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205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地下引诱组件和地上发光警示组件;所述地下引诱组件包括底部套筒(1)、活动支架(2)和木条(7);所述活动支架(2)上设有配重块安置孔(24),所述配重块安置孔(24)内部安装有配重块(6);所述地上发光警示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底部套筒(1)上的中部套筒(3)、安装于所述中部套筒(3)上的灯罩组件(4)和安装于所述灯罩组件(4)上的顶盖(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活动支架的底部和木条上均放置白蚁信息素和带传染性毒素的诱饵,一方面诱杀了更多的白蚁,同时实现地上警示装置发光警示,工作人员根据警示灯光及时更换引诱木条,大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作业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
本技术属于园林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
技术介绍
白蚁一种繁殖速度非常迅速的一种昆虫,其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对砖木结构的建筑破坏尤为严重,且在破坏时均隐藏在木结构内部,难以被发现;还容易导致堤坝被穿通,进而导致塌堤垮坝。白蚁诱杀装置是利用性信息素诱捕防治害虫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在园林内设置一定量的诱捕器,用以大量诱杀成虫,降低成虫的自然交配率,从而达到减少次代幼虫的虫口密度、保护植物免受危害的目的。现有的白蚁诱杀装置在更换引诱木条和诱杀药剂时操作比较麻烦,而且在更换的时候容易惊扰白蚁,导致白蚁不再食用诱杀剂;而且在使用诱杀装置时,一般都难以观测装置的内部是否有白蚁。因此缺乏一种诱杀更高效、诱杀剂更换更便捷且能便于发现白蚁群居的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器,通过在地下埋置地下引诱装置,在地表连接地表太阳能警示灯,用引绳将地下引诱装置和地上警示装置实现内部连接;将带有白蚁信息素和有传染性毒素的诱饵的木条的底端放置于底部套筒的底部固定盒内,在地下引诱装置的活动支架的底盘均匀放置带有白蚁信息素和有传染性毒素的诱饵,在活动支架上装入配重块,并从底部套筒的顶部装入底部套筒内,并架在木条的顶端;旋紧中部套筒和底部套筒配套的螺纹结构;将底部套筒埋在地下,即可完成整个装置的安装过程。当需要更换木条时,只需拧开中部套筒和底部套筒配套的螺纹结构即可方便的更换;在木条受白蚁侵蚀时,随着木条的逐渐变短,活动支架会随着配重块和活动支架本身的重力作用在底部套用的内壁向下滑动,在白蚁侵蚀木条到一定程度,活动支架接近底部套筒最底端时引绳处于拉直状态,同时将隔垫牵出太阳能电池板,这时地上警示组件的电源接通,灯泡开始发亮,地上警示装置发光警示,园林工作人员看到后方便及时更换木条,这样减轻了园林专业工作人员的作业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传统白蚁诱杀装置诱杀效率低、诱杀剂更换麻烦、且难以发现白蚁群居活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地下引诱组件和地上发光警示组件;所述地下引诱组件包括安装于地下的底部套筒、可活动安装在所述底部套筒内部的活动支架和直立安置于所述活动支架下且可将所述活动支架撑起的木条;所述活动支架上设有配重块安置孔,所述配重块安置孔内部安装有配重块;所述地上发光警示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底部套筒上的中部套筒、安装于所述中部套筒上的灯罩组件和安装于所述灯罩组件上的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底部安装有电池和灯泡,所述电池的侧面安有可滑动的隔垫;所述活动支架的顶部和所述隔垫上分别设有用于引绳穿过连接所述地下引诱组件和地上发光警示组件的下穿绳孔和上穿绳孔。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套筒包括安装于其底部的底盖、设置于其侧壁的槽口、设置于所述槽口一侧的槽刃和设于所述底部套筒顶部的内壁的顶螺纹。进一步地,所述底盖和底部套筒的侧壁均设置有多个进蚁孔。进一步地,所述底盖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木条的底部固定盒。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架包括底盘、安装在所述底盘内壁的支脚、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方和支脚外围的顶盘。进一步地,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分隔条,用于将底盘上白蚁信息素和带传染性毒素的诱饵均匀分置在多个区域内。进一步地,所述底盘上设有通孔,用于白蚁进出,作为白蚁上下爬走的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灯罩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中部套筒顶部外缘的外部灯罩和安装在该外部灯罩内部的内部透明罩。