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1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3
本申请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包括绿化池以及排水管,排水管埋置在绿化池的土壤中,排水管道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上安装有支管,且支管位于排水管的上方,支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支管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渗水盲管,渗水盲管的外侧设有透水滤土工布,透水滤土工布包裹渗水盲管设置;连接管内安装有用于固定支管的固定机构。本申请当雨水排绿化池中后,绿化池的雨水先通过透水滤土工布过滤,再通过渗水盲管二次过滤后由进水孔进入支管中,然后支管中雨水因自身重力作用下排入排水管中,接着由排水管将雨水排入城市的排水系统中,从而降低进水孔堵塞的可能性,进而增强排水管排水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
本申请涉及市政工程技术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城市道路路面一般由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组成,路面排水通过路拱横坡实现。然而,下雨天路面范围内的雨水不能及时横向排除到路面范围外,造成路面积水;导致路面抗滑性严重降低、车辆行驶易发生漂移,影响行车安全,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CN208501416U为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路基、路缘石与缘石垫块;机动车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排水表面层、排水中面层、排水基层、半刚性基层和排水底基层。排水基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设置有封层。非机动车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透水面层、透水基层和透水底基层。非机动车道的透水底基层与路基之间设置有防渗隔离层。绿化带包括种植土,种植土内埋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管壁上设有数量众多的排水孔,排水管外围设有碎石过滤层,碎石过滤层外围设有透水反滤土工布。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存在以下缺陷:碎石过滤层长期的被水浸泡后,可能会发生碎裂,碎裂的石头可能会堵塞排水管的进水孔,从而影响排水管排水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增强排水管的排水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包括绿化池以及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埋置在绿化池的土壤中,所述排水管道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支管,且支管位于排水管的上方,所述支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支管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渗水盲管,所述渗水盲管的外侧设有透水滤土工布,透水滤土工布包裹渗水盲管设置;所述连接管内安装有用于固定支管的固定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排绿化池中后,绿化池的雨水先通过透水滤土工布过滤,再通过渗水盲管二次过滤后由进水孔进入支管中,然后支管中雨水因自身重力作用下排入排水管中,接着由排水管将雨水排入城市的排水系统中,从而降低进水孔堵塞的可能性,进而增强排水管排水的效率。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环、多个弹性片以及抵接环,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于连接管的内侧壁,多个所述弹性片沿连接环的周向均匀分布于连接环的内周面,所述抵接环固定连接于连接管的内周面;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用于推动弹性片的推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管移动至连接管的过程中,支管与弹性片接触进而推动弹性片,使得弹性片向靠近排水管的方向弯曲,当支管抵接于抵接环后,在弹性片的弹力作用下,使弹性片与支管抵紧,以此限制了支管的移动,从而达到便于固定支管的目的。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管、滑动管以及按压环,所述推管的一端抵接于弹性片远离排水管的一侧,滑动管固定连接于推管远离弹性片的一侧,所述按压环固定连接于滑动管远离推管一端的外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拆卸支管时,先通过推动按压环带动滑动管向靠近排水管的一侧移动,滑动管移动带动推管移动,推管移动推动弹性片向靠近排水管的一侧弯曲,从而能够移动支管,达到便于拆卸支管的目的。优选的,所述推管呈喇叭状,且推管的管外径从靠近滑动管的一端到远离滑动管的一端依次增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推动管设置成喇叭状,使得推管端部与弹性片靠近连接环的端部抵接,从而在推动推管的过程中,使得弹性片向靠近排水管的方向上产生较大的形变,从而达到便于拆卸支管的目的。