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白酒窖泥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48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浓香型白酒窖泥的制备工艺,属于酿酒技术领域,所述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黄泥预处理:选取黄泥,干燥后将黄泥块打散打碎,过8‑16目筛去除石块;S2菌液制备:将菌液原料混合均匀,密封恒温发酵;S3沉降收集菌体:向S2制得的菌液中添加皂土,沉降收集菌体与皂土的絮凝物;S4窖泥制备:将窖泥原料与S3制得的絮凝物混合,调整水分、拌和均匀;S5原位培养:将S4制得的窖泥放入窖池进行原位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窖泥成熟时间缩短,且品质优良,可提高新窖泥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浓香型白酒窖泥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酿酒
,具体涉及浓香型白酒窖泥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浓香型白酒酿造是在窖池中进行发酵生香的,窖泥是酿酒微生物的载体,同时积累的大量香气物质前提,赋予了浓香型白酒独特的风格。窖泥从制作到成熟再到生产应用需经历一定时间,这段时间酿酒微生物不断富集,且在生理生化反应的作用下,窖泥原料土本色、异杂味逐渐消失,香气成分不断积累。窖泥传统制备工艺一般为首先制备功能菌液,再将有益微生物以菌液的形式加入新窖泥,但菌液的添加量有限,不能完全将微生物转移至新窖泥中,且培养方法一般为露天覆盖薄膜的方式培养,营养的供给有限,造成新窖泥成熟的时间较长,品质较低。因此,一种减少发酵时间,提高产品品质的浓香型白酒窖泥的制备工艺有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浓香型白酒窖泥的制备工艺。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浓香型白酒窖泥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黄泥预处理:选取黄泥,干燥后将黄泥块打散打碎,过8-16目筛去除石块;S2菌液制备:将菌液原料混合均匀,密封恒温发酵;S3沉降收集菌体:向S2制得的菌液中添加皂土,沉降收集菌体与皂土的絮凝物;S4窖泥制备:将窖泥原料与S3制得的絮凝物混合,调整水分、拌和均匀;S5原位培养:将S4制得的窖泥放入窖池进行原位培养。进一步的,黄泥块使用筛沙机打散。进一步的,S1中,所述黄泥的塑性指数为26-32,干燥后的黄泥含水量低于10%。黄泥的塑性指数保证黄泥在添加粮糟、大曲粉等原料之后仍然保持较好的粘性,含水量的设定避免在打碎打散的过程中结块粘连机械设备。进一步的,S2中,菌液原料包括老窖泥、大曲粉、黄水、洗糟水、酵母膏、硫酸铵、酒精和沸水;优选的,菌液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老窖泥3-7份、大曲粉5-7份、黄水4-6份、洗糟水35-45份、酵母膏0.1-1份、硫酸铵0.2-0.5份、酒精1-5份、沸水10-20份,凉开水补足100份。凉开水可以替换为温开水。沸水为大气压下达到沸点的水,一般为98-100℃。凉开水为沸水自然冷却的水。进一步的,S2中,菌液制备使用的发酵容器为陶坛,发酵温度为30-35℃,发酵时间为15-30天。进一步的,S3中,皂土添加量为每100份菌液中添加0.2-1份,所述菌液为S2制得的菌液。进一步的,S4中,窖泥原料包括黄泥、窖皮泥、腐殖质、复合肥、大曲粉、底糟、粮糟和酒精;优选的,窖泥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黄泥65-75份、窖皮泥25-35份、絮凝物5-10份、腐殖质8-10份、复合肥0.1-0.7份、大曲粉5-10份、底糟1-5份、粮糟2-6份、酒精2-2.5份、菌液10-20份;S4制得的窖泥的含水量为30-35%。所述菌液的制备方法同S2中的制备方法。菌液中含有部分未利用完全的营养成分及香气成分,所以在窖泥的制备中再次添加菌液。絮凝物指的是S3中制得的全部絮凝物。窖泥皮是用黄泥拌黄水而成,使用现有技术常规的窖皮泥即可。进一步的,S4中,腐殖质为针叶林土壤腐殖质,所述复合肥包括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磷酸二氢钾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S1-S5中,使用水均为富锶矿泉水。进一步的,S5中,原位培养是指将S4制得的窖泥置于窖池底部四角,垒成斜坡状,高度在黄水线以下;S4制得的窖泥与窖池中窖泥直接接触,与糟醅用糠壳或者竹篾隔开。进一步的,S5中,原位培养的时间为60-120天。培养过程中生产工艺不变,每个发酵周期结束对窖泥取样分析,指标合格时将窖泥从窖池中挖出待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原料黄土的选择有科学的检测数据作参考,塑性指数包括了液限和塑性,是表征细粒土物理性能一个重要特征;避免了原料土选择的盲目性,对窖泥水分的调整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本专利技术以皂土絮凝功能菌液微生物,将絮凝物接种至新窖泥;较传统方式直接接种菌液而言,以絮凝物半固态接种方式接种的微生物数量更多,种类更全面。