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54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密封结构,该集装箱密封结构包括:箱体;箱门,可转动地设置在箱体上;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在箱门的端壁与箱体之间,第二密封件设置在箱门的侧壁与箱体之间,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变形腔,变形腔的截面为密闭结构。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密封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装载干散料货物的集装箱的箱门一般为上翻式,即在集装箱的端部设置旋转轴,然后将箱门与旋转轴连接,使箱门翻转即可使货物卸出。采用这种方式,有效利用货物自身重力作用协助操作人员打开箱门,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是,这种方式一个显著的缺点是密封性能不易保证,干散货物容易在运输的过程中从箱门底部泄漏而出。现有的集装箱密封方式是采用一道胶条对箱门进行密封,没有容错设计。因此受到制造工艺水平、型材缺陷和货物本身影响,容易泄漏或造成货物污染和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密封性能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密封结构,集装箱密封结构包括:箱体;箱门,可转动地设置在箱体上;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在箱门的端壁与箱体之间,第二密封件设置在箱门的侧壁与箱体之间,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变形腔,变形腔的截面为密闭结构。进一步地,箱体包括门槛,箱门的内壁与门槛之间具有间隔,第二密封件设置在间隔内。进一步地,箱体的底壁的靠近箱门的位置具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的端部与箱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进一步地,第二密封件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第二密封件的顶面为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共面。进一步地,第二密封件包括主体,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抵接端,主体的连接端与箱门的内壁相贴合,主体的抵接端对应门槛设置,主体具有变形腔,主体的横截面尺寸在靠近门槛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进一步地,第二密封件还包括延伸段,延伸段与主体的连接端连接,延伸段与箱门的内壁相贴合。进一步地,第二密封件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条形,第二密封件具有弯曲段,第二密封件的一端与箱门的内壁和箱体的底壁的其中一个连接,第二密封件的另一端与箱门的内壁和箱体的底壁的另一个相贴合。进一步地,集装箱密封结构还包括转轴,转轴穿设在箱门上并与箱体连接,转轴水平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或者转轴竖直设置在箱体的两侧。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为密封胶条。进一步地,变形腔沿密封胶条的长度方向延伸。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该集装箱密封结构包括箱体、箱门以及密封组件,箱门可转动地设置在箱体上,密封组件设置在箱体和箱门之间。其中,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通过将第一密封件设置在箱门的端壁与箱体之间,将第二密封件设置在箱门的侧壁与箱体之间,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作为两道密封结构,能够对箱体和箱门之间的缝隙进行二次密封,进而能够提升集装箱的密封性能。并且,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变形腔,变形腔的截面为密闭结构。利用变形腔有利于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发生形变,使得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能够封堵更多的缝隙,进而能够进一步提升集装箱的密封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集装箱密封结构的箱门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集装箱密封结构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集装箱密封结构的剖视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集装箱密封结构的箱门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集装箱密封结构的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箱体;11、门槛;12、第一斜面;20、箱门;30、密封组件;31、第一密封件;32、第二密封件;321、第二斜面;322、主体;323、延伸段;324、弯曲段;33、变形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密封结构,该集装箱密封结构包括箱体10、箱门20以及密封组件30,箱门20可转动地设置在箱体10上,密封组件30设置在箱体10和箱门20之间,利用密封组件30能够对箱体10和箱门20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避免箱体10内的货物漏出。其中,密封组件30包括第一密封件31和第二密封件32,第一密封件31设置在箱门20的端壁与箱体10之间,第二密封件32设置在箱门20的侧壁与箱体10之间。具体地,第一密封件31和第二密封件3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变形腔33,变形腔33的截面为密闭结构。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密封结构,利用第一密封件31和第二密封件32作为两道密封结构,能够对箱体10和箱门20之间的缝隙进行二次密封,进而能够提升集装箱的密封性能。即使与货物接触的第一道密封结构失效,但由于第二道密封结构受到的货物挤压力远远小于第一道密封结构,从而能够保证货物不会泄漏。并且,通过设置变形腔33,有利于第一密封件31和第二密封件32发生形变,使得第一密封件31和第二密封件32能够封堵更多的缝隙,进而能够进一步提升集装箱的密封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将变形腔33的截面设置为密闭结构,一方面便于第一密封件31和第二密封件32发生形变,另一方面,由于变形腔33的截面为密闭结构,货物不会通过变形腔33泄漏。其中,变形腔33的截面指的是变形腔的横截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31设置在箱门20的四周的端壁与箱体10之间,第一密封件31用于密封箱门20四周的缝隙,由于箱门20底部的压力较大,货物易从箱门20的底部泄漏,第二密封件32设置在箱门20的底部,第二密封件32用于进一步辅助箱门20底部的密封。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0包括门槛11,箱门20的内壁与门槛11之间具有间隔,第二密封件32设置在间隔内。具体地,箱门20的内壁与门槛11之间具有间隔,指的是箱门20的内侧壁与门槛11之间具有间隔。在将箱门20关闭之后,箱门20会挤压设置在门槛11与箱门20之间的第二密封件32,使得第二密封件32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第二密封件32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其中,箱体10的底壁的靠近箱门20的位置具有第一斜面12,第一斜面12的端部与箱门2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第二密封件32设置在该间隔内。通过设置第一斜面12,在卸货的过程中,货物可通过第一斜面12利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卸出,便于卸货,能够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32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图中未示出变形腔)。其中,第二密封件32的顶面为第二斜面321,第一斜面12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密封结构包括:/n箱体(10);/n箱门(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10)上;/n密封组件(30),包括第一密封件(31)和第二密封件(32),所述第一密封件(31)设置在所述箱门(20)的端壁与所述箱体(10)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32)设置在所述箱门(20)的侧壁与所述箱体(10)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31)和所述第二密封件(3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变形腔(33),所述变形腔(33)的截面为密闭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密封结构包括:
箱体(10);
箱门(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10)上;
密封组件(30),包括第一密封件(31)和第二密封件(32),所述第一密封件(31)设置在所述箱门(20)的端壁与所述箱体(10)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32)设置在所述箱门(20)的侧壁与所述箱体(10)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31)和所述第二密封件(3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变形腔(33),所述变形腔(33)的截面为密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包括门槛(11),所述箱门(20)的内壁与所述门槛(11)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二密封件(32)设置在所述间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的底壁的靠近所述箱门(20)的位置具有第一斜面(12),所述第一斜面(12)的端部与所述箱门(20)的内壁之间具有所述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32)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二密封件(32)的顶面为第二斜面(321),所述第一斜面(12)与所述第二斜面(321)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装箱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32)包括主体(322),所述主体(322)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抵接端,所述主体(322)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扬伞军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大连中车铁龙集装化技术装备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