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终端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40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终端安装结构,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安装机构连接,所述安装机构固定端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拼接时内腔形成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腔底面设置有无线终端本体,所述下壳体内腔底面中部连通有散热窗,所述第二凹槽对称挖设于下壳体两侧,所述第二延伸槽挖设于下壳体两侧中部,并延伸至限位槽一侧中部,所述第二按压板对称设置于下壳体两侧,所述第二按压板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置于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按压板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杆,且所述第二安装杆设置于第二延伸槽内腔,且固定端卡合于通口内腔,便于安装以及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终端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终端安装结构,属于无线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迅捷发展,无线终端普及到各地各处,家用的无线终端常常作为无线网使用,并通过安装壳作为载体,现有技术中,安装壳不便于安装以及拆卸,不便于对内部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无线终端安装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安装机构连接,且所述安装机构设置于上壳体顶面中部,所述安装机构固定端设置有锁紧机构,且所述锁紧机构对称设置于下壳体两侧,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拼接时内腔形成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腔底面设置有无线终端本体,所述下壳体内腔底面中部连通有散热窗。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延伸槽、限位槽、第一按压板、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安装杆与通口,所述第一凹槽挖设于上壳体顶面中部,所述第一延伸槽对称挖设于上壳体顶面两侧,所述限位槽挖设于下壳体顶面两侧,所述第一按压板设置于上壳体顶面中部,所述第一按压板底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于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按压板底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杆,且所述第一安装杆设置于第一延伸槽内腔,并与限位槽内腔相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杆一侧下端挖设有通口,且所述通口延伸至第一安装杆另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槽位于限位槽上方,且尺寸均相同。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二凹槽、第二延伸槽、第二按压板、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二凹槽对称挖设于下壳体两侧,所述第二延伸槽挖设于下壳体两侧中部,并延伸至限位槽一侧中部,所述第二按压板对称设置于下壳体两侧,所述第二按压板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置于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按压板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杆,且所述第二安装杆设置于第二延伸槽内腔,且固定端卡合于通口内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延伸槽与通口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且尺寸均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的安装机构与其内部包括的部件,采用第一按压板输入以及第一复位弹簧带动的方式,使得第一安装杆通过第一延伸槽卡合至限位槽内,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便于连接,同时便于安装以及拆卸。2、设置的锁紧机构与其内部包括的部件,采用第二按压板输入以及第二复位弹簧带动的方式,使得第二安装杆通过第二延伸槽卡合至通口内,使得第一安装杆与限位槽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紧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无线终端安装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无线终端安装结构的安装机构部分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无线终端安装结构的锁紧机构与下壳体右侧拆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无线终端安装结构的A处放大图;图中标号:1、上壳体;2、下壳体;3、安装机构;4、锁紧机构;5、放置腔;6、无线终端本体;7、第一凹槽;8、第一延伸槽;9、限位槽;10、第一按压板;11、第一复位弹簧;12、第一安装杆;13、通口;14、第二凹槽;15、第二延伸槽;16、第二按压板;17、第二复位弹簧;18、第二安装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上壳体1与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通过安装机构3连接,且所述安装机构3设置于上壳体1顶面中部,所述安装机构3固定端设置有锁紧机构4,且所述锁紧机构4对称设置于下壳体2两侧,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拼接时内腔形成放置腔5,所述放置腔5内腔底面设置有无线终端本体6,所述下壳体2内腔底面中部连通有散热窗。更具体而言,所述安装机构3包括第一凹槽7、第一延伸槽8、限位槽9、第一按压板10、第一复位弹簧11、第一安装杆12与通口13,所述第一凹槽7挖设于上壳体1顶面中部,所述第一延伸槽8对称挖设于上壳体1顶面两侧,所述限位槽9挖设于下壳体2顶面两侧,所述第一按压板10设置于上壳体1顶面中部,所述第一按压板10底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11,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1设置于第一凹槽7内,所述第一按压板10底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杆12,且所述第一安装杆12设置于第一延伸槽8内腔,并与限位槽9内腔相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杆12一侧下端挖设有通口13,且所述通口13延伸至第一安装杆12另一侧,所述第一延伸槽8位于限位槽9上方,且尺寸均相同。更具体而言,所述锁紧机构4包括第二凹槽14、第二延伸槽15、第二按压板16、第二复位弹簧17与第二安装杆18,所述第二凹槽14对称挖设于下壳体2两侧,所述第二延伸槽15挖设于下壳体2两侧中部,并延伸至限位槽9一侧中部,所述第二按压板16对称设置于下壳体2两侧,所述第二按压板16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17,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7设置于第二凹槽14内,所述第二按压板16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杆18,且所述第二安装杆18设置于第二延伸槽15内腔,且固定端卡合于通口13内腔,所述第二延伸槽15与通口13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且尺寸均相同。本技术工作原理:按压第一按压板10,第一按压板10将力输送至第一复位弹簧11,使得第一复位弹簧11下移,并带动第一按压板10下移,同时带动第一安装杆12通过第一延伸槽8卡合于限位槽9内,以此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拼接,按压第二按压板16,第二按压板16将力输送至第二复位弹簧17,并使得第二复位弹簧17横移,并带动第二按压板16横移,同时带动第二安装杆18通过第二延伸槽15卡合至通口13内。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终端安装结构,包括上壳体(1)与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通过安装机构(3)连接,且所述安装机构(3)设置于上壳体(1)顶面中部,所述安装机构(3)固定端设置有锁紧机构(4),且所述锁紧机构(4)对称设置于下壳体(2)两侧,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拼接时内腔形成放置腔(5),所述放置腔(5)内腔底面设置有无线终端本体(6),所述下壳体(2)内腔底面中部连通有散热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终端安装结构,包括上壳体(1)与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通过安装机构(3)连接,且所述安装机构(3)设置于上壳体(1)顶面中部,所述安装机构(3)固定端设置有锁紧机构(4),且所述锁紧机构(4)对称设置于下壳体(2)两侧,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拼接时内腔形成放置腔(5),所述放置腔(5)内腔底面设置有无线终端本体(6),所述下壳体(2)内腔底面中部连通有散热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终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3)包括第一凹槽(7)、第一延伸槽(8)、限位槽(9)、第一按压板(10)、第一复位弹簧(11)、第一安装杆(12)与通口(13),所述第一凹槽(7)挖设于上壳体(1)顶面中部,所述第一延伸槽(8)对称挖设于上壳体(1)顶面两侧,所述限位槽(9)挖设于下壳体(2)顶面两侧,所述第一按压板(10)设置于上壳体(1)顶面中部,所述第一按压板(10)底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11),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1)设置于第一凹槽(7)内,所述第一按压板(10)底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杆(12),且所述第一安装杆(12)设置于第一延伸槽(8)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宾何东李万华叶家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