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皮椎弓根植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62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皮椎弓根植骨器,包括导丝、内套筒、外套筒、推杆和植骨漏斗,所述内套筒与导丝配合连接,所述内套筒与外套筒滑动连接,且所述植骨漏斗的一端与外套筒的近端相连,所述植骨漏斗由大漏斗和小漏斗组成,所述大漏斗与小漏斗相连通,且所述推杆与外套筒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方便,有效的降低了植骨漏斗的操作难度,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主要的是解决了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植骨的难点和避免术后并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皮椎弓根植骨器
本技术主要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为一种经皮椎弓根植骨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植骨术主要通过手术将骨组织移到病人体内骨骼缺损、需要加强或融合的部位,现有的椎弓根植骨漏斗均为开放式手术设计,导致植入椎体内的植骨材料有进入椎体前方风险,或植骨漏斗突破椎体前方,造成腹腔内组织损伤发生,相对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而言,该植骨漏斗的使用风险更大,且操作困难。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方便使用的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来降低植骨漏斗操作难度,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经皮椎弓根植骨器,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经皮椎弓根植骨器,包括导丝、内套筒、外套筒、推杆和植骨漏斗,所述内套筒与导丝配合连接,所述内套筒与外套筒滑动连接,且所述植骨漏斗的一端与外套筒的近端相连,所述植骨漏斗由大漏斗和小漏斗组成,所述大漏斗与小漏斗相连通,且所述推杆与外套筒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导丝的外壁上设有X光显影标记线。优选的,所述导丝、内套筒和外套筒的外壁上均设有刻度。优选的,所述内套筒的远端设有第一钝头,所述第一钝头远离内套筒的一侧中心处设有通孔,且所述导丝与通孔相配合。优选的,所述推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钝头和第二手柄,且所述推杆的直径与内套筒相同。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外壁上对称安装有第一手柄。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远端可以是直开口,也可以是舌形开口,其直径分为6.0mm、5.5mm、5.0mm、4.5mm、4.0mm、3.5mm、3.0mm和2.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方便,有效的降低了植骨漏斗的操作难度,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主要的是解决了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植骨的难点和避免术后并发症。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导丝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套筒结构截面图;图4为图1中的A区放大图。图中:1、导丝;11、X光显影标记线;2、内套筒;21、第一钝头;211、通孔;3、外套筒;31、第一手柄;4、推杆;41、第二钝头;42、第二手柄;5、植骨漏斗;51、大漏斗;52、小漏斗;6、刻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和4所示,一种经皮椎弓根植骨器,包括导丝1、内套筒2、外套筒3、推杆4和植骨漏斗5,所述内套筒2与导丝1配合连接,导丝1有韧性,可推送,具有导向作用,内套筒2中间为空心,可以穿过导丝1,所述内套筒2与外套筒3滑动连接,外套筒3的远端可以是直开口,也可以是舌形开口,图1中为直开口,所述植骨漏斗5的一端与外套筒3的近端相连,所述植骨漏斗5由大漏斗51和小漏斗52组成,所述大漏斗51与小漏斗52相连通,通过大漏斗51盛装碎骨头,小漏斗52的出口应与外套筒3的近端相连,用手指可以把碎骨头从大漏斗51推入小漏斗52,所述推杆4与外套筒3相匹配,内套筒2和推杆4应刚好可以穿过外套筒3,所述内套筒2的远端设有第一钝头21,所述第一钝头21远离内套筒2的一侧中心处设有通孔211,且所述导丝1与通孔211相配合,所述推杆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钝头41和第二手柄42,且所述推杆4的直径与内套筒2相同,通过设置的第一钝头21和第二钝头41可减轻对病人的损伤,设置的第二手柄42可方便医生推动推杆4,所述外套筒3的外壁上对称安装有第一手柄31,所述外套筒3的远端可以是直开口,也可以是舌形开口,其直径分为6.0mm、5.5mm、5.0mm、4.5mm、4.0mm、3.5mm、3.0mm和2.5mm,通过设置的第一手柄31拿取外套筒3,取用方便。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和2所示,所述导丝1的外壁上设有X光显影标记线11,通过X光显影标记线11使导丝1在X光下显影。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和4所示,所述导丝1、内套筒2和外套筒3的外壁上均设有刻度6,设置的刻度6便于医生观察导丝1、内套筒2和外套筒3伸入的深度。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将内套筒2套在外套筒3内,一起沿导丝1经皮椎弓根穿入到达椎体,然后抽出内套筒2,保留外套筒3在椎体内,之后将碎骨头放在外套筒3的大漏斗51内,用手指将适当的碎骨头推入小漏斗52,最后用推杆4将碎骨头沿外套筒3推入椎体里,完成植骨后,对皮肤进行缝合。上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皮椎弓根植骨器,包括导丝(1)、内套筒(2)、外套筒(3)、推杆(4)和植骨漏斗(5),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与导丝(1)配合连接,所述内套筒(2)与外套筒(3)滑动连接,且所述植骨漏斗(5)的一端与外套筒(3)的近端相连,所述植骨漏斗(5)由大漏斗(51)和小漏斗(52)组成,所述大漏斗(51)与小漏斗(52)相连通,且所述推杆(4)与外套筒(3)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椎弓根植骨器,包括导丝(1)、内套筒(2)、外套筒(3)、推杆(4)和植骨漏斗(5),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与导丝(1)配合连接,所述内套筒(2)与外套筒(3)滑动连接,且所述植骨漏斗(5)的一端与外套筒(3)的近端相连,所述植骨漏斗(5)由大漏斗(51)和小漏斗(52)组成,所述大漏斗(51)与小漏斗(52)相连通,且所述推杆(4)与外套筒(3)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椎弓根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1)的外壁上设有X光显影标记线(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椎弓根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1)、内套筒(2)和外套筒(3)的外壁上均设有刻度(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椎弓根植骨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东赵刚舒钧袁勇林丰杨建义武林张懿尹安高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