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通过在地下埋置地下引诱装置,在地表连接地表太阳能警示灯,用引绳将地下引诱装置和地上警示装置实现内部连接,具体地,在地下引诱装置的底部套筒内安装有白蚁信息素和有传染性毒素的诱饵的木条和活动支架,在活动支架上装入配重块,并从底部套筒的顶部装入底部套筒内,并架在木条的顶端,将引绳依次穿过活动支架的下穿线孔、地上警示装置的中部套筒、内部灯罩和顶盖隔垫上的上穿绳孔,并打结固定;旋紧中部套筒和底部套筒配套的螺纹结构,将底部套筒埋在地下,在木条受白蚁侵蚀时,随着木条的逐渐变短,活动支架会随着配重块和活动支架本身的重力作用在底部套用的内壁向下滑动,在白蚁侵蚀木条到一定程度,活动支架接近底部套筒最底端时引绳处于拉直状态,同时将隔垫牵出太阳能电池板,这时地上警示组件的电源接通,灯泡开始发亮,地上警示装置发光警示,一方面诱杀了更多的白蚁,另一方当面使得园林工作人员容易发现有白蚁群居的地方并及时更换引诱木条,这样大大的减轻了园林专业工作人员的作业量,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通过在底部套筒的活动支架上安置配重块,在木条受白蚁侵蚀时随着木条的逐渐变短,配重块在其自然向下的重力作用下带动活动支架向下滑动,为活动支架在底部套筒内的活动提供了动力。(3)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通过在中部套筒的底部外壁和底部套筒的顶部内壁设置配套的螺纹结构。一方面,使得中部套筒和底部套筒的灵活安拆,方便了底部套筒内引诱木条的更换和白蚁信息素和诱杀诱饵的更换,解决了传统白蚁诱杀装置内置引诱木条更换麻烦的问题;另一方面,和传统的白蚁诱杀装置相比该装置简易,更换木条时便利不会影响白蚁的正常取食,不会惊扰白蚁,实用性高。(4)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通过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池蓄电从而为该装置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使得该装置在白天和黑夜均能实现发光警示作用。(5)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采用内外两层灯罩设计,具体地,内部灯罩采用内部透明罩可使灯泡的光更加聚集,外部灯罩采用镂空的花纹设置,可将内部透明灯罩聚集的光束放大投影到装置的外周,放在园林内既美观又容易被灭蚁工作人员发现,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6)底部套筒1的侧壁设置槽口和三角槽刃,可在拆卸整个装置时快速切割底部套筒周围的野草和杂物,便于将地下引诱装置取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的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的顶盖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的底部套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的底部套筒的顶螺纹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的中部套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的活动支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的图2中A的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的内部透明罩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的图2中B的放大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引诱组件和地上发光警示组件;/n所述地下引诱组件包括安装于地下的底部套筒(1)、可活动安装在所述底部套筒(1)内部的活动支架(2)和直立安置于所述活动支架(2)下且可将所述活动支架(2)撑起的木条(7);/n所述活动支架(2)上设有配重块安置孔(24),所述配重块安置孔(24)内部安装有配重块(6);/n所述地上发光警示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底部套筒(1)上的中部套筒(3)、安装于所述中部套筒(3)上的灯罩组件(4)和安装于所述灯罩组件(4)上的顶盖(5),所述顶盖(5)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55),底部安装有电池(51)和灯泡(52),所述电池(51)的侧面安有可滑动的隔垫(53);/n所述活动支架(2)的顶部和所述隔垫(53)上分别设有用于引绳穿过连接所述地下引诱组件和地上发光警示组件的下穿绳孔(25)和上穿绳孔(5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引诱组件和地上发光警示组件;
所述地下引诱组件包括安装于地下的底部套筒(1)、可活动安装在所述底部套筒(1)内部的活动支架(2)和直立安置于所述活动支架(2)下且可将所述活动支架(2)撑起的木条(7);
所述活动支架(2)上设有配重块安置孔(24),所述配重块安置孔(24)内部安装有配重块(6);
所述地上发光警示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底部套筒(1)上的中部套筒(3)、安装于所述中部套筒(3)上的灯罩组件(4)和安装于所述灯罩组件(4)上的顶盖(5),所述顶盖(5)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55),底部安装有电池(51)和灯泡(52),所述电池(51)的侧面安有可滑动的隔垫(53);
所述活动支架(2)的顶部和所述隔垫(53)上分别设有用于引绳穿过连接所述地下引诱组件和地上发光警示组件的下穿绳孔(25)和上穿绳孔(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用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套筒(1)包括安装于其底部的底盖(11)、设置于其侧壁的槽口(13)、设置于所述槽口(13)一侧的槽刃(14)和设于所述底部套筒(1)顶部的内壁的顶螺纹(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启洋郑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起洋白蚁防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