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群欢专利>正文

应用于模具的模头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10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应用于模具的模头密封结构,包括模板和模头,在模板上开设有贯通的型腔通孔,模头活动安装在型腔通孔内,而在模头外依次套设有弹性密封件和轴向压紧套,型腔通孔内的台阶孔用于容置横向凸出的弹性密封件和轴向压紧套,其中弹性密封件受到台阶孔的内端面和轴压紧套的内端挤压后发生形变而令其实现相对模头的密封作用的,且其固定在台阶孔内不产生移动,所以采用这种密封结构后,模头与弹性密封件的接触面均能实现密封效果,加长了模头的有效工作面,而且无需在模头外加工固定的密封槽,简化了加工工序。当弹性密封件有磨损时,无需拆出模头,而是直接将轴向压紧套沿轴向进一步压紧弹性密封件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模具的模头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模具的模头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铁氧体是电子电路中的常用元件,使用铁氧体材料压制而成,为得到磁性能更好的铁氧体,在压制过程中同时会进行磁性取向,而湿式压制法使用的原料是料浆,对于在成型过程中同时进行磁性取向更有利,所以湿式压制法使用较广泛。现有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中模板、注料模板以及下模头,在中模板和注料模板上分别开设有型腔孔,下模头在型腔孔中上下移动,并与上模板配合形成压制型腔,为防止型腔内的料浆从下模头与型腔的滑动面泄漏,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下模头的外壁上开设凹槽,用以安装密封圈,这样当下模头上下移动时其上的密封圈紧压在型腔的内壁上,起到密封作用。在实践中这类密封圈通常采用牛皮或丁晴密封圈,其抗磨损能力较差,可持续保持密封效果的周期较短,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拆下下模头更换密封圈,存在操作繁琐且材料成本也较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保持密封持续时间较长、安装使用更简洁方便的应用于模具的模头密封结构。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应用于模具的模头密封结构,包括模板和模头,所述模板上开设有贯通的型腔通孔,所述模头活动安装在所述型腔通孔内,所述模头外依次套设有弹性密封件和轴向压紧套,所述型腔通孔内设有可容置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弹性密封件和轴向压紧套的台阶孔,所述弹性密封件的前后两端分别抵紧所述台阶孔的内端面和所述轴向压紧套的内端面。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密封件为缠绕式盘根条。进一步地,所述轴向压紧套外端设有翻边,所翻边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模板可拆装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模头上还套装有润滑套,所述润滑套内壁开设有储油槽,所述润滑套外还横向开设有与所述储油槽连通的油孔,所述模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型腔通孔和油孔连通的供油道。进一步地,所述供油道为前后贯通的直通孔,并与型腔通孔一侧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储油槽为环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模具的模头密封结构,包括模板和模头,在模板上开设有贯通的型腔通孔,模头活动安装在型腔通孔内,而在模头外依次套设有弹性密封件和轴向压紧套,型腔通孔内的台阶孔用于容置横向凸出的弹性密封件和轴向压紧套,其中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密封件在受到台阶孔的内端面和轴压紧套的内端挤压后发生形变而令其实现相对模头的密封作用的,且其固定在台阶孔内不产生移动,所以采用这种密封结构后,模头与弹性密封件的接触面均能实现密封效果,加长了模头的有效工作面,而且无需在模头外加工固定的密封槽,简化了加工工序。当弹性密封件有磨损时,无需拆出模头,而是直接将轴向压紧套沿轴向进一步压紧弹性密封件即可,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组装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润滑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为图1中模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板,11型腔通孔,12台阶孔,13供油道,2模头,3弹性密封件,4轴向压紧套,41翻边,5润滑套,51储油槽,52油孔。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3所示,应用于模具的模头密封结构,包括模板1和模头2,所述模板1上开设有贯通的型腔通孔11,所述模头2活动安装在所述型腔通孔11内,所述模头2外依次套设有弹性密封件3和轴向压紧套4,所述型腔通孔11内设有可容置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弹性密封件3和轴向压紧套4的台阶孔12,所述弹性密封件3的前后两端分别抵紧所述台阶孔12的内端面和所述轴向压紧套4的内端面。型腔通孔11分两段,其中台阶孔12段的外径较大,安装时先将弹性密封件3紧密套装在模头2外,再套装轴向压紧套4,将模头2状入型腔通孔11内后沿轴向挤压轴向压紧套4,使弹性密封件3产生形变,以保证其与模头2外壁间实现活动密封效果。现有技术的密封圈依靠初始存在的弹性形实现密封,发生磨损后只能更换密封圈。本实施例可在不用拆下模头2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推入轴向压紧套4的方式使弹性密封件3继续发生形变,以改善密封效果。所述弹性密封件3采用缠绕式盘根条。用整条的盘根条可缠绕多圈,安装更方便,密封效果更佳。所述轴向压紧套4外端设有翻边41,所翻边41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模板1可拆装固定。当旋紧紧固件时可使轴向压紧套4向弹性密封件3挤压,操作更方便。所述模头2上还套装有润滑套5,所述润滑套5内壁开设有储油槽51,所述润滑套5外还横向开设有与所述储油槽51连通的油孔52,所述模板1上开设有与所述型腔通孔11和油孔52连通的供油道13。其中优先方式是润滑套5可安装在两组弹性密封件3的中间。润滑剂可从供油道13经油孔52进入储油槽51内,以使润滑剂作用到模头2表面,随着模头2的上下移动可布满工作面,起到润滑和减少弹性密封件3磨损的作用。所述供油道13为前后贯通的直通孔,并与型腔通孔11一侧连通。这种方式更有利于供没道13的加工。所述储油槽51为环槽。环槽型储油槽51可使润滑油更均匀地分布在模头2的表面。在对本技术详细说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技术权利要求和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模具的模头密封结构,包括模板(1)和模头(2),所述模板(1)上开设有贯通的型腔通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2)活动安装在所述型腔通孔(11)内,所述模头(2)外依次套设有弹性密封件(3)和轴向压紧套(4),所述型腔通孔(11)内设有可容置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弹性密封件(3)和轴向压紧套(4)的台阶孔(12),所述弹性密封件(3)的前后两端分别抵紧所述台阶孔(12)的内端面和所述轴向压紧套(4)的内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模具的模头密封结构,包括模板(1)和模头(2),所述模板(1)上开设有贯通的型腔通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2)活动安装在所述型腔通孔(11)内,所述模头(2)外依次套设有弹性密封件(3)和轴向压紧套(4),所述型腔通孔(11)内设有可容置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弹性密封件(3)和轴向压紧套(4)的台阶孔(12),所述弹性密封件(3)的前后两端分别抵紧所述台阶孔(12)的内端面和所述轴向压紧套(4)的内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模具的模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件(3)为缠绕式盘根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模具的模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压紧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群欢
申请(专利权)人:黄群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