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音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360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音箱系统,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板,且第一环形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一环形板外部的转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减震机构能够对音箱发出的声音进行相应的减震和阻震,使得音箱在播放声音时,其自身震动会相应的减弱并对其进行有效地阻震,避免因过度震动而影响音箱的音质效果,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的减震机构没有利用传统的弹簧作为减震零件,而是利用若干根细小的连通管、油液以及转筒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音箱无论向上或向下震动都会有相应的阻力阻止其震动,使得音箱减震阻震的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音箱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音箱
,具体为一种减震音箱系统。
技术介绍
音箱是整个音响系统流程中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其放音质量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极大,按照专业人士估计,音箱对整个音响系统的贡献占整个系统的30%以上,音箱系统本身包括音箱壳体、扬声器以及分频器,扬声器与分频器的好坏对音质的影响占70%,而音箱壳体对音质的影响占30%。常见的音箱设备,在输入音频信号后,就会通过鼓动空气产生声音,当音箱设备特别是用于播放低音的低音炮的声音开得较大时,音箱自身也会产生强烈的震动,从而导致音箱自身产生跳跃或左右前后的位移,从而使得产生的声音不纯,而且这种强烈的震动也可能会带动周围的其他物品震动,从而损坏周围的这些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音箱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音箱系统,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板,且第一环形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外周壁与第二腔室的内周壁紧密贴合,滑块的材质可为橡胶类密封材质,所述滑块的顶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一环形板外部的转筒,所述第一环形板顶部位于转筒的内侧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外周壁与转筒的内周壁紧密贴合,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音箱,所述固定套筒内部位于第二底座的下方设置有至少八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有第一底座顶部的固定箱和铰接在第二底座底部的第二铰接珠,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活塞,且第三活塞的外周壁与固定箱的内周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三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至固定箱外端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端铰接有第一铰接珠,且第一铰接珠的外端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第二铰接珠铰接,一组所述减震机构中固定箱的一端连接有至少六根连通管,且连通管的一端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管以及固定箱的内部皆填充有油液。优选地,所述转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固定套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通孔,初始状态时,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呈交错式分布,使得转筒能够将固定套筒上的第二连通孔阻挡住,避免灰尘进入固定套筒的内部而影响音箱的音效,且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皆为环形通孔。优选地,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与固定套筒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二环形板、开设于第二环形板内部的若干个第三腔室以及位于第二环形板下方的若干个装置箱,所述装置箱与第三腔室一一对应且对齐,所述第三腔室与减震机构一一对应且对齐,所述第三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塞,且第二活塞的外周壁与第三腔室的内周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活塞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贯穿至第二环形板底端的固定杆,所述装置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石,且第一磁石的外周壁与装置箱的内周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贯穿至装置箱的内部且与第一磁石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活塞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磁石,且第二磁石与第一磁石相配合,第二磁石的顶部与第一磁石的底部磁极相同,因此第二磁石与第一磁石相斥。优选地,所述转筒的内部与固定套筒的顶端设置有空腔,转筒的外侧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透气孔。优选地,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环形板内侧壁的若干根吸气管以及设置在第二环形板顶部的若干根出气管,所述吸气管和出气管皆与第三腔室一一对应且连通,所述出气管的顶端延伸至空腔的内部。