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62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其包括:折弯塑形装置,其包括通过枢轴连接的左钳柄和右钳柄以及设于所述左钳柄和右钳柄靠近其头端的折弯组件;所述左钳柄和右钳柄凸出所述枢轴外端均为延长臂且所述左钳柄和右钳柄呈X状交叉设计;测量装置,包括以枢轴为圆心的弧形固定杆和设于其中心处的角度测量组件;所述弧形固定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穿出左钳柄和右钳柄的侧壁上对应设置的开槽且二者通过旋紧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其可根据颈椎后凸角度及预估长度对对需要植入的钛笼进行折弯操作,从而使得钛笼与终板更好贴合,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
技术介绍
颈椎前路手术中,椎体次全切除后钛笼支持(固定融合)手术。术中植入钛笼多数没有塑性。常存在颈椎生理曲度和钛笼曲度不相吻合。软骨终板与钛笼交接区应力不均匀、过大,进一步骨折,容易导致钛笼沉降椎间隙塌陷,手术疗效丢失,甚至内固定失败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其可根据颈椎后凸角度及预估长度对对需要植入的钛笼进行折弯操作,从而使得钛笼与终板更好贴合,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其包括:折弯塑形装置,其包括通过枢轴连接的左钳柄和右钳柄以及设于所述左钳柄和右钳柄靠近其头端的折弯组件;所述左钳柄和右钳柄凸出所述枢轴外端均为延长臂且所述左钳柄和右钳柄呈X状交叉设计;测量装置,包括以枢轴为圆心的弧形固定杆和设于其中心处的角度测量组件;所述弧形固定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穿出左钳柄和右钳柄的侧壁上对应设置的开槽且二者通过旋紧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角度测量组件设于所述弧形固定杆的中心处且其与所述枢轴于同一中心线上。优选的,所述角度测量组件包括半圆仪、设于所述半圆仪上的指针组件和放大组件;所述半圆仪通过一连接柱与所述弧形固定杆的中心连接;所述指针组件包括指针一和指针二;其一端均起始于所述半圆仪的圆心位置且通过一活动钉固定于所述连接柱上;所述放大组件为一扇形状的放大镜片,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钉处,另一端罩设于所述半圆仪上端。优选的,所述指针一和指针二均为伸缩型的指针,其均有多节套杆套接于一体且其顶端均设有一手持柄;所述手持柄外包覆防滑硅胶垫。优选的,所述指针一、指针二分别与所述半圆仪通过磁性吸附连接;所述半圆仪的底面设置磁贴,所述指针一和指针二外壁均涂覆有磁粉。优选的,所述折弯组件包括外柱一、外柱二以及一中心柱;所述外柱一和外柱二分别安装于所述左钳柄和右钳柄的头端且相对于所述左钳柄或右钳柄可枢转;所述中心柱安装于所述左钳柄和右钳柄的枢轴处。优选的,所述外柱一和外柱二安装于同一弧线上,其与所述中心柱之间预留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放置需要折弯的钛笼。优选的,所述半圆仪的高度略低于所述中心柱、外柱一和外柱二的高度。优选的,所述旋紧组件包括一定位螺栓;所述左钳柄和右钳柄的对应位置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螺栓从所述左钳柄和右钳柄的顶壁上的定位穿入后抵在所述弧形固定杆上。优选的,所述左钳柄和右钳柄的握持端分别设于便于手持的防滑硅胶垫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技术的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通过设置折弯塑形装置和测量装置,可实现对钛笼的有效,其可根据术前患者X片设计钛笼的预弯,并可以根据术中情况微调;使其与终板更好贴合,减少应力从而减少钛笼沉降;本技术的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设置测量装置,可便于医护人员在对钛笼预弯时,可清楚反映出钛笼弯曲的弧度;本技术的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个性化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从而减少临近椎间盘退变速度。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折弯塑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折弯塑形装置;11、枢轴;12、左钳柄;13、右钳柄;14、开槽;15、防滑硅胶垫体;16、定位孔;2、测量装置;21、弧形固定杆;22、角度测量组件;221、半圆仪;222、指针组件;23、放大组件;24、连接柱;25、活动钉;2221、指针一;2222、指针二;2223、手持柄;231、放大镜片;211、弧形槽体;3、折弯组件;31、外柱一;32、外柱二;33、中心柱;34、容纳空间;4、旋紧组件;41、定位螺栓;5、钛笼;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其包括:折弯塑形装置1,其包括通过枢轴11连接的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以及设于所述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靠近其头端的折弯组件3;所述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凸出所述枢轴11外端均为延长臂且所述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呈X状交叉设计;测量装置2,包括以枢轴11为圆心的弧形固定杆21和设于其中心处的角度测量组件22;所述弧形固定杆21的左右两端分别穿出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的侧壁上对应设置的开槽14且二者通过旋紧组件4固定连接;所述角度测量组件22设于所述弧形固定杆21的中心处且其与所述枢轴11于同一中心线上。