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榫卯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497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榫卯连接装置,包括桩头组件,包括相互扣合设置的上桩头和下桩头,上、下桩头具有上下相对的导向孔,上桩头与下桩头在各自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上下相对的榫卯缺口,每两个榫卯缺口相互拼合构成一个榫卯槽;导向柱,置于上桩头与下桩头两者的导向孔内,导向柱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螺纹孔;榫卯组件,包括多个榫卯件和多个锁紧螺栓,每个榫卯件置于相应榫卯槽内,每个榫卯件具有贯穿其的且与螺纹孔相应的径向通孔,每个锁紧螺栓穿过径向通孔与相应螺纹孔螺纹连接,榫卯组件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限制上、下桩头的拉拔运动,在圆周方向上限制上、下桩头的剪切运动。有着操作快捷、连接牢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榫卯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基与基础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管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在民用建筑、市政或铁路等领域普遍采用混凝土管桩作为基桩,是将建筑物的全部或部分荷载传递给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刚度和抗弯能力的动力传递构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预制混凝土构件,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常以多组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形式出现。多组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遵循少规格、多组合、标准化的原则,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由广东省推广至全国各地广泛使用。常见的管桩连接装置包括机械连接和焊接等、需要人力较多,连接复杂且所需时间较长。现阶段管桩装配式连接技术较成熟的机械连接在工程上的应用通常多限于抗拔桩,大多数桩基工程仍沿用传统焊接连接做法。一般来说,桩间多采用金属法焊接固定后再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焊接质量要求高,由于桩大,焊接位置多,焊接质量难以保证,且焊后冷却时间较长,影响了焊接质量施工。并且在人工施工过程中受施焊环境、焊工技术素养、施工速度、焊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榫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桩头组件(1),包括相互扣合设置的上桩头(11)和下桩头(12),所述上桩头(11)与所述下桩头(12)具有上下相对的导向孔(13),所述上桩头(11)与所述下桩头(12)在各自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上下相对的榫卯缺口(14),并且每两个榫卯缺口(14)相互拼合构成一个榫卯槽;/n导向柱(2),置于所述上桩头(11)与所述下桩头(12)两者的导向孔(13)内,所述导向柱(2)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螺纹孔(21);/n榫卯组件(3),包括多个榫卯件(31)和多个锁紧螺栓(32),每个所述榫卯件(31)置于相应的所述榫卯槽内,每个所述榫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榫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桩头组件(1),包括相互扣合设置的上桩头(11)和下桩头(12),所述上桩头(11)与所述下桩头(12)具有上下相对的导向孔(13),所述上桩头(11)与所述下桩头(12)在各自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上下相对的榫卯缺口(14),并且每两个榫卯缺口(14)相互拼合构成一个榫卯槽;
导向柱(2),置于所述上桩头(11)与所述下桩头(12)两者的导向孔(13)内,所述导向柱(2)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螺纹孔(21);
榫卯组件(3),包括多个榫卯件(31)和多个锁紧螺栓(32),每个所述榫卯件(31)置于相应的所述榫卯槽内,每个所述榫卯件(31)具有贯穿其的且与所述螺纹孔(21)相对应的径向通孔(311),每个所述锁紧螺栓(32)穿过所述径向通孔(311)与相应的所述螺纹孔(21)螺纹连接,所述榫卯组件(3)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限制所述上桩头(11)相对所述下桩头(12)的拉拔运动、在圆周方向上限制所述上桩头(11)相对所述下桩头(12)的剪切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榫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桩头(11)与所述下桩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晨晨王艺彭宁晓晨刘樊嘉张鹏田丰陈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