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反馈共振音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360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触觉反馈共振音箱,包括主体框架、触控面板、压电元件、按压模块和线路板,所述主体框架为正多边体,且其每个面均开设有安装平台,所述触控面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平台的表面,所述安装平台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压电元件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内部,且一侧与所述触控面板相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线路板相连接,所述线路板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内部,所述触控面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按压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利用其与不与物体接触的面发出高音,形成四周环绕,以弥补高音不足的缺陷,进而使声场更为饱和,音色更为饱和,而且能够大大减少震动所需的功耗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觉反馈共振音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搅拌设备
,尤其是涉及触觉反馈共振音箱。
技术介绍
传统音箱时需要一定的听音环境才能够使音乐得到较为真实的重放。那么重放的效果要求越高,对听音环境的要求就越苛刻。因此,极大的限制了传统音箱的应用范围。况且传统扬声器都是点生源发声,具有极强的方向性,这又给声音的重放带来了困难。传统音箱大都是由多只扬声器单元组成,而单只扬声器又难以覆盖人耳的听觉范围(频带宽窄度)。然而多只扬声器同时使用,会带来难以处理的频带交叉问题。并且,传统音箱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如:潮、湿、水、冷、热等),所以衍生出共振音箱。但是,现有的共振音箱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高音部分且操作体验上并不完美;现有市场的共振音箱均为实体按键,交互体验感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蓝牙、WIFI的智能触觉反馈共振音箱,其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高音亮丽且低音浑厚,触控操控,完成所需的手势功能,方便便捷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触觉反馈共振音箱,包括主体框架、触控面板、压电元件、按压模块和线路板,所述主体框架为正多边体,且其每个面均开设有安装平台,所述触控面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平台的表面,所述安装平台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压电元件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内部,且一侧与所述触控面板相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线路板相连接,所述线路板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内部,所述触控面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按压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呈正多边形的主体框架能够在每个面上安装触控面板和压电元件,声音通过放置物体的表面震动传递,与物体接触的一侧的压电元件发出的声音为音频中的低频部分。其余几个不与物体接触的压电元件,发出的声音为音频中的中高频部分,弥补高音不足的缺陷,进而使声场更为饱和,音色更为饱和,此外利用按压模块替代振动马达能够在保证手感的同时,大大减少震动所需的功耗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线路板的表面设置有功放电路、控制电路和触觉反馈算法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功放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音量控制,方便使用,并且通过触觉反馈算法模块对接收到外部的按压的强度进行分析处理,并完成相应的指令,方便使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线路板的表面设置有声音连接模块,包括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方便与外部的设备进行连接,进行声音外放。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按压模块沿所述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触控面板的表面开设有按压槽,所述按压模块的表面设置有压块,所述主体框架的表面开设有供所述压块通过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按压槽的触控面板能够在按压时,进行按压反馈,提高操作人员在使用时按压的触感,压块和通孔之间的配合,便于将信号传递至线路板的表面,完成相应的指令。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体框架的边缘处均采用弧形边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过度设置的边缘方便进行取放使用,不会划伤操作人员的皮肤,安全性能较高,而且更为美观。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采用了在主体框架的每个面均设置的触控面板和压电元件,能够使用时利用其与不与物体接触的压电元件发出高音,形成四周环绕,以弥补高音不足的缺陷,进而使声场更为饱和,音色更为饱和,并且没有实体按键,仅需要;2.现有共振音箱人机交互体验较差,都为实体按键,触觉体验上均只能体验到按键行程,没有震动感觉,而本专利技术通过压电元件按压模块进行触感反馈,不仅触感较好,而且能够大大减少震动所需的功耗问题;3.采用了边缘处采用弧形过度的主体框架,不仅便于取放,而且安全性能较高,更为美观。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为:1、主体框架;11、安装平台;12、安装孔;13、通孔;2、触控面板;3、压电元件;4、按压模块;41、压块;5、线路板;51、功放电路;52、控制电路;53、触觉反馈算法模块;54、WIFI模块;55、蓝牙模块;56、电源管理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4,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触觉反馈共振音箱,包括压电元件3、主体框架1、线路板5,主体框架1为正多边体,在本实施例中,为正六边体,方便放置,稳定性极高,而且声音更为立体。主体框架1为正多边体,且其每个面均开设有安装平台11,触控面板2安装在安装平台11的表面,安装平台11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12,压电元件3位于安装孔12的内部,且一侧与触控面板2相抵接,另一侧与线路板5相连接,线路板5位于主体框架1的内部,触控面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按压模块4。线路板5上设置有控制电路52、触觉反馈算法模块53、电源管理模块56、蓝牙模块55、WIFI模块54和功放电路51;触觉反馈算法模块53分别与电源管理模块56、蓝牙模块55、WIFI模块54;电源管理模块56还分别与蓝牙模块55、WIFI模块54、功放电路51相连;蓝牙模块55、WIFI模块54还与功放电路51相连,功放电路51还与压电元件3相连。主体框架1的边缘处均采用弧形边设置,不仅便于取用,而且安全性能较高,更为美观。其中主体框架1与压电元件3相连,声音通过WIFI模块54或者蓝牙模块55传递,通过电源管理模块56并将信号传递给压电元件3,此时压电元件3即可发声。由于压电元件3在贴合桌面时,声音通过桌面震动传递,与桌面接触的压电元件3发出的声音为音频中的低频部分。另外5个不与桌面接触的压电元件3,发出的声音为音频中的中高频部分。该结构采用六个压电元件3,非以往常规震动马达,所以震动为单独传递到触摸面板,震动互不干涉,互不影响。通过压电元件3的震动特性,在触控面板2中加入了按压结构。按压模块4沿触控面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触控面板2的表面开设有按压槽,按压模块4的表面设置有压块41,主体框架1的表面开设有供压块41通过的通孔13。手部通过施压一定的力到触控面板2上,按压结构微变形,触控面板2接触到压电元件3,震动传递到手部。并依靠压电元件3的正逆压电效应,将电信号传递至触觉反馈算法模块53,经由触觉反馈算法模块53将不同手势下的震动指令传递给电源管理模块56,再由电源管理模块56给出电信号至功放电路51,功放电路51提供能够改变压电元件3震动强度、震动间隔频次以及其他反馈触感。本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高音亮丽且低音浑厚,触控操控,完成所需的手势功能,方便便捷等特点。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触觉反馈共振音箱,包括主体框架(1)、触控面板(2)、压电元件(3)、按压模块(4)和线路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为正多边体,且其每个面均开设有安装平台(11),所述触控面板(2)安装在所述安装平台(11)的表面,所述安装平台(11)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12),所述压电元件(3)位于所述安装孔(12)的内部,且一侧与所述触控面板(2)相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线路板(5)相连接,所述线路板(5)位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内部,所述触控面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按压模块(4)。/n

【技术特征摘要】
1.触觉反馈共振音箱,包括主体框架(1)、触控面板(2)、压电元件(3)、按压模块(4)和线路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为正多边体,且其每个面均开设有安装平台(11),所述触控面板(2)安装在所述安装平台(11)的表面,所述安装平台(11)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12),所述压电元件(3)位于所述安装孔(12)的内部,且一侧与所述触控面板(2)相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线路板(5)相连接,所述线路板(5)位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内部,所述触控面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按压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觉反馈共振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5)的表面设置有功放电路(51)、控制电路(52)和触觉反馈算法模块(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觉反馈共振音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维龙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波速传感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