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圆形孔洞的浇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099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圆形孔洞的浇筑模板,解决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缺少重复利用率高且能够适用于各种大孔径圆形孔洞浇筑模板的问题,包括一根中心柱和若干个组合成圆形的承插单元,承插单元包括承插板,承插板两端通长方向分别设置有承插凹头和承插凸头,承插凸头的外径与承插凹头的内径相同,一个承插单元的承插凹头、承插凸头分别与两端相邻承插单元的承插凸头、承插凹头连接,位于若干承插单元外侧设置有镀锌铁皮,每块承插板的上部中心均设置有用于安拆的起吊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可以通过调整承插单元的数量来控制整个圆形模板的直径,以达到特定尺寸预留孔洞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圆形孔洞的浇筑模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圆形孔洞的浇筑模板。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的各种结构体内均会预留有种类繁多的圆形孔洞,以便满足后续装饰装修等安装施工。由于各类圆形孔洞的大小、深度不尽相同,当洞孔径较小时常通过管类构件充当模板加以实现;当孔洞直径较大且孔洞有特定尺寸时,通过制作对应直径的管件充当模板的做法因重复使用率过低,导致毫无性价比而言,施工现场制作此类模板费时费工。可见,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各类圆形孔洞的内支撑结构,用于简化孔洞预留现浇工艺就显得极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缺少重复利用率高且能够适用于各种大孔径圆形孔洞浇筑模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圆形孔洞的浇筑模板。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圆形孔洞的浇筑模板,包括一根中心柱和若干个组合成圆形的承插单元,承插单元包括承插板,承插板为矩形板,承插板两端通长方向分别设置有承插凹头和承插凸头,承插凹头的水平截面呈不封闭的圆环状,承插凸头的水平截面呈封闭的圆环状,承插凸头的外径与承插凹头的内径相同,一个承插单元的承插凹头、承插凸头分别与两端相邻承插单元的承插凸头、承插凹头连接,位于若干承插单元外侧设置有镀锌铁皮,镀锌铁皮成圆形且与承插凹头的外侧固定,中心柱和承插板间设置有若干内撑杆,每块承插板的上部中心均设置有用于安拆的起吊孔。承插单元的数量与待施工现浇混凝土圆孔的直径成正比。内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中心柱以及间隔设置的承插板顶紧连接,内撑杆包括调节杆,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承插板连接的矩形顶块,调节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中心柱连接的弧形顶块。同一方向的内撑杆沿承插板的竖向分别设置有3根。弧形顶块与中心柱接触部位的弧度与的中心柱接触面的弧度相同,中心柱圆心与弧形顶块两端点在同一截面上所成的角度值为5°。进一步的,中心柱为空心管状结构。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特定技术特征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拼装若干个承插单元最终形成规定直径的圆形钢模结构,同时在承插单元内部设置有内撑杆,保证在浇筑过程中不产生变形。本技术使用方便,可以通过调整承插单元的数量来控制整个圆形模板的直径,以达到特定尺寸预留孔洞的目的。本技术拆装方便,留设有起板孔,便于拆除,可重复利用;此外,外部包设的镀锌铁皮较为光滑,能够保证混凝土现浇脱模后预留孔洞的光洁度,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和观感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2为图1中承插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承插单元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内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圆形孔洞在墙体时中心柱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圆形孔洞在地面时中心柱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心柱,2-内撑杆,2.1-调节杆,2.2-矩形顶块,2.3-弧形顶块,3-镀锌铁皮,4-承插单元,41-承插板,42-承插凹头,43-承插凸头,44-起吊孔,5-墙体,6-支撑架,7-圆形孔洞,8-钢筋一,9-钢筋二,10-地面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圆形孔洞的浇筑模板,包括一根中心柱1和若干个组合成圆形的承插单元4,承插单元4包括承插板41,承插板41为矩形板,承插板41两端通长方向分别设置有承插凹头42和承插凸头43,承插凹头42的水平截面呈不封闭的圆环状,承插凸头43的水平截面呈封闭的圆环状,承插凸头43的外径与承插凹头42的内径相同,一个承插单元4的承插凹头42、承插凸头43分别与两端相邻承插单元4的承插凸头43、承插凹头42连接,位于若干承插单元4外侧设置有镀锌铁皮3,镀锌铁皮3成圆形且与承插凹头42的外侧固定,中心柱1和承插板41间设置有若干内撑杆2,每块承插板41的上部中心均设置有用于安拆的起吊孔44。