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IC卡通信系统中的应答器、集成电路片、非接触IC卡、不需自电源型装置及不需自电源型装置的自动调整**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585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非接触IC卡中,驱动部5依次切换谐振电路1的谐振频率。基准电压发生部接入谐振电路1的输出电压并输出稳定的基准电压。输出值计测部7以该基准电压为基准,对各谐振频率时谐振电路1的输出电压大小进行计测。输出值存储部8存储该计测值(输出值)。形态确定部9从存储在输出值存储部8的输出值之中选择最大的输出值,并将与此对应的切换形态确定为较佳切换形态。这样就获得能以最高效率接收电力供给的合适切换形态。(*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接触IC卡通信系统中的应答器、集成电路片、非接触IC卡、不需自电源型装置及不需自电源型装置的自动调整方法,尤其涉及利用电磁波、与其它装置之间以在电气上非接触的状态进行通信等工作的装置中谐振频率的调整。
技术介绍
早已使用一种通过埋入在卡片内的IC(集成电路)电极与外部进行数据收发的接触型IC卡。但这种接触型IC卡要进行数据的收发,必须将该卡插入写入读出装置,使用麻烦。因此出现了一种使用电磁波来供给电源及进行数据交换的非接触型IC卡。这样的非接触型IC卡被使用于车站的剪票口、滑雪场悬空索道剪票口等。附图说明图19所示为示出使用这样的非接触IC卡的通信系统之构成的电路方框图。参照图19,该系统由查询器50(例如装载在滑雪场悬空索道大门口内)和非接触IC卡60构成。查询器50通过控制部51的控制,将振荡电路(OSC)52发出的高频载波从天线55送出。一旦非接触IC卡60接近查询器50,该高频载波即被非接触IC卡60的天线(线圈)61接收。电源电压发生电路64将接收到的高频载波变换成直流电,供给其它电路部分。这样,若靠近查询器50,非接触IC卡60就可工作。另外,为了小型化,电源电压发生电路64、调制解调电路65、控制部66及非易失性存储器67做成集成电路片68。从查询器50对非接触IC卡60的信息发送通过控制部51的控制,在调制解调电路53对高频载波进行调制来进行。非接触IC卡60在调制解调电路65对调制后的高频载波进行解调。控制部66获得解调后的信息,进行非易失性存储器67的内容的改写及信息回复等必要的处理。与上述相反,也进行从非接触IC卡60对查询器50的信息发送。而在非接触IC卡60侧未设有振荡电路。因此,事先从查询器50侧送出未调制的高频载波,然后在非接触IC卡60侧通过调制解调电路65,使由天线61及电容器62构成的谐振电路63的阻抗发生变化。查询器50将该阻抗变化作为由天线55及电容器54构成的自身侧谐振电路56的阻抗变化,由调制解调电路53进行检测并进行解调。控制部51获得解调后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一旦非接触IC卡60远离查询器50,即由于不再供给电能,所以卡60的工作停止。但因为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67,所以即使不供电,存储着的信息也被保存。使用非接触IC卡60的通信系统就如上所述那样进行工作。但是,上述这样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元器件常数的差异等因素,IC卡60侧的谐振电路63的谐振频率会偏离设计值,IC卡60不能接收到充分的电力供给。因此,IC卡60与查询器50可通信的距离会缩短,特别明显时甚至可能不工作。专利技术的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述IC卡60那样,从其它装置以非接触方式接收电力供给并与其它装置以非接触方式进行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具有能适当调整其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结构。简单地说,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IC卡通信系统中的应答器通过开关电路依次切换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同时检测谐振电路的输出电平,将开关电路的切换形态设定为能获得所希望的输出电平。因此,即使因谐振电路的天线或电容器的特性值的初期差异使谐振频率偏离合适的值,也能将谐振频率自动调整成适当值后进行通信。理想的是,设有存储开关电路的较佳切换形态的切换形态存储部。此时,若进行了一次切换形态的存储,就能迅速按较佳谐振频率进行工作,不必再度依次切换谐振频率进行调整。更理想的是,设有接入谐振电路的输出电压并发生稳定的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发生电路,并根据该基准电压,计测各切换形态中谐振电路的输出电压之大小。因此,在不具有电源的应答器中,能方便且正确地计测谐振电路的输出电压,正确进行谐振频率的调整。