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CO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554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CO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顶端左侧边缘部开设有废气入口,外壳整体为卧式结构,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室和催化床,加热室位于热交换室的一侧,催化床位于加热室的顶部,外壳的顶端连接有泄爆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热交换室采用优质不锈钢无缝圆管,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和增强换热面积的优点;整体装置卧式结构,能够延长有机废气在塔体内通过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有机废气在催化室中与催化剂更加完全氧化分解;三个热电偶传感器其中之一超出设定温度时,泄爆阀会自动打开并紧急排放;运行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设备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性能稳定、净化效率≥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CO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气燃烧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CO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燃烧法是通过热氧化作用将废气中的可燃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物或易于进一步处理和回收的物质的方法,一般废气燃烧装置在长久使用过程中,难以保证防腐特性,有机废气在装置内停留时间过短,不能够充分燃烧,残留物会对装置内壁造成难以修复的腐蚀作用,热交换室内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CO装置,本技术中热交换室采用优质不锈钢无缝圆管,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和增强换热面积的优点;整体装置卧式结构,能够延长有机废气在塔体内通过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有机废气在催化室中与催化剂更加完全氧化分解;加热室可采用干烧式电加热管和天然气燃烧器两种加热方式;装置在运行中如遇三个热电偶传感器其中之一超出设定温度时,泄爆阀会自动打开并紧急排放;运行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设备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性能稳定、净化效率≥9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CO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端左侧边缘部开设有废气入口,所述外壳整体为卧式结构,所述废气入口和外壳内部的热交换室相连通,所述热交换室的外侧连接有气体出口,且气体出口位于外壳的左侧外表面,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室和催化床,所述加热室位于热交换室的一侧,且加热室位于外壳内的底部,所述催化床位于加热室的顶部,所述外壳的顶端连接有泄爆阀,且泄爆阀位于催化床的正上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CO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室、催化床以及加热室和催化床之间的空腔内均连接有热电偶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CO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交换室采用优质不锈钢无缝圆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CO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室可采用干烧式电加热管和天然气燃烧器两种加热方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CO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电偶传感器和泄爆阀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中热交换室采用优质不锈钢无缝圆管,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和增强换热面积的优点;整体装置卧式结构,能够延长有机废气在塔体内通过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有机废气在催化室中与催化剂更加完全氧化分解;加热室可采用干烧式电加热管和天然气燃烧器两种加热方式;装置在运行中如遇三个热电偶传感器其中之一超出设定温度时,泄爆阀会自动打开并紧急排放;运行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设备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性能稳定、净化效率≥95%。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中:1、废气入口;2、热交换室;3、加热室;4、催化床;5、泄爆阀;6、气体出口;7、8、9、热电偶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CO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顶端左侧边缘部开设有废气入口1,外壳整体为卧式结构,废气入口1和外壳内部的热交换室2相连通,热交换室2的外侧连接有气体出口6,且气体出口6位于外壳的左侧外表面,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室3和催化床4,加热室3位于热交换室2的一侧,且加热室3位于外壳内的底部,催化床4位于加热室3的顶部,外壳的顶端连接有泄爆阀5,且泄爆阀5位于催化床4的正上方。外壳整体为卧式结构,能够延长有机废气在塔体内通过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有机废气在催化室中与催化剂更加完全氧化分解。进一步的,加热室3、催化床4以及加热室3和催化床4之间的空腔内均连接有热电偶传感器7,8,9;热电偶传感器的数量为三个。热交换室2采用优质不锈钢304无缝圆管,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和增强换热面积的优点。加热室3可采用干烧式电加热管和天然气燃烧器两种加热方式。热电偶传感器7,8,9均和泄爆阀5电性连接,在运行中如遇热电偶传感器7,8,9三个传感器其中之一超出设定温度时,泄爆阀5会自动打开并紧急排放。具体的,含有一定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废气经过该装置废气入口1,先进入热交换室2与热交换器进行预热,再进入加热室3,借助电加热或燃烧器迅速将加热室3升温至280℃左右,此时有机废气在高温条件下进入催化室4,在催化剂在200~400℃下无明火氧化,其实质是与催化剂中含贵金属物质活性氧参与的深度氧化分解作用。也借助催化剂可使有机废气在较低的起燃温度条件下,发生无焰燃烧,并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同时放出大量热能被热交换室2中热交换器贮存,与废气入口1的有机废气交替循环预热,最后净化的有机废气从气体出口6排出。有机废气采用催化燃烧处理具有净化效率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催化燃烧的净化效率一般都在95%以上,是高浓度、小流量有机废气净化的首选。本技术中热交换室2采用优质不锈钢304无缝圆管,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和增强换热面积的优点;整体装置卧式结构,能够延长有机废气在塔体内通过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有机废气在催化室中与催化剂更加完全氧化分解,加热室3可采用干烧式电加热管和天然气燃烧器两种加热方式;装置在运行中如遇三个热电偶传感器其中之一超出设定温度时,泄爆阀5会自动打开并紧急排放;运行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设备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性能稳定、净化效率≥9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CO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端左侧边缘部开设有废气入口(1),所述外壳整体为卧式结构,所述废气入口(1)和外壳内部的热交换室(2)相连通,所述热交换室(2)的外侧连接有气体出口(6),且气体出口(6)位于外壳的左侧外表面,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室(3)和催化床(4),所述加热室(3)位于热交换室(2)的一侧,且加热室(3)位于外壳内的底部,所述催化床(4)位于加热室(3)的顶部,所述外壳的顶端连接有泄爆阀(5),且泄爆阀(5)位于催化床(4)的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CO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端左侧边缘部开设有废气入口(1),所述外壳整体为卧式结构,所述废气入口(1)和外壳内部的热交换室(2)相连通,所述热交换室(2)的外侧连接有气体出口(6),且气体出口(6)位于外壳的左侧外表面,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室(3)和催化床(4),所述加热室(3)位于热交换室(2)的一侧,且加热室(3)位于外壳内的底部,所述催化床(4)位于加热室(3)的顶部,所述外壳的顶端连接有泄爆阀(5),且泄爆阀(5)位于催化床(4)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寿春陈孝义刘骁
申请(专利权)人:政一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