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绿色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174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绿色建筑结构,包括屋顶板、收集机构、过滤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收集机构设置在屋顶板的顶部,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收集机构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滤网、第二滤网、支撑块、拉块、固定盖、连接块和限位块的相互配合,从而起到了过滤雨水中杂质的效果,而且后期方便对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进行拆卸清洁维护,大大提高了滤网的使用寿命和过滤效果,通过竖板、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水泵、浮板、挤压块、压力传感器、吸水管和排水管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自动化对过滤后的水资源进行输送利用,大大提高了实用性,而且实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者带来极大的便利。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绿色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绿色建筑
,具体为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绿色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但是常见房建工程的绿色建筑结构的雨水收集装置不方便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而且不能自动化对过滤后的水资源进行输送利用,大大降低了实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绿色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绿色建筑结构,包括屋顶板、收集机构、过滤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收集机构设置在屋顶板的顶部,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收集机构的内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收集机构的内部;
[0005]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壳,所述收集壳安装在屋顶板的顶部,所述收集壳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顶板,两个顶板的顶部通过固定漏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漏斗的底部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底端贯穿收集壳且延伸至其内部;
[0006]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设置在收集壳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滤网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收集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网顶部的右侧安装有拉块,所述收集壳的右侧且位于第一滤网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盖,所述第二滤网设置在固定漏斗的顶部,所述固定漏斗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安装有连接块,所述第二滤网的底部且对应连接块的位置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贯穿连接块且延伸至其外部;
[0007]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板、两个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和水泵,所述竖板安装在收集壳内壁底部的右侧,所述竖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浮板,所述浮板顶部的左侧安装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上方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顶板远离固定漏斗的一侧,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收集壳的左侧,所述蓄电池安装在收集壳的左侧且位于控制器的顶部,所述水泵安装在收集壳左侧的底部,所述水泵的右侧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吸水管,所述吸水管的右端贯穿收集壳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水泵的左侧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排水管。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滤网的表面与收集壳的内壁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滤网的底部与支撑块的顶部相互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滤网的底部与固定漏斗的顶部相互接触,所述第二滤网和固定漏斗的形状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靠近收集壳内壁的一侧与收集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竖板的顶部与收集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竖板的形状为方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通过第一滤网、第二滤网、支撑块、拉块、固定盖、连接块和限位块的相互配合,从而起到了过滤雨水中杂质的效果,而且后期方便对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进行拆卸清洁维护,大大提高了滤网的使用寿命和过滤效果,通过竖板、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水泵、浮板、挤压块、压力传感器、吸水管和排水管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自动化对过滤后的水资源进行输送利用,大大提高了实用性,而且实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系统控制原理图。
[0017]图中:1屋顶板、2收集机构、21收集壳、22支撑板、23顶板、24固定漏斗、25固定管、3过滤机构、31第一滤网、32第二滤网、33支撑块、34拉块、35固定盖、36连接块、37限位块、4驱动机构、41竖板、42太阳能电池板、43控制器、44蓄电池、45水泵、46浮板、47挤压块、48压力传感器、49吸水管、410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绿色建筑结构,包括屋顶板1、收集机构2、过滤机构3和驱动机构4,收集机构2设置在屋顶板1的顶部,过滤机构3设置在收集机构2的内部,驱动机构4设置在收集机构2的内部。
[0020]收集机构2包括收集壳21,收集壳21安装在屋顶板1的顶部,收集壳21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2,支撑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3,两个顶板23的顶部通过固定漏斗24固定连接,固定漏斗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固定管25,固定管25的底端贯穿收集壳21且延伸至其内部。
[0021]过滤机构3包括第一滤网31和第二滤网32,第一滤网31设置在收集壳21的内壁上,第一滤网31的表面与收集壳21的内壁相互接触,第一滤网31的底部与支撑块33的顶部相互接触,第一滤网3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33,两个支撑块33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收集壳2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滤网3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块34,收集壳21的右侧且位于第一滤网3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盖35,第二滤网32设置在固定漏斗24的顶部,第二滤网32的底部与固定漏斗24的顶部相互接触,第二滤网32和固定漏斗24的形状相适配,固定
漏斗24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6,第二滤网32的底部且对应连接块36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7,限位块37的底部贯穿连接块36且延伸至其外部,通过第一滤网31、第二滤网32、支撑块33、拉块34、固定盖35、连接块36和限位块37的相互配合,从而起到了过滤雨水中杂质的效果,而且后期方便对第一滤网31和第二滤网32进行拆卸清洁维护,大大提高了滤网的使用寿命和过滤效果。
[0022]驱动机构4包括竖板41、两个太阳能电池板42、控制器43、蓄电池44和水泵45,竖板41安装在收集壳21内壁底部的右侧,竖板41的顶部与收集壳21的内壁固定连接,竖板41的形状为方形,竖板4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浮板46,浮板46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47,挤压块47的上方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压力传感器48,压力传感器48靠近收集壳21内壁的一侧与收集壳21的内壁固定连接,太阳能电池板42安装在顶板23远离固定漏斗24的一侧,控制器43安装在收集壳21的左侧,蓄电池44安装在收集壳21的左侧且位于控制器43的顶部,水泵45安装在收集壳21左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绿色建筑结构,包括屋顶板(1)、收集机构(2)、过滤机构(3)和驱动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2)设置在屋顶板(1)的顶部,所述过滤机构(3)设置在收集机构(2)的内部,所述驱动机构(4)设置在收集机构(2)的内部;所述收集机构(2)包括收集壳(21),所述收集壳(21)安装在屋顶板(1)的顶部,所述收集壳(21)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安装有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的顶部安装有顶板(23),两个顶板(23)的顶部通过固定漏斗(2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漏斗(24)的底部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固定管(25),所述固定管(25)的底端贯穿收集壳(21)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过滤机构(3)包括第一滤网(31)和第二滤网(32),所述第一滤网(31)设置在收集壳(2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滤网(3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33),两个支撑块(33)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收集壳(2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网(31)顶部的右侧安装有拉块(34),所述收集壳(21)的右侧且位于第一滤网(3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盖(35),所述第二滤网(32)设置在固定漏斗(24)的顶部,所述固定漏斗(24)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安装有连接块(36),所述第二滤网(32)的底部且对应连接块(36)的位置安装有限位块(37),所述限位块(37)的底部贯穿连接块(36)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竖板(41)、两个太阳能电池板(42)、控制器(43)、蓄电池(44)和水泵(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平万涛万婷邓鹏胡国伟赵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圳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