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承重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05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建承重梁结构,包括支撑立柱和承重梁本体,所述支撑立柱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承重梁本体的两端设在两个安装槽内,所述支撑立柱远离承重梁本体一侧且对应承重梁本体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设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靠近承重梁本体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连接槽和承重梁本体且延伸至承重梁本体内部,所述承重梁本体的底部对称设有加强支撑机构。该房建承重梁结构,设计合理,可对承重梁中心部位进行有效支撑,采用三角结构提高了支撑强度,有效防止了梁中部产生凹陷变形的情况,降低了安全隐患,可满足多方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建承重梁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房建承重梁结构。
技术介绍
在框架式结构的房屋建设过程中,常常需要在支撑柱之间架设承重梁,以便支撑起楼层建筑的重量。而现有的房建承重梁结构设计比较传统,内部结构都是简单地使用钢筋编织成框架,其承重能力一般,使用在较高的房屋建筑中会由于承重过大而下陷,尤其是承重梁的中心部位,由于距离支撑柱的支撑点较远,更加容易凹陷变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房建承重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建承重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建承重梁结构,包括支撑立柱和承重梁本体,所述支撑立柱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承重梁本体的两端设在两个安装槽内,所述支撑立柱远离承重梁本体一侧且对应承重梁本体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设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靠近承重梁本体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连接槽和承重梁本体且延伸至承重梁本体内部,所述承重梁本体的底部对称设有加强支撑机构;所述加强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连板,所述第一连板的底部通过第二螺钉与承重梁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板底部且对应第二螺钉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斜加强撑杆,所述斜加强撑杆远离第一连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板,所述第二连板的右侧通过第三螺钉与支撑立柱侧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承重梁本体底部且对应安装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插块,所述定位插块与安装槽内壁的底部插接,所述支撑立柱外侧且对应定位插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内设有第四螺钉,所述第四螺钉靠近定位插块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连接槽和定位插块且延伸至定位插块外部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斜加强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加强撑杆,所述竖加强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板,所述第三连板的底部通过第五螺钉与承重梁本体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竖加强撑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靠近斜加强撑杆的一侧与斜加强撑杆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将承重梁本体架设于两个安装槽内,并利用定位插块进行初步的插接固定,再对第一螺钉和第四螺钉上紧,分别对承重梁本体和定位插块进行二次固定,再分别利用第二螺钉和第三螺钉对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分别安装至承重梁本体和支撑立柱之上,通过斜加强撑杆对梁中间部分进行支撑,并在利用第五螺钉将第三连板安装后,配合竖加强撑杆进一步提高支撑能力,该房建承重梁结构,设计合理,可对承重梁中心部位进行有效支撑,采用三角结构提高了支撑强度,有效防止了梁中部产生凹陷变形的情况,降低了安全隐患,可满足多方位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加强支撑机构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图中:1支撑立柱、2承重梁本体、3安装槽、4第一连接槽、5第一螺钉、6加强支撑机构、61第一连板、62第二螺钉、63斜加强撑杆、64第二连板、65第三螺钉、66竖加强撑杆、67第三连板、68第五螺钉、69加强筋、7定位插块、8第二连接槽、9第四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房建承重梁结构,包括支撑立柱1和承重梁本体2,支撑立柱1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安装槽3,承重梁本体2的两端设在两个安装槽3内,支撑立柱1远离承重梁本体2一侧且对应承重梁本体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连接槽4,第一连接槽4内设有第一螺钉5,第一螺钉5靠近承重梁本体2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连接槽4和承重梁本体2且延伸至承重梁本体2内部,承重梁本体2的底部对称设有加强支撑机构6。加强支撑机构6包括第一连板61,第一连板61的底部通过第二螺钉62与承重梁本体2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板61底部且对应第二螺钉6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斜加强撑杆63,斜加强撑杆63远离第一连板6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板64,第二连板64的右侧通过第三螺钉65与支撑立柱1侧面固定连接。具体的,承重梁本体2底部且对应安装槽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插块7,定位插块7与安装槽3内壁的底部插接,支撑立柱1外侧且对应定位插块7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连接槽8,第二连接槽8内设有第四螺钉9,第四螺钉9靠近定位插块7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连接槽8和定位插块7且延伸至定位插块7外部与支撑立柱1固定连接。具体的,斜加强撑杆6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加强撑杆66,竖加强撑杆6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板67,第三连板67的底部通过第五螺钉68与承重梁本体2底部固定连接。具体的,竖加强撑杆6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69,加强筋69靠近斜加强撑杆63的一侧与斜加强撑杆63固定连接。该房建承重梁结构,设计合理,可对承重梁中心部位进行有效支撑,采用三角结构提高了支撑强度,有效防止了梁中部产生凹陷变形的情况,降低了安全隐患,可满足多方位需求使用时,将承重梁本体2架设于两个安装槽3内,并利用定位插块7进行初步的插接固定,再对第一螺钉5和第四螺钉9上紧,分别对承重梁本体2和定位插块7进行二次固定,再分别利用第二螺钉62和第三螺钉65对第一连板61和第二连板64分别安装至承重梁本体2和支撑立柱1之上,通过斜加强撑杆63对梁中间部分进行支撑,并在利用第五螺钉68将第三连板67安装后,配合竖加强撑杆66进一步提高支撑能力。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建承重梁结构,包括支撑立柱(1)和承重梁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1)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承重梁本体(2)的两端设在两个安装槽(3)内,所述支撑立柱(1)远离承重梁本体(2)一侧且对应承重梁本体(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连接槽(4),所述第一连接槽(4)内设有第一螺钉(5),所述第一螺钉(5)靠近承重梁本体(2)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连接槽(4)和承重梁本体(2)且延伸至承重梁本体(2)内部,所述承重梁本体(2)的底部对称设有加强支撑机构(6);/n所述加强支撑机构(6)包括第一连板(61),所述第一连板(61)的底部通过第二螺钉(62)与承重梁本体(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板(61)底部且对应第二螺钉(6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斜加强撑杆(63),所述斜加强撑杆(63)远离第一连板(6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板(64),所述第二连板(64)的右侧通过第三螺钉(65)与支撑立柱(1)侧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建承重梁结构,包括支撑立柱(1)和承重梁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1)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承重梁本体(2)的两端设在两个安装槽(3)内,所述支撑立柱(1)远离承重梁本体(2)一侧且对应承重梁本体(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连接槽(4),所述第一连接槽(4)内设有第一螺钉(5),所述第一螺钉(5)靠近承重梁本体(2)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连接槽(4)和承重梁本体(2)且延伸至承重梁本体(2)内部,所述承重梁本体(2)的底部对称设有加强支撑机构(6);
所述加强支撑机构(6)包括第一连板(61),所述第一连板(61)的底部通过第二螺钉(62)与承重梁本体(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板(61)底部且对应第二螺钉(6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斜加强撑杆(63),所述斜加强撑杆(63)远离第一连板(6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板(64),所述第二连板(64)的右侧通过第三螺钉(65)与支撑立柱(1)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玲胡志平万涛万婷邓鹏胡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圳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