2、培植台;3、大棚主体;4、喷水器;5、伸缩机构;501、固定块;502、电动伸缩杆;503、伸缩架;504、滑槽;505、滑块;506、遮阳布;6、回收机构;601、输水管;602、水泵;603、抽水管;604、水箱;605、连接管;606、集水槽;607、过滤板;7、通风结构;701、铰接杆;702、连接块;703、魔术原毛;704、透气孔;705、盖板;706、魔术刺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白玉菇培育大棚,包括地基1、培植台2和大棚主体3,地基1的顶端固定有大棚主体3,大棚主体3内部底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培植台2,且培植台2的底端均与地基1的顶端固定,大棚主体3内部的顶端固定有喷水器4,喷水器4的顶端设置有伸缩机构5,大棚主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通风结构7,地基1的内部设置有回收机构6;回收机构6包括输水管601、水泵602、抽水管603、水箱604、连接管605、集水槽606和过滤板607,水箱604设置于地基1内部的一侧,且水箱604的顶端延伸至地基1的顶部,集水槽606内部的一侧贯穿有连接管605,且连接管605的一侧延伸至水箱604的一侧,连接管605的一侧固定有集水槽606,集水槽606的顶端设置有过滤板607,水箱604的内部设置有抽水管603,且抽水管603的顶端延伸至水箱604的顶端,抽水管603的顶端固定有水泵602,且水泵602的底端与地基1顶端的一侧固定,水泵602的一侧固定有输水管601,且输水管601的一侧延伸与喷水器4的一侧固定;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当喷水器4进行工作时,多余的水就会从过滤板607进入到集水槽606的内部,当集水槽606内部的水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从连接管605流到水箱604的内部,水箱604内部的水在水泵602的作用下从抽水管603抽出通过输水管601再次到达到喷水器4的内部,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通风结构7包括铰接杆701、连接块702魔术原毛703、透气孔704、盖板705和魔术刺毛706,连接块702均固定于大棚主体3的一侧,连接块702的外侧壁均铰接有铰接杆701,铰接杆701的一侧均固定有盖板705,盖板705一侧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魔术原毛703,魔术原毛703的一端均固定有魔术刺毛706,且魔术刺毛70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玉菇培育大棚,包括地基(1)、培植台(2)和大棚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的顶端固定有大棚主体(3),所述大棚主体(3)内部底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培植台(2),且培植台(2)的底端均与地基(1)的顶端固定,所述大棚主体(3)内部的顶端固定有喷水器(4),所述喷水器(4)的顶端设置有伸缩机构(5),所述大棚主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通风结构(7),所述地基(1)的内部设置有回收机构(6),所述回收机构(6)包括输水管(601)、水泵(602)、抽水管(603)、水箱(604)、连接管(605)、集水槽(606)和过滤板(607),所述水箱(604)设置于地基(1)内部的一侧,且水箱(604)的顶端延伸至地基(1)的顶部,所述集水槽(606)内部的一侧贯穿有连接管(605),且连接管(605)的一侧延伸至水箱(604)的一侧,所述连接管(605)的一侧固定有集水槽(606),所述集水槽(606)的顶端设置有过滤板(607),所述水箱(604)的内部设置有抽水管(603),且抽水管(603)的顶端延伸至水箱(604)的顶端,所述抽水管(603)的顶端固定有水泵(602),且水泵(602)的底端与地基(1)顶端的一侧固定,所述水泵(602)的一侧固定有输水管(601),且输水管(601)的一侧延伸与喷水器(4)的一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玉菇培育大棚,包括地基(1)、培植台(2)和大棚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的顶端固定有大棚主体(3),所述大棚主体(3)内部底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培植台(2),且培植台(2)的底端均与地基(1)的顶端固定,所述大棚主体(3)内部的顶端固定有喷水器(4),所述喷水器(4)的顶端设置有伸缩机构(5),所述大棚主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通风结构(7),所述地基(1)的内部设置有回收机构(6),所述回收机构(6)包括输水管(601)、水泵(602)、抽水管(603)、水箱(604)、连接管(605)、集水槽(606)和过滤板(607),所述水箱(604)设置于地基(1)内部的一侧,且水箱(604)的顶端延伸至地基(1)的顶部,所述集水槽(606)内部的一侧贯穿有连接管(605),且连接管(605)的一侧延伸至水箱(604)的一侧,所述连接管(605)的一侧固定有集水槽(606),所述集水槽(606)的顶端设置有过滤板(607),所述水箱(604)的内部设置有抽水管(603),且抽水管(603)的顶端延伸至水箱(604)的顶端,所述抽水管(603)的顶端固定有水泵(602),且水泵(602)的底端与地基(1)顶端的一侧固定,所述水泵(602)的一侧固定有输水管(601),且输水管(601)的一侧延伸与喷水器(4)的一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玉菇培育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5)包括固定块(501)、电动伸缩杆(502)、伸缩架(503)、滑槽(504)、滑块(505)和遮阳布(506),所述固定块(501)固定于大棚主体(3)内部顶端的一侧,所述固定块(501)的一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502),所述电动伸缩杆(502)的一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保厉芳朱彬峰庄蓝麒宋敬新郑敬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