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1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3
本申请涉及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其包括素土夯实层,所述素土夯实层上方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碎石层、蓄水缓冲层、透水素色层以及透水面层,所述素土夯实层内埋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有蓄水池,所述素土夯实层的顶面开设有多个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底面连通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远离集水槽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槽上,所述素土夯实层顶面的两侧还开设有排水盲沟。本申请具有减少城市内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
本申请涉及路政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透水道路路面作为低影响开发措施之一,可以达到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路面径流,预防城市内涝的发生,减小或尽量避免因雨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透水道路还能够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达到减轻河道水体污染等目的。目前公开号为CN208949664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包括依次由下到上的路基层、路面结构层和路面层,所述路基层为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所述路面结构层为水泥碎石透水路面结构层,所述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底部还设有与地基土层相连的碎石透水平流层,所述碎石透水平流层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排水盲沟。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当雨量过大时,由于排水盲沟沿素土夯实层两侧开设,进入排水盲沟的雨水未能及时流走,雨水容易溢出表层汇集路面,造成城市路面洪涝。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加快排水,减少城市内涝,本申请提供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所述素土夯实层上方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碎石层、蓄水缓冲层、透水素色层以及透水面层,所述素土夯实层内埋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有蓄水池,所述素土夯实层的顶面开设有多个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底面连通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远离集水槽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槽上,所述素土夯实层顶面的两侧还开设有排水盲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雨水天雨量较大时,雨水经透水面层过滤后,再经透水素色层再次过滤后流向蓄水缓冲层,蓄水缓冲层的雨水再流向碎石层,碎石层的雨水流向排水盲沟,由于排水盲沟过长,排水缓慢,容易造成雨水汇集在排水盲沟内,最终溢出排水盲沟,通过利用集水槽将雨水引向集水管,再经集水管流向排水管,进入碎石层雨水能够快速被蓄水池收集,无需沿着素土夯实层向外排出,从而可以加快素土夯实层上的雨水排出,使得雨水不易溢出透水面层,有利于减少城市内涝。可选的,所述集水槽内设置有集水漏斗,所述集水漏斗的底部连通于所述集水管远离所述排水管的一端,所述集水漏斗顶部延伸至所述碎石层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集水槽内设置有集水漏斗,增加与下渗到蓄水缓冲层内雨水的收集面积,从而可以提高雨水的收集速率。可选的,所述蓄水缓冲层位于碎石层和透水素色层之间,所述蓄水缓冲层内竖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所述碎石层长度方向分布,所述支撑柱顶端端面抵接于所述透水素色层的底面,所述支撑柱底端端面抵接于所述碎石层的顶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碎石层和透水素色层之间设置支撑柱,使得碎石层和透水素色层之间形成空腔,便于透水面层的雨水向下渗透,雨水汇集在蓄水缓冲层,使得雨水更易于从碎石层流向集水槽内,从而可以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可选的,所述支撑柱底端端面固接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尺寸大于所述支撑柱的尺寸,所述支撑底板远离所述支撑柱一侧的侧面抵接于碎石层的顶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柱底端的端面固接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与碎石层的接触面积更大,有利于增加支撑柱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支撑柱顶端端面固接有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的尺寸大于所述支撑柱的尺寸,所述支撑顶板远离所述支撑柱一侧的侧面抵接于所述透水素色层的底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柱顶端固接有支撑顶板,支撑顶板与透水素色层相抵触,增加了支撑柱与透水素色层的支撑面积,有利于提高支撑柱对透水素色层支撑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支撑顶板顶面开设有绕所述支撑柱一周分布的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支撑柱周面的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顶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使得流向支撑顶板的雨水能够从通孔流出,有利于雨水流向蓄水缓冲层,从而可以提高透水面层的雨水下渗速率。