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107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5
本申请涉及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属于预制构件生产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若干边模本体,若干边模本体依次围绕形成用来浇筑预制叠合板的容纳腔,每个边模本体其中的一端沿着与其相邻的边模本体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每相邻两个边模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容纳腔尺寸大小的滑动机构。对预制叠合板进行浇筑的时候,首先在边模本体围成的容纳腔内放置钢筋和混凝土等浇筑预制叠合板所需的材料,然后成形以后,脱模即可。预制叠合板在浇筑的时候,有尺寸的变化的时候,每相邻两个边模本体通过滑动机构改变容纳腔的尺寸。在浇筑不同尺寸的预制叠合板的时候,不需要更换整套模具,不容易存在浪费模具材料,从而能够减少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
本申请涉及预制构件生产的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
技术介绍
预制板就是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就是工程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因为是在工厂加工成型后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制作预制板时,先用木板钉制空心模型,在模型的空心部分布上钢筋后,用水泥灌满空心部分,等干后敲去木板,剩下的就是预制板了。预制叠合板就是其中的一种,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相关技术中,同一类型的叠合板模具采用同一套模具生产。专利技术人认为,一件模具对应一种尺寸的叠合板,尺寸不容易调整,不同建筑项目需要的叠合板长、宽等尺寸往往不同,就要更换整套模具,甚至有的模具只能废弃,浪费模具材料、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一件模具对应一种尺寸的叠合板,导致模具材料的浪费的问题,本申请提供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本申请提供的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包括若干边模本体,若干所述边模本体依次围绕形成用来浇筑预制叠合板的容纳腔,每个所述边模本体其中的一端沿着与其相邻的边模本体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每相邻两个所述边模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容纳腔尺寸大小的滑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预制叠合板进行浇筑的时候,首先在边模本体围成的容纳腔内放置钢筋和混凝土等浇筑预制叠合板所需的材料,然后成形以后,脱模即可。预制叠合板在浇筑的时候,有尺寸的变化的时候,每相邻两个边模本体通过滑动机构改变容纳腔的尺寸。在浇筑不同尺寸的预制叠合板的时候,不需要更换整套模具,不容易存在浪费模具材料,从而能够减少生产成本。可选的,所述边模本体包括相互垂直的挡板和固定板,所述挡板的一侧和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条和滑动块,所述固定条固定于固定板上,且沿所述固定板的方向设置;所述滑动块沿着固定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滑动块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插设于与其相邻的边模本体上的固定条上,并且所述滑动块沿与其相邻的边模本体的固定条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若干边模本体首尾依次连接,把固定条插设于与该固定条相邻的滑动块上的滑槽内,滑动块沿着固定条的长度方向移动,即可便于改变容纳腔的尺寸大小。可选的,所述固定条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转动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为固定条的长度方向;所述滑动块上且位于滑槽内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块滑动套设于导向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块沿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便于边模本体的移动。可选的,所述固定条包括挡条和限位条,所述挡条远离挡板设置,所述限位条位于挡条和挡板之间,所述挡条的高度为限位条高度的2.5倍至3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预制叠合板的时候,混凝土不容易进入第一安装槽内,从而能够起到阻挡的效果。可选的,所述滑动块上转动设置有若干第一滚轮,每个所述第一滚轮与固定条滚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滚轮的设置,能够减少边模本体在移动的时候产生的摩擦,从而在移动边模本体的时候,更加便捷。可选的,所述滑动块上转动设置有若干第二滚轮,每个所述第二滚轮与固定板滚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滚轮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边模本体移动时候产生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在移动的时候更加省力。可选的,每个所述挡条上开设有若干供钢筋放置的若干放置槽,相互平行的两个挡条上的若干放置槽一一对应且同轴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槽的设置,能够便于对钢筋的定位,使建筑的预制叠合板内部的钢筋铺设的更加均匀,以提高预制叠合板的强度。并且还能够便于预制叠合板和边模本体之间脱模。