优选的,所述连接管远离排水管一端的内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滑动管滑动连接于限位环的内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环,降低推管滑移出连接管的可能性,从而能够起到对推动组件进行限位的作用,因而能够降低推动组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内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周面抵接于滑动管的外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圈,起到增强连接管与支管之间密封性的作用,从而降低泥水混合物渗入排水管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透水道路结构还包括路缘石、缘石垫块,所述缘石垫块的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路缘石的底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插接于连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块与连接槽配合的方式,便于增强路缘石与缘石垫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槽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插块,所述插块插接于滑槽,所述插块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于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插块,便于固定连接块,降低连接块向上移动的可能性,同时通过设置限位块,便于降低插块发生脱离通孔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雨水排绿化池中后,绿化池的雨水先通过透水滤土工布过滤,再通过渗水盲管二次过滤后由进水孔进入支管中,然后支管中雨水因自身重力作用下排入排水管中,接着由排水管将雨水排入城市的排水系统中,从而降低进水孔堵塞的可能性,进而增强排水管排水的效率;2.在支管移动至连接管的过程中,支管与弹性片接触进而推动弹性片,使得弹性片向靠近排水管的方向弯曲,当支管抵接于抵接环后,在弹性片的弹力作用下,使弹性片与支管抵紧,以此限制了支管的移动,从而达到便于固定支管的目的;3.当需要拆卸支管时,先通过推动按压环带动滑动管向靠近排水管的一侧移动,滑动管移动带动推管移动,推管移动推动弹性片向靠近排水管的一侧弯曲,从而能够移动支管,达到便于拆卸支管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路缘石、缘石垫块以及连接块的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绿化池;2、排水管;21、连接管;3、支管;31、渗水盲管;32、透水滤土工布;33、进水孔;4、固定机构;41、连接环;42、弹性片;43、抵接环;44、推动组件;441、推管;442、滑动管;443、按压环;45、限位环;46、密封圈;5、路缘石;51、连接槽;52、通孔;521、限位槽;6、缘石垫块;61、连接块;62、滑槽;7、插块;71、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绿化池1、排水管2、多个路缘石5以及多个缘石垫块6,排水管2埋置绿化池1的土壤中,多个缘石垫块6依次均匀的分布于绿化池1的两侧,多个路缘石5与多个缘石垫块6一一对应配合,路缘石5可拆卸连接于缘石垫块6上。如图1和图2所示,缘石垫块6的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1,连接块61呈矩形块状结构,路缘石5的底侧开设有开口呈矩形的连接槽51,且连接槽51沿竖直方向延伸,连接块61插接于连接槽51。连接槽51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呈方形的通孔52,连接块61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呈方形的滑槽62,通孔52的两端分别连通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包括绿化池(1)以及排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埋置在绿化池(1)的土壤中,所述排水管(2)道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1),所述连接管(21)上安装有支管(3),且支管(3)位于排水管(2)的上方,所述支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33),所述支管(3)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渗水盲管(31),所述渗水盲管(31)的外侧设有透水滤土工布(32),透水滤土工布(32)包裹渗水盲管(31)设置;所述连接管(21)内安装有用于固定支管(3)的固定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包括绿化池(1)以及排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埋置在绿化池(1)的土壤中,所述排水管(2)道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1),所述连接管(21)上安装有支管(3),且支管(3)位于排水管(2)的上方,所述支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33),所述支管(3)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渗水盲管(31),所述渗水盲管(31)的外侧设有透水滤土工布(32),透水滤土工布(32)包裹渗水盲管(31)设置;所述连接管(21)内安装有用于固定支管(3)的固定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连接环(41)、多个弹性片(42)以及抵接环(43),所述连接环(41)固定连接于连接管(21)的内侧壁,多个所述弹性片(42)沿连接环(41)的周向均匀分布于连接环(41)的内周面,所述抵接环(43)固定连接于连接管(21)的内周面;所述固定机构(4)还包括用于推动弹性片(42)的推动组件(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44)包括推管(441)、滑动管(442)以及按压环(443),所述推管(441)的一端抵接于弹性片(42)远离排水管(2)的一侧,滑动管(442)固定连接于推管(441)远离弹性片(42)的一侧,所述按压环(443)固定连接于滑动管(442)远离推管(441)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园刘传昌毛忠良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中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