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手术医生根据术前根据颈椎后凸角度及预估长度,然后对需植入的钛笼进行相应的预弯操作;具体操作如下:先将旋紧组件4旋松,确保所述角度测量组件22可沿着所述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上的开槽14滑动即可;再将该钛笼置于所述折弯塑型装置的外柱一31和外柱二32以及中心柱33之间预留的容纳空间34内;手术医生可根据预先测得的术前颈椎后凸角度将所述测量装置2的指针组件222调整为该角度即可;然后手持所述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的手持端缓缓将其打开,由于钛笼的预弯角度一般较小,故需要在慢慢预弯的时候注意该指针组件222的指向同时读取该预弯角度,使其与术前颈椎后凸角度对应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指针组件222为伸缩式设计,手术医生可在缓慢张开所述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时根据目测使其与半圆仪221上的角度大概对应,再做调整即可;可根据需要将所述指针组件222拉伸使其与所述钛笼的两端接触且、读取实际角度并做相应的调整即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带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折弯塑形装置(1),其包括通过枢轴(11)连接的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以及设于所述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靠近其头端的折弯组件(3);/n所述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凸出所述枢轴(11)外端均为延长臂且所述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呈X状交叉设计;/n测量装置(2),包括以枢轴(11)为圆心的弧形固定杆(21)和设于其中心处的角度测量组件(22);所述弧形固定杆(21)的左右两端分别穿出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的侧壁上对应设置的开槽(14)且二者通过旋紧组件(4)固定连接;/n所述角度测量组件(22)设于所述弧形固定杆(21)的中心处且其与所述枢轴(11)于同一中心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折弯塑形装置(1),其包括通过枢轴(11)连接的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以及设于所述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靠近其头端的折弯组件(3);
所述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凸出所述枢轴(11)外端均为延长臂且所述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呈X状交叉设计;
测量装置(2),包括以枢轴(11)为圆心的弧形固定杆(21)和设于其中心处的角度测量组件(22);所述弧形固定杆(21)的左右两端分别穿出左钳柄(12)和右钳柄(13)的侧壁上对应设置的开槽(14)且二者通过旋紧组件(4)固定连接;
所述角度测量组件(22)设于所述弧形固定杆(21)的中心处且其与所述枢轴(11)于同一中心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测量组件(22)包括半圆仪(221)、设于所述半圆仪(221)上的指针组件(222)和放大组件(23);
所述半圆仪(221)通过一连接柱(24)与所述弧形固定杆(21)的中心连接;
所述指针组件(222)包括指针一(2221)和指针二(2222);其一端均起始于所述半圆仪(221)的圆心位置且通过一活动钉(25)固定于所述连接柱(24)上;
所述放大组件(23)为一扇形状的放大镜片(231),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钉(25)处,另一端罩设于所述半圆仪(221)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测量角度的颈椎钛笼弧度折弯塑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针一(2221)和指针二(2222)均为伸缩型的指针,其均有多节套杆套接于一体且其顶端均设有一手持柄(2223);
所述手持柄(2223)外包覆防滑硅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测量角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晋杨文芝陈凌强龚志强董俊杰王兵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