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涌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84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4:23
本申请涉及河涌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涌支护结构,包括河床、位于河床两侧且倾斜朝外延伸的边坡、位于边坡远离河床一侧的河岸以及设置于边坡与河床之间的支护结构,每个支护结构均包括若干插设于边坡与河床连接处的预制砼管以及若干预制砼杆,其中,预制砼管沿河床延伸方向布置,并且相邻的两个预制砼管之间前后相接触,相邻的两个预制砼管之间的迎水面一侧插设有预制砼杆,并且每个预制砼杆均与相对应的两个预制砼管相接触。本申请能够为了降低施工困难,缩短施工周期。缩短施工周期。缩短施工周期。

A river suppor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涌支护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河涌支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涌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河涌是指比较小的河流或溪流、支汊等,还有是指没有河口以及河源的河道或两头设闸的一段河道等。
[0003]在河涌整治中,河涌断面常用到复式断面的型式,一般的复式断面底部为挡墙。挡墙的筑造通常需要先对河涌进行施工导流,将河水进行隔开,再进行开挖以及筑造。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施工导流的步骤较为复杂,导致存在施工困难以及施工慢等问题;因此,可作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降低施工困难,缩短施工周期,本申请提供一种河涌支护结构。
[0006]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河涌支护结构,包括河床、位于河床两侧且倾斜朝外延伸的边坡、位于边坡远离河床一侧的河岸以及设置于边坡与河床之间的支护结构,每个所述支护结构均包括若干插设于边坡与河床连接处的预制砼管以及若干预制砼杆,其中,所述预制砼管沿河床延伸方向布置,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砼管之间前后相接触,相邻的两个预制砼管之间的迎水面一侧插设有所述预制砼杆,并且每个所述预制砼杆均与相对应的两个预制砼管相接触。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护结构能够对河涌的结构形成支护作用,降低河水对边坡的破坏速度,达到河涌整治的目的,并且由于预制砼管以及预制砼杆均为预制件,并通过打桩设备打入至边坡与河床的连接处,无需在施工前进行施工导流,并且无需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回填,使得施工难度降低,从而缩短施工周期。
[0009]可选的,每个所述支护结构顶部均设有压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顶能够使得预制砼管的位置更加稳定,使得沿河床延伸方向前后相邻的两个预制砼管之间能够保持紧密接触状态,避免边坡的水土由预制砼管之间的缝隙流走,从而增强支护结构对河涌结构的支护作用。
[0011]可选的,每个所述河岸顶面均由下至上依次填设有细砂层、石渣层以及石粉层。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细砂层、石渣层以及石粉层能够对河岸的顶面形成保护作用,降低雨水对河岸的冲刷,从而实现对河涌结构的保护作用。
[0013]可选的,每个所述边坡上均设有护坡结构。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坡结构能够降低雨水对边坡表面所形成的冲刷,以减缓边坡的水土流失。
[0015]可选的,每个所述护坡结构均包括若干插设于边坡内的锚杆、铺设于边坡上的三维植被网以及设置于三维植被网上的植被层,其中,每个所述锚杆顶端均与三维植被网相
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维植被网以及植被层均能够降低雨水对边坡的冲刷,使得边坡的土体不易于随水体流入河床,从而达到对河涌的结构进行保护的目的。
[0017]可选的,每个所述支护结构的背水面一侧贴合设置有土工布。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护结构发生形变导致相邻的两个预制砼管之间出现间隙时,土工布能够对相邻的两个预制砼管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使得边坡的土体不易于随水体流入河道,降低河床的淤积。
[0019]可选的,每个所述预制砼管内均预埋有钢筋层。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层能够使得预制砼管具有更好的刚度。
