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29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包括底座、架设在底座上的绕线装置;绕线装置包括回字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板和移动板;每个L型板均固定设置在回字板的槽内一侧,移动板滑动设置在L型板的槽内;L型板槽内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缓冲装置;两个移动板相对的一端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斜板;两个斜板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柔性片;两个柔性片之间形成容于绕线机的绕线头穿过的导线槽,两个柔性片与定子的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空隙配合;斜板的高度大于定子的高度,底座驱动回字板朝向定子的前后移动。该装置能够有效的避免绕线柱划伤漆包线的绝缘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
本技术涉及绕线工具
,具体涉及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
技术介绍
定子绕线时,通常是将多根漆包线组成的线束绕制于定子轮毂外周缘的多个绕线柱上,传统的绕线过程是由人工操作,其工作效率底下,耗费的人工成本较高,且产品的质量较差。为了克服人工操作的缺陷,逐渐出现了自动绕线机,多根漆包线组成的线束从线嘴输出,线嘴按照预定的行进轨迹,将线束绕制于定子轮毂外围的绕线柱上。在利用自动绕线机绕制线束时,漆包线的外部绝缘层是覆盖在线束表面的,然而,在绕线时,线嘴带动线束在绕线柱之间做规律性的移动,其外部的绝缘层经常会被绕线柱的划伤,影响产量。因此,本申请提出新的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该装置能够有效的避免绕线柱划伤漆包线的绝缘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包括底座、架设在所述底座上的绕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包括回字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板和移动板;每个所述L型板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回字板的槽内一侧,所述移动板滑动设置在L型板的槽内;所述L型板槽内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缓冲装置;每个所述缓冲装置均包括空心柱和滑动设置在所述空心柱内的活塞头;所述活塞头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空心柱的底部连接,所述活塞头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移动板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板相对的一端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斜板;两个所述斜板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柔性片;r>两个所述柔性片之间形成容于绕线机的绕线头穿过的导线槽,两个所述柔性片与定子的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空隙配合;所述斜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定子的高度,所述底座驱动所述回字板朝向所述定子的前后移动。优选地,还包括两组微调装置;每组所述微调装置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回字板的两侧;每组所述微调装置均包括两个螺杆和螺母;每个所述螺杆的一端均穿过所述回字板的一侧,并与所述L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螺杆均与所述回字板的侧面螺纹配合;每个所述螺母均设置在所述回字板的外侧,并与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螺纹配合。优选地,还包括两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回字板槽内的顶部和底部;每组所述限位装置均包括固定柱和限位板;所述固定柱的端部固定设置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端部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L型板的上方和下方。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滑槽和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丝杠和电机;所述回字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的槽内;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滑槽的一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滑槽的端部,并于所述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杠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回字板,并于所述滑槽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丝杠于所述回字板螺纹配合。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多组移动装置,多组所述移动装置并排设置在所述滑槽的槽内。优选地,所述柔性片的中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了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该装置通过两组前后移动的柔性片进行绕线头的引导,使其顺利进入两个绕线柱之间的空隙,避免绕线柱划伤漆包线的绝缘层;该装置通过若干个缓冲装置实现了柔性片的自主复位,能在高速的绕线作业下进行工作;该装置通过微调装置和压力传感器调节两个柔性片的相对位置,保证了绕线的精度和卡规位置的相对准确;该装置通过可移动的底座作为了支撑卡规的工作台,协助调整卡规的与定子的相对距离,便于绕线作业。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的整体装配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的缓冲装置放大图。