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桩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还包括第一管桩端板、第二管桩端板和连接件,第一管桩端板上设有螺母,第二管桩端板上设有套筒,套筒上设有第一咬合齿,连接件具有螺纹连接头和插杆,插杆上设有第二咬合齿,螺纹连接头与螺母连接,插杆与套筒连接,第一咬合齿与第二咬合齿相互咬合,在连接时,将连接件的螺纹连接头拧入第一管桩端板的螺母内部,将插杆插入第二管桩端的套筒中,第一咬合齿与第二咬合齿相互咬合,以使第一管桩端板与第二管桩端板对接,这种连接装置连接的管桩具有较好的抗拔性能,管桩接头的连接质量较高,管桩的安装效率较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管桩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桩连接装置
本技术用于管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桩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各种大型地下室、高耸建筑物、化工厂房、海上码头平台、大型悬索桥和斜拉桥等项目日益增多,预制管桩用量不断增多,对桩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桩基中的预制管桩接头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预制管桩仍存在接桩质量难以保证、接桩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管桩连接装置,能够提高接桩效率,提高接桩质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桩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还包括:第一管桩端板,所述第一管桩端板与所述第一管桩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管桩端板上设有螺母;第二管桩端板,所述第二管桩端板与所述第二管桩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二管桩端板上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一咬合齿;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螺纹连接头和插杆,所述螺纹连接头与所述插杆连接,所述插杆上设有第二咬合齿,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螺纹连接头与所述第一管桩端板上的所述螺母连接,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插杆与所述第二管桩端板上的所述套筒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相互咬合。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在连接过程中,将连接件的螺纹连接头与第一管桩端板上的螺母进行连接,将插杆插入第二管桩端板上的套筒中,使得第一咬合齿与第二咬合齿咬合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之间连接起来,这种连接装置连接的管桩具有较好的抗拔性能,管桩接头的连接质量较高,管桩的接桩效率更高。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杆包括多个插齿,各所述插齿环向间隔布置。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齿的端部向内弯折,有利于管桩连接时快速对中。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管桩端板中部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螺母对齐所述第一通孔安装在所述第一管桩端板的一侧。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管桩端板中部具有第二通孔,所述套筒对齐所述第二通孔安装在所述第二管桩端板的一侧。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套筒上设有多个环向间隔布置的插槽,各所述插槽中均设有所述第一咬合齿。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插齿的中部开设有槽口,各所述槽口与各所述插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咬合齿设在所述槽口的槽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在分离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管桩端板与第一管桩连接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管桩端板与第二管桩连接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管桩端板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管桩端板的侧视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管桩端板的仰视图;图9是本技术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管桩端板的侧视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所示实施例中的杆件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2是图10所示实施例中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图1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桩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桩1和第二管桩2,还包括第一管桩端板10、第二管桩端板20和连接件3,其中第一管桩端板10与第一管桩1的端面连接,第一管桩端板10上设有螺母11,第二管桩端板20与第二管桩2的端面连接,第二管桩端板20上设有套筒21,套筒21上设有第一咬合齿210,连接件3具有螺纹连接头30和插杆,螺纹连接头30和插杆相互连接,插杆上设有第二咬合齿310,连接件3通过螺纹连接头30与第一管桩端板10上的螺母11连接,连接件3通过插杆与第二管桩端板20上的套筒21配合连接,以使第一咬合齿210与第二咬合齿310相互咬合。在连接过程中,将连接件3的螺纹连接头30拧入第一管桩端板10上的螺母11中,将插杆插入第二管桩端板20上的套筒21中,使得第一咬合齿210与第二咬合齿310咬合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管桩1与第二管桩2之间连接起来,这种连接装置连接的管桩具有较好的抗拔性能,管桩接头的连接质量较高,管桩的接桩更快捷、效率更高。参见图5、图7、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桩端板10中部具有第一通孔100,螺母11对齐第一通孔100安装在第一管桩端板10的一侧,具体的,螺母11垂直焊接在第一通孔100的边缘,螺母11能够伸入第一管桩1内部,第一管桩端板10的一侧与第一管桩1的端面贴合连接;第二管桩端板20中部具有第二通孔200,套筒21与第二通孔200对齐安装在第二管桩端板20的一侧,具体的,套筒21垂直焊接在第二通孔200的边缘,套筒21能够伸入第二管桩2内部,第二管桩端板20的一侧与第二管桩2的端面贴合连接;连接件3为中空结构,连接时,连接件3的螺纹连接头30穿过第一通孔100与螺母11连接,连接件3的插杆穿过第二通孔200插入套筒21内部,使得第一咬合齿210与第二咬合齿310咬合连接,这样使得连接件3隐藏在内部,使得第一管桩端板10与第二管桩端板20紧密贴合连接。参见图5、图7,需要说明的是,螺纹连接头30与插杆通过六角螺母32连接成整体,螺纹连接头30连接在六角螺母32的上侧,插杆连接在六角螺母32的下侧,螺纹连接头30为外螺纹结构,第一管桩端板10上的螺母11为内螺纹结构。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杆包括多个插齿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桩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第一管桩端板,所述第一管桩端板与所述第一管桩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管桩端板上设有螺母;/n第二管桩端板,所述第二管桩端板与所述第二管桩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二管桩端板上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一咬合齿;/n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螺纹连接头和插杆,所述螺纹连接头与所述插杆连接,所述插杆上设有第二咬合齿,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螺纹连接头与所述第一管桩端板上的所述螺母连接,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插杆与所述第二管桩端板上的所述套筒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相互咬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管桩端板,所述第一管桩端板与所述第一管桩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管桩端板上设有螺母;
第二管桩端板,所述第二管桩端板与所述第二管桩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二管桩端板上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一咬合齿;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螺纹连接头和插杆,所述螺纹连接头与所述插杆连接,所述插杆上设有第二咬合齿,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螺纹连接头与所述第一管桩端板上的所述螺母连接,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插杆与所述第二管桩端板上的所述套筒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相互咬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包括多个插齿,各所述插齿环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景成,李龙,何友林,邱振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