[0021]可选的,每个所述预制砼管的外径均为800mm,并且每个所述预制砼管的厚度均为80mm。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砼管为空心结构的预制件,不仅能够加快施工速度,并且能够降低对现状图的干扰。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支护结构能够对河涌的结构形成支护作用,降低河水对边坡的破坏速度,达到河涌整治的目的,并且由于预制砼管以及预制砼杆均为预制件,并通过打桩设备打入至边坡与河床的连接处,无需在施工前进行施工导流,并且无需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回填,使得施工难度降低,从而缩短施工周期;
[0025]压顶能够使得预制砼管的位置更加稳定,使得沿河床延伸方向前后相邻的两个预制砼管之间能够保持紧密接触状态。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护结构的剖视图。
[0028]图3是图1中A的放大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河床;2、边坡;3、河岸;31、细砂层;32、石渣层;33、石粉层;4、支护结构;41、预制砼管;42、预制砼杆;5、压顶;6、护坡结构;61、锚杆;62、三维植被网;63、植被层;7、土工布;8、钢筋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河涌支护结构。
[0032]参照图1,河涌支护结构包括河床1、边坡2、河岸3以及支护结构4,其中,边坡2含有两个,两个边坡2分别位于河床1的两侧,两个边坡2均倾斜朝外延伸布置,并且两个边坡2的顶部间距大于两个边坡2的底部间距,两个边坡2底部的边缘分别与河床1两侧的边缘相连接,河岸3含有两个,两个河岸3分别位于两个边坡2远离河床1的一侧,并且两个河岸3内侧的边缘分别与两个边坡2顶部边缘相连接,以共同形成一河涌;支护结构4含有两个,两个支护结构4分别设置于两个边坡2与河床1的连接处,以对河涌的结构形成支护作用,降低河水对边坡2的破坏速度,达到河涌整治的目的。
[0033]参照图1、2,具体地,每个支护结构4均包括若干预制砼管41以及若干预制砼杆42,其中,预制砼杆42为横截面的三角形的杆状体结构,预制砼管41为圆管状结构,并且预制砼管41的外径为800mm,预制砼管41的厚度均为80mm;多个预制砼管41沿河床1的延伸方向布置,每个预制砼管41均通过打桩设备竖直打入至边坡2与河床1的连接处,并且沿河床1延伸方向前后相邻的两个预制砼管41之间前后相接触;沿河床1延伸方向前后相邻的两个预制砼管41之间的迎水面一侧通过打桩设备竖直打入上述预制砼杆42,并且每个预制砼杆42均与相对应的两个预制砼管41相接触,使得多个预制砼管41以及多个预制砼杆42共同形成一支护结构4结构,降低河水对边坡2的冲刷,以实现对河涌结构的支护作用,同时,由于预制砼管41以及预制砼杆42均为预制件,并通过打桩设备打入至边坡2与河床1的连接处,无需在施工前进行施工导流,并且无需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回填,使得施工难度降低,从而缩短施工周期。
[0034]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护结构4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压顶5,压顶5为C15混凝土浇筑成型,能够使得预制砼管41的位置更加稳定,使得沿河床1延伸方向前后相邻的两个预制砼管41之间能够保持紧密接触状态,避免边坡2的水土由预制砼管41之间的缝隙流走,从而增强支护结构4对河涌结构的支护作用。
[0035]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河岸3的顶面均由下至上依次填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涌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河床(1)、位于河床(1)两侧且倾斜朝外延伸的边坡(2)、位于边坡(2)远离河床(1)一侧的河岸(3)以及设置于边坡(2)与河床(1)之间的支护结构(4),每个所述支护结构(4)均包括若干插设于边坡(2)与河床(1)连接处的预制砼管(41)以及若干预制砼杆(42),其中,所述预制砼管(41)沿河床(1)延伸方向布置,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砼管(41)之间前后相接触,相邻的两个预制砼管(41)之间的迎水面一侧插设有所述预制砼杆(42),并且每个所述预制砼杆(42)均与相对应的两个预制砼管(41)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涌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护结构(4)顶部均设有压顶(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涌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河岸(3)顶面均由下至上依次填设有细砂层(31)、石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颖尹华英郭健锋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