更理想的是,设有将各切换形态的谐振电路输出值(计测值)与各切换形态相互对应地进行存储的输出值存储部,根据该存储内容确定合适的切换形态。因此,能更方便且正确地确定合适的切换形态。更理想的是,将与最大输出值对应的切换形态定为合适切换形态。因此,能将谐振频率调整成谐振电路的效率最好。更理想的是,依次切换切换形态并每次获得输出值,一旦获得超过规定阈值的输出值,该切换形态即作为合适切换形态。因此,能迅速进行谐振频率的自动调整。更理想的是,开关电路由多个晶体管构成。因此,对切换形态能方便地进行电控制并进行存储。更理想的是,应答器从谐振电路接受工作用电的供给。因此,能确保高效的电力供给。更理想的是,由谐振电路进行信息通信。因此,能确保高效的通信状态。更理想的是,合适切换形态的判断在该应答器制造时进行。因此,能方便地制造即使因元器件差异等使谐振频率偏离设计值,也具有谐振频率为所希望值的谐振电路的应答器。更理想的是,合适切换形态的判断每隔规定时间进行。因此,即使因随时间而变化或周围温度变化等使谐振频率发生了变化,也能进行自动调整而返回所希望的谐振频率。简单地说,本专利技术的不需自电源型装置所使用的集成电路片,利用开关电路依次切换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同时检测谐振电路的输出电平,并按获得所希望输出电平的要求确定开关电路的切换形态加以存储。因此,能将谐振频率自动调整成适当值,能高效接收电源供给。简单地说,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IC卡利用开关电路依次切换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同时检测谐振电路的输出电平,并按获得所希望输出的要求,确定开关电路的切换形态加以存储。因此,能自动获得并存储形成合适谐振频率的切换形态。另外,一旦进行存储,就能迅速按较佳谐振频率进行工作,不必再次切换谐振频率进行调整。还设有尽管谐振电路的输出电压有变动也生成稳定的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发生电路,根据该基准电压计测各切换形态中谐振电路的输出电平。因此,不具有电源的非接触IC卡能方便且正确地进行谐振频率的调整。简单地说,本专利技术的不需自电源型装置及其自动调整方法,利用切换信号切换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同时测出谐振电路的输出电平,并按获得最大输出电平的要求,将切换信号供给谐振电路。因此,能将谐振频率自动调整成合适值,高效接受电源的供给。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IC卡的原理构成的方框图。图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IC卡内部构成的图。图3为示出图2所示非接触IC卡的构成的电路方框图。图4为示出图3所示的基准电压发生电路及输出值检测电路之构成的电路方框图。图5所示为图2-图4所示的非接触IC卡的自动调整处理的流程图。图6为示出各切换形态中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与查询器的载波频率之关系的图。图7为示出自动调整处理中非易失性存储器所存储内容的图。图8为示出按合适的谐振频率进行工作处理的流程图。图9为示出图2-图8所示非接触IC卡的改进例子的图。图10为示出图2-图8所示非接触IC卡另一改进例子的图。图11为示出图2-图8所示非接触IC卡又一改进例子的图。图1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的非接触IC卡之构成的电路方框图。图13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3的非接触IC卡之构成的电路方框图。图14为示出实施形态1-3的非接触IC卡的谐振电路之改进例子的图。图15为示出实施形态1-3的非接触IC卡的谐振电路之另一改进例子的图。图16为示出实施形态1-3的非接触IC卡的谐振电路之又一改进例子的图。图17为示出实施形态1-3的非接触IC卡的谐振电路之再一改进例子的图。图18为示出图17所示非易失性存储器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非接触IC卡通信系统中利用电磁波与查询器之间进行通信的非接触IC卡通信系统中的应答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接收来自所述查询器的电磁波的天线(11、25、31)及开关手段(SQ、TQ),并通过所述开关手段(SQ、TQ)能切换谐振频率 的谐振电路(1、13、26、32);使用所述开关手段(SQ、TQ)依次切换所述谐振电路(1、13、26、32)的谐振频率,并检测各切换形态中所述谐振电路(1、13、26、32)的输出电平,根据该检测结果设定所述开关手段(SQ、TQ)的切 换形态以获得所希望输出电平的切换形态设定手段(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藤义弘千村茂美吉冈哲
申请(专利权)人: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