图中:1、定子;2、回字板;3、固定柱;4、限位弹簧;5、限位板;6、移动板;7、L型板;8、空心柱;9、复位弹簧;10、活塞头;11、活塞杆;12、电机;13、丝杠;14、滑槽;15、螺母;16、螺杆;17、斜板;18、柔性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如图1-3所示,包括底座、架设在底座上的绕线装置;绕线装置包括回字板2,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板7和移动板6,如图2所示;每个L型板7均固定设置在回字板2的槽内一侧,移动板6滑动设置在L型板7的槽内;L型板7槽内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缓冲装置;每个缓冲装置均包括空心柱8和滑动设置在空心柱8内的活塞头10,如图1和图4所示;活塞头10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9与空心柱8的底部连接,活塞头10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活塞杆11,活塞杆11的端部与移动板6底部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板6相对的一端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斜板17;两个斜板17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柔性片18;具体的,两个柔性片18之间形成容于绕线机的绕线头穿过的导线槽,两个柔性片18与定子1的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空隙配合;斜板17的高度大于定子1的高度,底座驱动回字板2朝向定子1的前后移动。当绕线头穿过导线槽,进行绕线时,由于底座驱动了回字板2向前移动,即将两个柔性片18送入两个接线柱之间,绕线头通过两个柔性片18的引导进入两个接线柱之间进行绕线;具体的,为了实现卡规的前后移动,设置了可移动的底座,如图1所述,具体包括滑槽14和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丝杠13和电机12;回字板2滑动设置在滑槽14的槽内;电机12固定设置在滑槽14的一端,电机12的输出轴穿过滑槽14的端部,并于丝杠13的一端传动连接,丝杠13的另一端穿过回字板2,并于滑槽1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丝杠13于回字板2螺纹配合。采用丝杠滑块的机构实现了绕线装置的前后移动。较佳的,底座包括多组移动装置,多组移动装置并排设置在滑槽14的槽内,保证了绕线装置的平稳移动。进一步的,若卡规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未于绕线柱的空隙相对,需要调整卡规的位置,如图2所示,还设置了两组微调装置;每组微调装置分别对称设置在回字板2的两侧;每组微调装置均包括两个螺杆16和螺母15;每个螺杆16的一端均穿过回字板2的一侧,并与L型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螺杆16均与回字板2的侧面螺纹配合;每个螺母15均设置在回字板2的外侧,并与螺杆16的另一端螺纹配合;两侧的螺母15同步向一个方向旋转即可改变回字板2中间的绕线装置;较佳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两组限位装置避免绕线头移除卡规;限位装置分别对称设置在回字板2槽内的顶部和底部;每组限位装置均包括固定柱3和限位板5;固定柱3的端部固定设置有限位弹簧4,限位弹簧4的端部与限位板5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板5分别固定设置在L型板7的上方和下方;通过限位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架设在所述底座上的绕线装置;/n所述绕线装置包括回字板(2),两个相对设置的移动板(6)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板(7);两个所述L型板(7)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回字板(2)的槽内两侧,所述移动板(6)滑动设置在L型板(7)的槽内;所述L型板(7)槽内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缓冲装置;/n每个所述缓冲装置均包括空心柱(8)和滑动设置在所述空心柱(8)内的活塞头(10);所述活塞头(10)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9)与所述空心柱(8)的底部连接,所述活塞头(10)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活塞杆(11),所述活塞杆(11)的端部与所述移动板(6)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板(6)相对的一端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斜板(17);两个所述斜板(17)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柔性片(18);/n两个所述柔性片(18)之间形成用于绕线机的绕线头穿过的导线槽,两个所述柔性片(18)与定子(1)的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空隙配合;所述斜板(17)的高度大于所述定子(1)的高度,所述底座驱动所述回字板(2)朝向所述定子(1)的前后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架设在所述底座上的绕线装置;
所述绕线装置包括回字板(2),两个相对设置的移动板(6)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板(7);两个所述L型板(7)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回字板(2)的槽内两侧,所述移动板(6)滑动设置在L型板(7)的槽内;所述L型板(7)槽内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缓冲装置;
每个所述缓冲装置均包括空心柱(8)和滑动设置在所述空心柱(8)内的活塞头(10);所述活塞头(10)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9)与所述空心柱(8)的底部连接,所述活塞头(10)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活塞杆(11),所述活塞杆(11)的端部与所述移动板(6)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板(6)相对的一端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斜板(17);两个所述斜板(17)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柔性片(18);
两个所述柔性片(18)之间形成用于绕线机的绕线头穿过的导线槽,两个所述柔性片(18)与定子(1)的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空隙配合;所述斜板(17)的高度大于所述定子(1)的高度,所述底座驱动所述回字板(2)朝向所述定子(1)的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线机的绕线卡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微调装置;每组所述微调装置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回字板(2)的两侧;每组所述微调装置均包括两个螺杆(16)和螺母(15);每个所述螺杆(16)的一端均穿过所述回字板(2)的一侧,并与所述L型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乐杜坤陈毅何志辉李峻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智卓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