可选的,所述滑动块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安装槽和若干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一滚轮的中心轴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内,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第二滚轮的中心轴安装于第三安装槽内,并通过螺钉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第一滚轮的时候,先把第一滚轮套设在第一滚轮的中心轴上,然后把第一滚轮的中心轴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最后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从而能够便于第一滚轮的安装和拆卸。对第二滚轮安装的时候,先把第二滚轮套设在第二滚轮的中心轴上,然后把第二滚轮的中心轴放置在第三安装槽内,最后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从而能够便于第二滚轮的安装和拆卸。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每个所述边模本体其中的一端沿着与其相邻的边模本体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以及滑动机构的设置,能够在浇筑不同尺寸的预制叠合板的时候,不需要更换整套模具,不容易存在浪费模具材料,从而能够减少生产成本;2.通过第一安装槽、导向杆、安装块和第一安装孔的设置,能够起到便于边模本体的移动的效果;3.通过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设置,能够减小边模本体移动时候产生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在移动的时候更加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边模本体;11、挡板;12、固定板;2、容纳腔;3、滑动机构;31、固定条;311、挡条;3111、放置槽;312、限位条;313、第一安装槽;314、导向杆;32、滑动块;321、滑槽;322、安装块;323、第一安装孔;4、第一滚轮;41、第二安装槽;42、第二安装孔;5、第二滚轮;51、第三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参照图1,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包括若干边模本体1,若干边模本体1依次围绕形成用来浇筑预制叠合板的容纳腔2。边模本体1至少为三块才能形成一个上述容纳腔2,本实施例中,边模本体1为四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需要可以增加边模本体1的数量。参照图1,每个边模本体1其中的一端沿着与其相邻的边模本体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四个边模本体1依次为第一个边模本体1、第二个边模本体1、第三个边模本体1和第四个边模本体1,即,第一个边模本体1的一端与第二个边模本体1的一侧滑动连接,第二边模本体1远离第一边模本体1的一端与第三边模本体1的一侧滑动连接,第三边模本体1的一端与第四边模本体1的一侧滑动连接,第四边模本体1远离第三边模本体1的一端与第一边模本体1的一侧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个边模本体1和第三个边模本体1相互平行设置,第二个边模本体1和第四个边模本体1相互平行设置,第一个边模本体1、第二个边模本体1、第三个边模本体1和第四个边模本体1的形状均相同。调节容纳腔2的尺寸的时候,分别移动这四个边模本体1即可,方便快捷。参照图2,边模本体1包括相互垂直的挡板11和固定板12,挡板11的长度方向和固定板12的长度方向一致,挡板11位于固定板12远离容纳腔2的一侧。在每相邻两个边模本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包括若干边模本体(1),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边模本体(1)依次围绕形成用来浇筑预制叠合板的容纳腔(2),每个所述边模本体(1)其中的一端沿着与其相邻的边模本体(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每相邻两个所述边模本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容纳腔(2)尺寸大小的滑动机构(3)。/n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包括若干边模本体(1),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边模本体(1)依次围绕形成用来浇筑预制叠合板的容纳腔(2),每个所述边模本体(1)其中的一端沿着与其相邻的边模本体(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每相邻两个所述边模本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容纳腔(2)尺寸大小的滑动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模本体(1)包括相互垂直的挡板(11)和固定板(12),所述挡板(11)的一侧和固定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滑动机构(3)包括固定条(31)和滑动块(32),所述固定条(31)固定于固定板(12)上,且沿所述固定板(12)的方向设置;
所述滑动块(32)沿着固定板(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滑动块(32)上开设有滑槽(321),所述滑槽(321)插设于与其相邻的边模本体(1)上的固定条(31)上,并且所述滑动块(32)沿与其相邻的边模本体(1)的固定条(3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叠合板的边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31)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安装槽(313),所述第一安装槽(313)内转动设置有导向杆(314),所述导向杆(314)的长度方向为固定条(31)的长度方向;
所述滑动块(32)上且位于滑槽(321)内固定有安装块(322),所述安装块(322)上开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钧峰王晓峰凡旗伟陆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蓝海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