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27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留在事故现场的附近的机动二轮车。机动二轮车具备:对前轮进行转舵的转舵致动器;控制转舵致动器的致动器控制部;判定本车辆是否发生了碰撞的碰撞判定部;以及判定乘员是否乘坐于本车辆的乘车判定部。在判定为发生了碰撞且判定为乘员未乘坐于本车辆的情况下,致动器控制部执行使前轮位于从中央位置偏离的位置的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二轮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二轮车。
技术介绍
例如在日本专利第5302274号中公开了包含缓冲装置组件的转向车把的安全装置,该缓冲装置组件使手把沿着碰撞的外力的方向旋转来维持前轮的原来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机动二轮车中,在事故刚发生之后乘员未乘车的状态下,需要对自行移动的车辆的行为进行控制来抑制二次受害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的方案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留在事故现场的附近的机动二轮车。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方案。(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机动二轮车具备:转舵致动器,其对前轮进行转舵;致动器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转舵致动器;碰撞判定部,其判定本车辆是否发生了碰撞;以及乘车判定部,其判定乘员是否乘坐于本车辆,其中,在判定为发生了碰撞且判定为乘员未乘坐于本车辆的情况下,所述致动器控制部执行使所述前轮位于从中央位置偏离的位置的前轮转舵步骤。根据上述方案(1),与前轮位于中央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发生碰撞事故且抑制乘员未乘车的事故车辆的自行移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留在事故现场的附近的机动二轮车。(2)在上述方案(1)中,也可以是,所述致动器控制部在所述前轮转舵步骤中控制所述转舵致动器,以使所述前轮处于成为相对于中央位置转舵了的状态的位置。根据上述方案(2),与将前轮保持在中央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车辆的直行方向的移动距离。因此,能够使机动二轮车在事故发生时留在事故现场的附近。(3)在上述方案(1)或(2)中,也可以是,所述致动器控制部在所述前轮转舵步骤中控制所述转舵致动器,以便将所述前轮的转舵角度固定。根据上述方案(3),能够抑制在车身倾斜的状态下由自动转向引起的转舵角度的增大,因此能够使机动二轮车在事故发生时留在事故现场的附近。(4)在上述方案(1)~(3)的任一个中,也可以是,所述机动二轮车具备:悬架装置,其将所述前轮相对于车架支承为能够转舵;车把,其配置成与所述悬架装置能够相对旋转;车把固定机构,其将所述车把保持在中央位置;以及车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车把固定机构,其中,所述车把控制部执行使所述车把保持在中央位置的车把固定步骤。根据上述方案(4),转向车把的外端部固定地配置在从车宽中心最远离的位置的附近。因此,在车辆翻倒时,能够抑制前围(cowl)等车身罩为了支承车身而与路面接触的情况,并使转向车把的外端部与路面抵接。由此,能够抑制车身罩与路面接触而车辆在路面上滑动的情况,并通过路面与转向车把的外端部之间的滑动阻力来使车辆快速静止。因此,能够使机动二轮车在事故发生时留在事故现场的附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提供一种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留在事故现场的附近的机动二轮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系统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4是表示由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碰撞事故即将发生的场景的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碰撞事故即将发生的场景的一例的图。图7是表示碰撞事故刚发生之后的场景的一例的图。图8是表示使车身向安全方向倾斜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图9是机动二轮车的主视图,是表示车身的倾斜与前轮的转舵方向的关系的图。图10是机动二轮车的主视图,是表示车身的倾斜与前轮的转舵方向的关系的图。图11是表示使车身倾斜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并且,有时省略这些结构的重复说明。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上下左右等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就与以下说明的车辆中的方向相同。在以下的说明使用的图中,箭头UP表示上方,箭头FR表示前方,箭头LH表示左方。<车辆整体>图1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如图1所示,机动二轮车1具备前轮悬架装置10、转向车把20、车架30、动力单元40、燃料箱50、座椅60。车架30的前端部经由前轮悬架装置10来支承前轮2。车架30在前轮悬架装置10的后方支承动力单元40、燃料箱50及座椅60。前轮悬架装置10将前轮2相对于车架30支承为能够转舵。前轮悬架装置10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车架30的前端部。前轮悬架装置10具备:将前轮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一对前叉11;以及与一对前叉11连结,且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车架30的前端部的转向杆。在前轮悬架装置10上连接有转舵致动器173。转舵致动器173支承于车架30,通过使前轮悬架装置10相对于车架30转动来对前轮2进行转舵。转向车把20是被输入由乘员进行的转向操作的转向构件。转向车把20配置在比座椅60靠前方的位置,能够相对旋转地结合于车架30的上部。转向车把20被从前轮悬架装置10机械地切离。在转向车把20上连接有反力致动器174。反力致动器174支承于车架30。反力致动器174基于转向车把20的转向角度、转向转矩等来使转向车把20旋转,由此向转向车把20施加反力转矩。动力单元40是汽油发动机等内燃机、电动机、或内燃机与电动机的组合。电动机使用由与内燃机连结的发电机发出的发电电力、或者二次电池或燃料电池的放电电力来进行动作。<车辆系统>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系统的结构图。图2所示的车辆系统100搭载于机动二轮车1。例如,车辆系统100具备车辆传感器110、周边检测装置120、驾驶操作件130、控制装置140、行驶驱动力输出装置150、制动装置160、转向装置170。这些装置、设备通过CAN(ControllerAreaNetwork)通信线等多路通信线、串行通信线、无线通信网等而相互连接。图2所示的结构只不过为一例,可以省略结构的一部分,还可以进一步追加其他的结构。车辆传感器110检测本车辆的状态。车辆传感器110包括检测前后轮各自的旋转速度的车轮速度传感器111、检测本车辆的角速度的陀螺传感器113、以及检测乘员的落座的座椅传感器114。周边检测装置120检测本车辆的周边的物体。例如,周边检测装置120包括相机121、雷达装置122及探测器123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周边检测装置120可以还具备声纳。相机121例如是利用了CCD(ChargeCoupledDevice)、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等固体摄像元件的数码相机。相机121例如周期性地反复拍摄本车辆的周边。雷达装置122向本车辆M的周边放射毫米波等电波,并检测由物体反射的电波(反射波)来至少检测物体的位置(距离及方位)。雷达装置122还可以通过FM-CW(FrequencyModulatedContinuousWave)方式来检测物体的位置及速度。探测器1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动二轮车具备:/n转舵致动器,其对前轮进行转舵;/n致动器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转舵致动器;/n碰撞判定部,其判定本车辆是否发生了碰撞;以及/n乘车判定部,其判定乘员是否乘坐于本车辆,/n在判定为发生了碰撞且判定为乘员未乘坐于本车辆的情况下,所述致动器控制部执行使所述前轮位于从中央位置偏离的位置的前轮转舵步骤。/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16 JP 2020-0054341.一种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动二轮车具备:
转舵致动器,其对前轮进行转舵;
致动器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转舵致动器;
碰撞判定部,其判定本车辆是否发生了碰撞;以及
乘车判定部,其判定乘员是否乘坐于本车辆,
在判定为发生了碰撞且判定为乘员未乘坐于本车辆的情况下,所述致动器控制部执行使所述前轮位于从中央位置偏离的位置的前轮转舵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控制部在所述前轮转舵步骤中控制所述转舵致动器,以使所述前轮处于成为相对于中央位置转舵了的状态的位置。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屉井弘明深谷和幸安部崇志前田扩户村甲子男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