承插单元4的数量与施工现浇混凝土圆孔的直径成正比。本技术在支模过程中,对于墙体预留圆孔和地面预留圆孔的作业方法不同。具体体现在中心柱1的支设方面;当进行墙体5上圆形孔洞7作业时,需在墙体5两侧设置支撑架6,然后将中心柱1的两端与支撑架6固定成整体。具体的固定方式为插入式固定,如图5所示;当进行地面板10上部的圆形孔洞7作业时,则需要在地面板10上固定一根垂直设置的钢筋,然后将中心柱1套设在钢筋上,从而实现二者的连接,如图6所示。利用本技术并结合实施例对现浇混凝土圆形孔洞7位于地面板10的情形,进行支模过程演示:首先,根据所需浇筑的圆形孔洞7的直径进行放样,并在地面上施打七根钢筋。七根钢筋包括六根直径相同的钢筋一8和一根直径较粗的钢筋二9。钢筋二9设置在圆形孔洞7的圆心且钢筋二9的直径与中心柱1的内径相同,钢筋一8的直径与承插凸头43的内径相同且按照相邻的钢筋一8与钢筋二9夹角为60°进行布设。其中,钢筋一8的布设点位的直径为圆形孔洞7的半径减去承插凸头43的半径,钢筋一8和钢筋二9凸出地面板10的高度均不低于20厘米。进一步的,将中心柱1套设在钢筋二9上,将承插凸头43的中心套设在六根钢筋一8上。进一步的,将相邻钢筋一8之间的承插单元4安装完成,安装过程中,可借助起吊设备连接起吊孔44实现,最终完成所有承插单元4。进一步的,进行内撑杆2的安装,将若干内撑杆2分别安装在中心柱1和和间隔设置的承插板41上,其中内撑杆2包括调节杆2.1,调节杆2.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承插板41连接的矩形顶块2.2,调节杆2.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中心柱1连接的弧形顶块2.3。弧形顶块2.3与中心柱1接触部位的弧度与的中心柱1接触面的弧度相同,中心柱1圆心与弧形顶块2.3两端点在同一截面上所成的角度值为5°。通过人工不断旋拧调节杆2.1,调节杆2.1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实现了调节杆2.1的不断伸长,最终内撑杆2的两端与中心柱1、承插板41顶紧。其中,同一方向的内撑杆2沿承插板41的竖向分别设置有3根,从而保证了内撑杆2对整个承插单元4支撑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在所有承插单元4的外侧包设镀锌铁皮3,镀锌铁皮3呈圆形且镀锌铁皮3的两侧分别与承插凹头42以及地面板10的边部钢筋顶紧固定。至此,完成整个圆形孔洞模板浇筑前的固定。待浇筑完成且地面板10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首先拆除内撑杆2,然后再通过起吊设备连接起吊孔44后将承插单元4依次向上拔除;进一步的,将拔除后的承插单元4清理干净、备用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圆形孔洞的浇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中心柱(1)和若干个组合成圆形的承插单元(4),承插单元(4)包括承插板(41),承插板(41)为矩形板,承插板(41)两端通长方向分别设置有承插凹头(42)和承插凸头(43),承插凹头(42)的水平截面呈不封闭的圆环状,承插凸头(43)的水平截面呈封闭的圆环状,承插凸头(43)的外径与承插凹头(42)的内径相同,一个承插单元(4)的承插凹头(42)、承插凸头(43)分别与两端相邻承插单元(4)的承插凸头(43)、承插凹头(42)连接,位于若干承插单元(4)外侧设置有镀锌铁皮(3),镀锌铁皮(3)成圆形且与承插凹头(42)的外侧固定,中心柱(1)和承插板(41)间设置有若干内撑杆(2),每块承插板(41)的上部中心均设置有用于安拆的起吊孔(4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圆形孔洞的浇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中心柱(1)和若干个组合成圆形的承插单元(4),承插单元(4)包括承插板(41),承插板(41)为矩形板,承插板(41)两端通长方向分别设置有承插凹头(42)和承插凸头(43),承插凹头(42)的水平截面呈不封闭的圆环状,承插凸头(43)的水平截面呈封闭的圆环状,承插凸头(43)的外径与承插凹头(42)的内径相同,一个承插单元(4)的承插凹头(42)、承插凸头(43)分别与两端相邻承插单元(4)的承插凸头(43)、承插凹头(42)连接,位于若干承插单元(4)外侧设置有镀锌铁皮(3),镀锌铁皮(3)成圆形且与承插凹头(42)的外侧固定,中心柱(1)和承插板(41)间设置有若干内撑杆(2),每块承插板(41)的上部中心均设置有用于安拆的起吊孔(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圆形孔洞的浇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承插单元(4)的数量与施工现浇混凝土圆孔的直径成正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巍杰吴广贺杨光辉和有鹃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