3、本专利技术添加的腐殖质为针叶林土壤腐殖质,针叶林腐殖质较其他腐殖质而言,孔隙度更高,适于微生物栖息,且活性成分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赋予窖泥有益成分。4、本专利技术所添加的水为富锶矿泉水,矿物质锶对窖泥关键微生物己酸菌的生产有促进作用,且能够增加己酸的产量。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原位培养方式,较传统的露天覆盖薄膜的培养方式而言,更不容易染杂菌,且一直有营养物质供给,在窖池中一直与有益微生物接触;从培养开始就逐渐适应窖池环境,积累香气成分和有益微生物;窖泥成熟时间缩短,且品质优良。附图说明图1为不同接种方式微生物种类对比柱形图;图2为不同接种方式微生物数量对比柱形图;图3为不同接种方式耐热芽孢菌数量对比柱形图;图4为不同腐殖质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对比柱形图;图5为不同腐殖质孔隙度对比柱形图;图6为锶对己酸菌生长的影响图;图7为锶对己酸菌己酸产量的影响图;图8为原位培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实施例1浓香型白酒窖泥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黄泥预处理:选取塑性指数为30的黄泥晒干,经测定晒干后的水分为9.2%,用筛沙机将黄泥打散打碎,并过12目筛,收集黄泥粉;S2菌液制备:以1000Kg酒坛作为生产容器,加入酵母膏5kg,再加入沸水130kg,再依次加入硫酸铵2.5kg、黄水60kg、洗糟水40kg、老窖泥50kg、大曲粉70kg、酒精16kg,搅拌均匀,再用温开水或凉开水补满酒坛,搅拌均匀,35℃恒温静置发酵15天;S3沉降收集菌体:待菌液发酵期满,像菌液中加入8kg皂土,搅拌均匀,自然沉降2个小时,沉降收集菌体与皂土的絮凝物待用;S4窖泥制备:将选择空旷场地,将700kg黄泥粉均匀平铺,再依次均匀铺上300kg窖皮泥、腐殖质100kg、絮凝物70kg、大曲粉70kg、粮糟30kg、底糟20kg、复合肥5kg,翻拌均匀,翻拌的同时均匀喷洒100kg菌液、25kg酒精;最后调整水分,使新窖泥含水量为34%;复合肥包括磷酸一铵;S5原位培养:将新窖泥堆在窖池的四个角落,高度在黄水线以下,保证新窖泥与窖池三个面的老窖泥接触,再在新窖泥上覆盖上竹篾;然后再将粮糟装满整个窖池,封窖发酵60天。实验分析一、新窖泥分别接种菌液絮凝物和菌液(S2制得的菌液,但是没有S3絮凝步骤),培养后微生物在数量上和种类的对比。如图1所示,接种絮凝物的新窖泥微生物种类为103种,显著高于接种菌液的新窖泥微生物种类36种。如图2所示,接种絮凝物的新窖泥微生物数量为4.4×109个/g,显著高于接种菌液的新窖泥微生物数量5.7×108个/g。如图3所示,接种絮凝物的新窖泥耐热芽孢杆菌数量为6.9×108个/g,显著高于接种菌液的新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浓香型白酒窖泥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黄泥预处理:选取黄泥,干燥后将黄泥块打散打碎,过8-16目筛去除石块;/nS2菌液制备:将菌液原料混合均匀,密封恒温发酵;/nS3沉降收集菌体:向S2制得的菌液中添加皂土,沉降收集菌体与皂土的絮凝物;/nS4窖泥制备:将窖泥原料与S3制得的絮凝物混合,调整水分、拌和均匀;/nS5原位培养:将S4制得的窖泥放入窖池进行原位培养。/n

【技术特征摘要】
1.浓香型白酒窖泥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黄泥预处理:选取黄泥,干燥后将黄泥块打散打碎,过8-16目筛去除石块;
S2菌液制备:将菌液原料混合均匀,密封恒温发酵;
S3沉降收集菌体:向S2制得的菌液中添加皂土,沉降收集菌体与皂土的絮凝物;
S4窖泥制备:将窖泥原料与S3制得的絮凝物混合,调整水分、拌和均匀;
S5原位培养:将S4制得的窖泥放入窖池进行原位培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黄泥的塑性指数为26-32,干燥后的黄泥含水量低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2中,菌液原料包括老窖泥、大曲粉、黄水、洗糟水、酵母膏、硫酸铵、酒精和沸水;
优选的,菌液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老窖泥3-7份、大曲粉5-7份、黄水4-6份、洗糟水35-45份、酵母膏0.1-1份、硫酸铵0.2-0.5份、酒精1-5份、沸水10-20份,凉开水补足10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2中,菌液制备使用的发酵容器为陶坛,发酵温度为30-35℃,发酵时间为15-30天。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鹏程王超凯杨泉李觅张磊陈名辉常少健郭杰李国红张惠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远鸿小角楼酒业有限公司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