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软舒适型服装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24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软舒适型服装面料,包括基层和表层,基层与表层之间连接有若干吸湿纱线,吸湿纱线包括内芯,内芯由若干粘胶纤维加捻而成,内芯外侧螺旋缠绕有第一包覆纱和第二包覆纱,第一包覆纱由若干壳聚糖纤维加捻而成,第二包覆纱由若干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吸湿纱线依次由表层、基层穿入并依次由基层、表层的表面穿出,吸湿纱线穿出基层、表层的部分形成有若干导湿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感舒适且保暖性好,通过设置吸湿纱线,且吸湿纱线穿出基层、表层的部分形成有导湿线圈,导湿线圈会对汗液进行吸干,避免汗液粘附,从而使得皮肤保持干爽舒适的状态,有效保证了面料的穿着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软舒适型服装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为一种柔软舒适型服装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纺织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面料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面料应运而生。服装以面料制作而成,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目前,现有的服装面料为了保证其保暖效果,面料编织通常较为致密,从而能够有效阻挡外界冷风,使得由面料制成的衣物能够适应于寒冷天气的穿着,然而,由于面料致密的编织结构,导致面料的透气性较差,则在高温天气穿着时较为闷热,容易出汗,汗液无法快速被面料吸干,容易粘附在面料表面,造成穿着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能对汗液进行快速吸干的柔软舒适型服装面料。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柔软舒适型服装面料,包括基层和表层,所述基层与表层之间连接有若干吸湿纱线,所述吸湿纱线包括内芯,所述内芯由若干粘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内芯外侧螺旋缠绕有第一包覆纱和第二包覆纱,所述第一包覆纱由若干壳聚糖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包覆纱由若干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吸湿纱线依次由表层、基层穿入并依次由基层、表层的表面穿出,所述吸湿纱线穿出基层、表层的部分形成有若干导湿线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基层与表层之间连接有若干吸湿纱线,吸湿纱线包括内芯,且内芯由若干粘胶纤维加捻而成,粘胶纤维具有极好的吸湿性,从而有效保证了吸湿纱线的吸湿效果,在内芯外侧螺旋缠绕有第一包覆纱和第二包覆纱,且第一包覆纱由若干壳聚糖纤维加捻而成,壳聚糖纤维具有吸湿快干和抗菌祛臭的效果,从而在提升吸湿纱线吸湿效果的基础上使得吸湿纱线还具备有抗菌除臭的效果,第二包覆纱由若干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莫代尔纤维柔软亲肤且具备有较好的吸湿能力,从而保证了吸湿纱线的亲肤效果,且由于在吸湿纱线穿出基层、表层的部分形成有若干导湿线圈,则当面料制成衣物并进行穿着时,导湿线圈会与皮肤贴合,则通过毛细效应,导湿线圈会吸收皮肤上的水份并迅速传导至面料内部,保持面料表面的干燥,避免汗液粘附,从而使得皮肤保持干爽舒适的状态,有效保证了面料的穿着舒适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层由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错位编织排布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基层由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错位编织排布而成,错位编织排布的方式牢固性好,不易脱线,且层次分明,有效保证了基层的结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包括若干呈并列紧贴排布的纱芯,所述纱芯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纱芯外侧螺旋缠绕有第一外包纱和第二外包纱,所述第一外包纱和第二外包纱均由若干莱赛尔纤维加捻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包括若干呈并列紧贴排布的纱芯,且纱芯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涤纶纤维具有高模量、高强度和良好的保形性,从而使得基层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且不易褶皱变形,在纱芯外侧螺旋缠绕有第一外包纱和第二外包纱,且第一外包纱和第二外包纱均由若干莱赛尔纤维加捻而成,莱赛尔纤维具有柔软悬垂、飘逸动感、触感独特和透气透湿的特点,从而有效保证了基层的手感和舒适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表层由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第三纱线由若干羊毛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四纱线由若干有机棉纤维加捻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表层由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经纬编织而成,且第三纱线由若干羊毛纤维加捻而成,羊毛纤维