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利用复合海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24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循环利用复合海绵,包括海绵主体,还包括:所述海绵主体表面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上网格层和下网格层,所述上网格层的一侧设置有上炭纤维层,所述上炭纤维层的一侧设置有上保温层,所述上保温层的一侧设置有上防火层,通过上防火层和下防火层的设置,使得整体装置具有很好的防火效果,避免火对海绵主体进行损坏,有利于后期的循环利用,通过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的设置,便于对吸入海绵主体内部水的温度进行保温,避免热量流失,通过上炭纤维层和下炭纤维层的设置,避免细菌的滋生,通过上网格层和下网格层的设置,加强了整体结构的韧性,避免结构受力时,拉伤海绵主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利用复合海绵
本技术属于复合海绵
,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复合海绵。
技术介绍
人们常用的海绵由木纤维素纤维或发泡塑料聚合物制成,另外,也有由海绵动物制成的天然海绵,大多数天然海绵用于身体清洁或绘画。另外,还有三类其他材料制成的合成海绵,分别为低密度聚醚(不吸水海绵)、聚乙烯醇(高吸水材料,无明显气孔)和聚酯,现有的可循环的复合海绵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无法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叠加在一起,调节复合海绵结构的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复合海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利用复合海绵,包括海绵主体,还包括:所述海绵主体表面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上网格层和下网格层,所述上网格层的一侧设置有上炭纤维层,所述上炭纤维层的一侧设置有上保温层,所述上保温层的一侧设置有上防火层,所述上防火层表面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条连接条,若干条所述连接条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槽,所述下网格层的下端设置有下炭纤维层,所述下炭纤维层的下端设置有下保温层,所述下保温层的下端设置有下防火层,所述下防火层的下端均匀设置有若干条固定条,所述下防火层的下端均匀设置有若干条凸形条,所述凸形条位于所述固定条的两侧呈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连接条的上端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和长度与所述凸形条的宽度和长度相等,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形条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呈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固定条与所述连接条呈交错分布,所述固定条与所述连接槽位于同一垂直面上,且位于同一垂直面上。优选的,所述海绵主体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连接槽和所述固定条均呈梯形状。优选的,所述海绵主体与所述上网格层和所述下网格层均为胶接,所述上网格层与所述上炭纤维层之间、所述下网格层与所述下炭纤维层均为胶接。优选的,所述上炭纤维层与所述上保温层之间为胶接,所述下炭纤维层与所述下保温层之间为胶接,所述上保温层与所述上防火层之间为胶接,所述下保温层与所述下防火层之间为胶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上防火层和下防火层的设置,使得整体装置具有很好的防火效果,避免火对海绵主体进行损坏,有利于后期的循环利用,通过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的设置,便于对吸入海绵主体内部水的温度进行保温,避免热量流失,通过上炭纤维层和下炭纤维层的设置,避免细菌的滋生,通过上网格层和下网格层的设置,加强了整体结构的韧性,避免结构受力时,拉伤海绵主体。(2)、通过连接槽和固定条的设置,便于整体装置的组合使用,当使用者需要多层复合海绵材料时,结构下端的固定条插入到连接槽内部,凸形条插入到凹槽的内部,便于复合海绵材料的多层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海绵主体;2、通孔;3、凹槽;4、连接槽;5、连接条;6、上防火层;7、上保温层;8、上炭纤维层;9、上网格层;10、下防火层;11、下保温层;12、下炭纤维层;13、下网格层;14、固定条;15、凸形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复合海绵,包括海绵主体1,还包括:海绵主体1表面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上网格层9和下网格层13,上网格层9的一侧设置有上炭纤维层8,上炭纤维层8的一侧设置有上保温层7,上保温层7的一侧设置有上防火层6,上防火层6表面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条连接条5,若干条连接条5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槽4,下网格层13的下端设置有下炭纤维层12,下炭纤维层12的下端设置有下保温层11,下保温层11的下端的设置有下防火层10,下防火层10的下端均匀设置有若干条固定条14,下防火层10的下端均匀设置有若干条凸形条15,凸形条15位于固定条14的两侧呈对称分布。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条5的上端开设有两个凹槽3,凹槽3的宽度和长度与凸形条15的宽度和长度相等,凹槽3与凸形条15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呈对称分布,加强了复合海绵材料之间的叠加。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条14与连接条5呈交错分布,固定条14与连接槽4位于同一垂直面上,且位于同一垂直面上,便于固定条14与连接槽4之间的卡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海绵主体1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2,便于海绵主体1内部与水的接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槽4和固定条14均呈梯形状,加强了固定条14与连接槽4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海绵主体1与上网格层9和下网格层13均为胶接,上网格层9与上炭纤维层8之间、下网格层13与下炭纤维层12均为胶接,便于上网格层9与海绵主体1和上炭纤维层8之间的稳定连接,便于下网格层13与海绵主体1和下炭纤维层12之间的稳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炭纤维层8与上保温层7之间为胶接,下炭纤维层12与下保温层11之间为胶接,上保温层7与上防火层6之间为胶接,下保温层11与下防火层10之间为胶接,便于上保温层7与上炭纤维层8和上防火层6之间的稳定连接,便于下保温层11与下炭纤维层12和下防火层10之间的稳定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使用者需要多层复合海绵材料时,结构下端的固定条14插入到连接槽4内部,凸形条15插入到凹槽3的内部,便于复合海绵材料的多层调节,通过上防火层6和下防火层10的设置,使得整体装置具有很好的防火效果,避免火源对海绵主体1进行损坏,有利于后期的循环利用,通过上保温层7和下保温层11的设置,便于对吸入海绵主体1内部水的温度进行保温,避免热量流失,通过上炭纤维层8和下炭纤维层12的设置,避免细菌的滋生,通过上网格层9和下网格层13的设置,加强了整体结构的韧性,避免结构受力时,拉伤海绵主体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利用复合海绵,包括海绵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海绵主体(1)表面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上网格层(9)和下网格层(13),所述上网格层(9)的一侧设置有上炭纤维层(8),所述上炭纤维层(8)的一侧设置有上保温层(7),所述上保温层(7)的一侧设置有上防火层(6),所述上防火层(6)表面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条连接条(5),若干条所述连接条(5)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槽(4),所述下网格层(13)的下端设置有下炭纤维层(12),所述下炭纤维层(12)的下端设置有下保温层(11),所述下保温层(11)的下端设置有下防火层(10),所述下防火层(10)的下端均匀设置有若干条固定条(14),所述下防火层(10)的下端均匀设置有若干条凸形条(15),所述凸形条(15)位于所述固定条(14)的两侧呈对称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利用复合海绵,包括海绵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海绵主体(1)表面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上网格层(9)和下网格层(13),所述上网格层(9)的一侧设置有上炭纤维层(8),所述上炭纤维层(8)的一侧设置有上保温层(7),所述上保温层(7)的一侧设置有上防火层(6),所述上防火层(6)表面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条连接条(5),若干条所述连接条(5)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槽(4),所述下网格层(13)的下端设置有下炭纤维层(12),所述下炭纤维层(12)的下端设置有下保温层(11),所述下保温层(11)的下端设置有下防火层(10),所述下防火层(10)的下端均匀设置有若干条固定条(14),所述下防火层(10)的下端均匀设置有若干条凸形条(15),所述凸形条(15)位于所述固定条(14)的两侧呈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复合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5)的上端开设有两个凹槽(3),所述凹槽(3)的宽度和长度与所述凸形条(15)的宽度和长度相等,所述凹槽(3)与所述凸形条(15)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呈对称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黎斌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中天海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