可选的,所述支撑顶板远离所述支撑柱一侧的侧面开设有多条与所述支撑顶板周面连通的排水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顶板上开设有多个排水沟,流向支撑顶板的雨水经排水沟流向蓄水缓冲层,从而可以提高透水面层的雨水下渗速率。可选的,所述透水面层的顶面喷涂有罩面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透水面层的顶面喷涂有罩面漆,利用罩面漆一方面可以保护透水面层,另一方面便于行人观赏。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当在雨水天雨量较大时,雨水经透水面层过滤后,再经透水素色层再次过滤后流向蓄水缓冲层,蓄水缓冲层的雨水再流向碎石层,碎石层的雨水流向排水盲沟,由于排水盲沟过长,排水缓慢,容易造成雨水汇集在排水盲沟内,最终溢出排水盲沟,通过利用集水槽将雨水引向集水管,再经集水管流向排水管,进入碎石层雨水能够快速被蓄水池收集,无需沿着素土夯实层向外排出,从而可以加快素土夯实层上的雨水排出,使得雨水不易溢出透水面层,有利于减少城市内涝;由于在碎石层和透水素色层之间设置支撑柱,使得碎石层和透水素色层之间形成空腔,便于透水面层的雨水向下渗透,雨水汇集在蓄水缓冲层,使得雨水更易于从碎石层流向集水槽内,从而可以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由于支撑柱顶端固接有支撑顶板,支撑顶板与透水素色层相抵触,增加了支撑柱与透水素色层的支撑面积,有利于提高支撑柱对透水素色层支撑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道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道路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主要示意排水沟和通孔。附图标记说明:1、素土夯实层;11、排水管;12、集水槽;13、集水管;14、排水盲沟;15、集水漏斗;2、碎石层;3、蓄水缓冲层;31、支撑柱;32、支撑底板;33、支撑顶板;331、通孔;332、排水沟;4、透水素色层;5、透水面层;6、蓄水池;7、罩面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参照图1和图2,道路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1,素土夯实层1上方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碎石层2、蓄水缓冲层3、透水素色层4以及透水面层5,素土夯实层1内埋设有多个排水管11,多个排水管11沿素土夯实层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排水管11的长度方向与素土夯实层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排水管11的一端延伸出素土夯实层1,且端部连通有蓄水池6,素土夯实层1顶面两侧开设有排水盲沟14,素土夯实层1的顶面还开设有多个集水槽12,集水槽12位于两个排水盲沟14之间,集水槽12位于排水管11正上方,在具体实施中,每个排水管11对应三个集水槽12,集水槽12底面连通有集水管13,集水管13远离集水槽12一端连通于排水管11,集水槽12内设置有集水漏斗15,集水漏斗15的底部连通于集水管13远离排水管11的一端,集水漏斗15顶部延伸至碎石层2内,利用集水漏斗15可以增加与下渗到蓄水缓冲层3内雨水的收集面积,从而可以提高雨水的收集速率;透水面层5的顶面喷涂有罩面漆7,利用罩面漆7一方面可以保护透水面层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素土夯实层(1)上方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碎石层(2)、蓄水缓冲层(3)、透水素色层(4)以及透水面层(5),所述素土夯实层(1)内埋设有排水管(11),所述排水管(11)的一端连接有蓄水池(6),所述素土夯实层(1)的顶面开设有多个集水槽(12),所述集水槽(12)的底面连通有集水管(13),所述集水管(13)远离集水槽(12)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槽(12)上,所述素土夯实层(1)顶面的两侧还开设有排水盲沟(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素土夯实层(1)上方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碎石层(2)、蓄水缓冲层(3)、透水素色层(4)以及透水面层(5),所述素土夯实层(1)内埋设有排水管(11),所述排水管(11)的一端连接有蓄水池(6),所述素土夯实层(1)的顶面开设有多个集水槽(12),所述集水槽(12)的底面连通有集水管(13),所述集水管(13)远离集水槽(12)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槽(12)上,所述素土夯实层(1)顶面的两侧还开设有排水盲沟(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12)内设置有集水漏斗(15),所述集水漏斗(15)的底部连通于所述集水管(13)远离所述排水管(11)的一端,所述集水漏斗(15)顶部延伸至所述碎石层(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缓冲层(3)位于碎石层(2)和透水素色层(4)之间,所述蓄水缓冲层(3)内竖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31),所述支撑柱(31)沿所述碎石层(2)长度方向分布,所述支撑柱(31)顶端端面抵接于所述透水素色层(4)的底面,所述支撑柱(31)底端端面抵接于所述碎石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昌魏艳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中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