质地柔软且具有较好的保暖性,从而保证了面料的保暖效果,第四纱线由若干有机棉纤维加捻而成,有机棉纤维吸湿性好且保暖性极佳,从而进一步提升面料的保暖效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表层上表面位于相邻导湿线圈之间开设有延伸至基层下表面的透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表层上表面位于相邻导湿线圈之间开设有延伸至基层下表面的透气孔,则面料内外空气能通过透气孔进行自由的流通,从而保证了面料的透气性,使得面料制成衣物并进行穿着时不会过于闷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层与表层之间通过热熔胶粘合在一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基层与表层之间通过热熔胶粘合在一起,连接牢固性好,使得层与层之间不易发生分离,从而有效保证了面料结构的稳固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手感舒适且保暖性好,在基层与表层之间连接有若干吸湿纱线,且吸湿纱线穿出基层、表层的部分形成有若干导湿线圈,则当面料制成衣物并进行穿着时,导湿线圈会与皮肤贴合,则通过毛细效应,导湿线圈会吸收皮肤上的水份并迅速传导至面料内部,保持面料表面的干燥,避免汗液粘附,从而使得皮肤保持干爽舒适的状态,有效保证了面料的穿着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吸湿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基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表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层;2、表层;3、吸湿纱线;4、内芯;5、第一包覆纱;6、第二包覆纱;7、导湿线圈;8、第一纱线;9、第二纱线;10、纱芯;11、第一外包纱;12、第二外包纱;13、第三纱线;14、第四纱线;15、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柔软舒适型服装面料,包括基层1和表层2,基层1与表层2之间通过热熔胶粘合在一起,基层1由第一纱线8和第二纱线9错位编织排布而成,第一纱线8和第二纱线9包括若干呈并列紧贴排布的纱芯10,且纱芯10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在纱芯10外侧螺旋缠绕有第一外包纱11和第二外包纱12,且第一外包纱11和第二外包纱12均由若干莱赛尔纤维加捻而成,表层2由第三纱线13和第四纱线14经纬编织而成,且第三纱线13由若干羊毛纤维加捻而成,第四纱线14由若干有机棉纤维加捻而成,在基层1与表层2之间连接有若干吸湿纱线3,且吸湿纱线3包括内芯4,内芯4由若干粘胶纤维加捻而成,在内芯4外侧螺旋缠绕有第一包覆纱5和第二包覆纱6,且第一包覆纱5由若干壳聚糖纤维加捻而成,第二包覆纱6由若干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吸湿纱线3依次由表层2、基层1穿入并依次由基层1、表层2的表面穿出,且吸湿纱线3穿出基层1、表层2的部分形成有若干导湿线圈7,在表层2上表面位于相邻导湿线圈7之间开设有延伸至基层1下表面的透气孔15。由于在基层1与表层2之间连接有若干吸湿纱线3,吸湿纱线3包括内芯4,且内芯4由若干粘胶纤维加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软舒适型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和表层(2),所述基层(1)与表层(2)之间连接有若干吸湿纱线(3),所述吸湿纱线(3)包括内芯(4),所述内芯(4)由若干粘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内芯(4)外侧螺旋缠绕有第一包覆纱(5)和第二包覆纱(6),所述第一包覆纱(5)由若干壳聚糖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包覆纱(6)由若干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吸湿纱线(3)依次由表层(2)、基层(1)穿入并依次由基层(1)、表层(2)的表面穿出,所述吸湿纱线(3)穿出基层(1)、表层(2)的部分形成有若干导湿线圈(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软舒适型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和表层(2),所述基层(1)与表层(2)之间连接有若干吸湿纱线(3),所述吸湿纱线(3)包括内芯(4),所述内芯(4)由若干粘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内芯(4)外侧螺旋缠绕有第一包覆纱(5)和第二包覆纱(6),所述第一包覆纱(5)由若干壳聚糖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包覆纱(6)由若干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吸湿纱线(3)依次由表层(2)、基层(1)穿入并依次由基层(1)、表层(2)的表面穿出,所述吸湿纱线(3)穿出基层(1)、表层(2)的部分形成有若干导湿线圈(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软舒适型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由第一纱线(8)和第二纱线(9)错位编织排布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软舒适型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8)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军郑诗捷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海富服饰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