优选地,转筒的内顶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块,且第一安装块的外侧设置有螺旋槽,所述固定套筒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块,且第二安装块的外侧铰接有与螺旋槽相配合的滚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减震机构能够对音箱发出的声音进行相应的减震和阻震,使得音箱在播放声音时,其自身震动会相应的减弱并对其进行有效地阻震,避免因过度震动而影响音箱的音质效果,且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减震机构没有利用传统的弹簧作为减震零件,现有技术中的弹簧在音箱向下震动时的确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地减震阻震,但当音箱向上震动时,由于弹簧给予音箱此时的力为弹力,并没有阻力的产生,因此音箱向上的震动并不会受到阻力的影响,只有当音箱上升到弹簧拉伸最大限度时,弹簧才会给与音箱一定的阻力阻止其继续上升,综上,弹簧并不能够实时对音箱的震动进行相应的阻止,反而可能会使音箱震动幅度因弹簧弹力的影响而越变越大,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而本专利技术利用外筒保护罩的自身重力来对音箱进行相应的支撑,避免使用了弹簧对其进行支撑,同时利用若干根细小的连通管、油液以及转筒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音箱无论向上或向下震动都会有相应的阻力阻止其震动,使得音箱减震阻震的效果更好;(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音箱在播放音频时能够进行震动,当音箱向下震动时,通过第一铰接珠、铰接杆和第二铰接珠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使得连接杆带动第三活塞在固定箱的内部运动,此时第三活塞将固定箱内部的油液通过连通管往第二腔室的内部压,使得第二腔室内部的油液上升并带动滑块和转筒上升,转筒上升能够使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连通,使得音箱的声音能够播放出去,由于转筒自身的重量以及各活塞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对音箱的震动进行有效地减震阻震,而当音箱向下振动时,由于此时转筒还有上升时的惯性,因此在那一瞬间,转筒开始由上升趋势转化为下降趋势,及转筒趋于停止状态,而此时由于第三活塞已经开始往回运动,但因为转筒在此之前有个惯性,因此第三活塞在此瞬间会受到惯性的阻碍作用而无法往回运动,导致其会趋于停留状态并消耗一定的时间,只有当转筒惯性消失并开始下坠时,第三活塞才能够开始往回运动,而此时由于第三活塞趋于停止状态时消耗了一定的时间,同样会对音箱的震动产生一定的阻力,因此第三活塞还没来得及恢复至原有位置音箱便会进行下一次震动,使得第三活塞又反向运动,如此往复,使得转筒始终不会下降至最低位置,进而使得第一连通孔始终与第二连通孔连通,使其能够持续性播放声音,只有当音箱震动停止时,在转筒自身重力下,第三活塞才会慢慢恢复至初始位置,第一连通孔才会与第二连通孔相互交错,使得转筒能够将第二连通孔封堵住,避免灰尘进入到固定套筒的内部而影响音箱的音效,当音箱左右震动时,由于各个减震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也能够对音箱的震动进行相应的阻止,使得无论音箱怎么震动,都能够对其进行减震阻震,这是现有技术中利用弹簧减震远远达不到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转筒在上升时能够带动第一安装块上升,由于第一安装块上的螺旋槽与第二安装块上的滚珠相配合,因此转筒在上升时能够进行相应的旋转,使得播放出来的音效能够进行适当的改变方向,模拟出D环绕音的效果,提升音箱播放质量,同时螺旋槽与滚珠的相互配合,能够在转筒下降时产生一定的阻力,进而分解了部分转筒下降的力,当转筒在上升到最高位置后并开始下降时,此时转筒下降的力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消耗转筒向上的惯性力,因而使得第三活塞受阻力时间更长,进一步的对音箱进行了减震阻震,使用效果更好;(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能够相斥,当第三活塞反复运动能够使第一磁石受到斥力的影响进行上下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音箱系统,包括第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板(2),且第一环形板(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202),所述第二腔室(202)的内部设置有滑块(3),所述滑块(3)的顶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一环形板(2)外部的转筒(4),所述第一环形板(2)顶部位于转筒(4)的内侧设置有固定套筒(5),所述固定套筒(5)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6)和第二底座(7),所述第二底座(7)的顶部设置有音箱(9),所述固定套筒(5)内部位于第二底座(7)的下方设置有至少八组减震机构(8);/n所述减震机构(8)包括设置有第一底座(1)顶部的固定箱(801)和铰接在第二底座(7)底部的第二铰接珠(806),所述固定箱(8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活塞(802),所述第三活塞(8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至固定箱(801)外端的连接杆(803),所述连接杆(803)的外端铰接有第一铰接珠(804),且第一铰接珠(804)的外端铰接有铰接杆(805),所述铰接杆(805)的一端与第二铰接珠(806)铰接,一组所述减震机构(8)中固定箱(801)的一端连接有至少六根连通管(807),且连通管(807)的一端与第一腔室(201)连通,所述第一腔室(201)、连通管(807)以及固定箱(801)的内部皆填充有油液(2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音箱系统,包括第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板(2),且第一环形板(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202),所述第二腔室(202)的内部设置有滑块(3),所述滑块(3)的顶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一环形板(2)外部的转筒(4),所述第一环形板(2)顶部位于转筒(4)的内侧设置有固定套筒(5),所述固定套筒(5)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6)和第二底座(7),所述第二底座(7)的顶部设置有音箱(9),所述固定套筒(5)内部位于第二底座(7)的下方设置有至少八组减震机构(8);
所述减震机构(8)包括设置有第一底座(1)顶部的固定箱(801)和铰接在第二底座(7)底部的第二铰接珠(806),所述固定箱(8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活塞(802),所述第三活塞(8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至固定箱(801)外端的连接杆(803),所述连接杆(803)的外端铰接有第一铰接珠(804),且第一铰接珠(804)的外端铰接有铰接杆(805),所述铰接杆(805)的一端与第二铰接珠(806)铰接,一组所述减震机构(8)中固定箱(801)的一端连接有至少六根连通管(807),且连通管(807)的一端与第一腔室(201)连通,所述第一腔室(201)、连通管(807)以及固定箱(801)的内部皆填充有油液(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音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4)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连通孔(401),所述固定套筒(5)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通孔(5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音箱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周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常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