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及自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40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包括呈条状的拦沙主体,拦沙主体上开有输沙槽,输沙槽由拦沙主体的一侧向另一侧倾斜贯通延伸,且输沙槽一端在拦沙主体的一侧形成大口,输沙槽在拦沙主体的另一侧形成小于所述大口的小口,大口的底部高度低于小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防止泥沙从海岸高处向低处流失,还能使泥沙从低处向高处沉积,实现沙质海岸的防侵蚀和自修复。蚀和自修复。蚀和自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及自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沙质海岸的防侵蚀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及自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70%左右的沙质海岸线存在海岸侵蚀现象,其本质是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岸泥沙的流失大于沉积的过程。其原因是海岸从海域至陆域的地带高程逐步提高,在风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水流挟沙易使泥沙从高处流失至低处,而较难从低处沉积至高处。
[0003]海岸侵蚀对海岸生态环境和人民财产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为减少海岸侵蚀的破坏,传统保护措施包括修建海堤、丁坝、潜坝或人工补沙等方式。近年来,关于海岸防侵蚀,也有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921906682.7、名称为防止海岸侵蚀用流失沙捕集装置以及申请号为201611251030.5、名称为防护海岸侵蚀的活动式透水丁坝结构及施工方法等现有技术,这些现有技术与传统潜坝类似,通过结构拦截作用减缓泥沙从高处流失至低处,解决了防止海岸进一步侵蚀的问题。
[0004]但两者结构同样仅具备高处泥沙的拦截作用,泥沙仍难以从低处沉积至高处,故对于已经受侵蚀的海岸,需要通过人工补沙的方式进行修复,加大了海岸修复的成本。因此,研发一种防止沙质海岸进一步侵蚀的同时还能促进沙质海岸自我修复的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及自修复方法,不仅能防止泥沙从海岸高处向低处流失,还能使泥沙从低处向高处沉积,实现沙质海岸的防侵蚀和自修复。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包括呈条状的拦沙主体,拦沙主体上开有输沙槽,输沙槽由拦沙主体的一侧向另一侧倾斜贯通延伸,且输沙槽一端在拦沙主体的一侧形成大口,输沙槽在拦沙主体的另一侧形成小于所述大口的小口,大口的底部高度低于小口。
[0008]优选地,输沙槽的槽体具有弧形段和平直段,大口依次经弧形段、平直段与小口衔接,弧形段的槽底向着拦沙主体底部内凹。
[0009]优选地,弧形段的为圆弧段,该圆弧段的圆心角为60
°

[0010]优选地,输沙槽的水平横截面呈梯形。
[0011]优选地,输沙槽顶部贯穿拦沙主体,并在拦沙主体顶部形成敞口。
[0012]优选地,输沙槽底部的厚度沿大口向着小口的方向由薄变厚。
[0013]优选地,拦沙主体上开有贯通拦沙主体的锚固孔,锚固孔的轴向为竖向。
[0014]优选地,锚固孔内配有竖向延伸的锚固桩。
[0015]优选地,输沙槽为两个以上,沿着拦沙主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于拦沙主体;锚固孔位于相邻两输沙槽之间的拦沙主体上。
[0016]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方法,采用所述的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先将拦沙主体置于沙质海岸,其布置方向满足:
[0017]拦沙主体沿着沙质海岸的海岸线方向延伸,且输沙槽的大口朝向沙质海岸的海域一侧,输沙槽的小口朝向沙质海岸的陆域一侧;
[0018]再固定拦沙主体。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结构铺设在海滩后,当水流从海域流向陆域时(也即风浪吹向陆域时),输沙槽的倾斜配置,能够利于导入水流,且利用输沙槽一端槽口大,另一端槽口小的形式,使输沙通道断面尺寸较大的一侧朝向海域,较小的一侧朝向陆域,当水流通过断面尺寸逐渐缩窄的通道时流速会逐渐增大(也即束流作用),从而增强水流的挟沙能力;相反的,当水流从陆域流向海域时(也即退浪时),因本专利技术结构靠近陆域的一侧高于沙滩且形成竖坎,具有拦沙作用,泥沙不易从本专利技术结构的陆域一侧流失至海域一侧。
[0021]因输沙槽与海滩衔接处的底部轮廓为有利于水流通过的圆弧曲线,泥沙在水流作用下推移质向前进入输沙槽。通过上述过程的反复作用,解决了在风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水流挟沙易使泥沙从高处流失至低处,而较难从低处沉积至高处的问题;相反可使泥沙易从低处沉积至高处,而较难从高处流失至低处,从而实现一方面防止沙质海岸在风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侵蚀,另一方面促进已经出现侵蚀现象的沙质海岸的自我修复。
[0022](2)本专利技术配置的弧形段和平直段,可使进入输沙槽的推移质在逐渐增强挟沙能力的水流作用下,沿输沙槽底部的弧形段圆弧曲线逐步向前抬高,其该配置更利于泥沙进入输沙槽,再进入输沙槽平直段,进而穿过输沙槽,沉积于本专利技术结构靠近陆域的一侧;
[0023](3)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洁,制作方便,施工安装简便,与海滩的融合度高,造价不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的平面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的剖面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多级铺设应用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多级铺设应用的立体图。
[0028]图中:1、拦沙主体;2、输沙槽;21、大口;22、小口;23、敞口;24、弧形段;25、平直段;3、锚固孔;4、锚固桩。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如图1

4所示的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包括呈条状的拦沙主体,拦沙主
体上开有输沙槽,输沙槽由拦沙主体的一侧向另一侧倾斜贯通延伸,且输沙槽一端在拦沙主体的一侧形成大口,输沙槽在拦沙主体的另一侧形成小于所述大口的小口,大口底部的高度低于小口。
[0031]通过倾斜配置的输沙槽以及大口和小口的配置,水流因进入小口而增速,从而增强水流的挟沙能力,且低处的泥沙更易进入大口,从而实现低处的泥沙易输送自高处,而高处的泥沙不易流失至低处,防止沙质海岸侵蚀;同时低处的泥沙逐步沉积于高处,实现海滩的自我修复。
[0032]作为一个优选的方式,本实施例的输沙槽的槽体具有弧形段和平直段,大口依次经弧形段、平直段与小口衔接,弧形段的槽底向着拦沙主体底部内凹。弧形段的弧形配置,更利于低处的泥沙进入大口后而进入输沙槽,不至于被拦沙主体阻挡;平直段位于高处,更利于沉积泥沙,并在高处与挡沙主体共同形成竖坎,阻挡高处的泥沙向低处流失。具体是,本例的弧形段的为圆弧段,该圆弧段的圆心角为60
°
。输沙槽的水平横截面呈梯形。
[0033]更进一步,为使水流更易流入输沙槽,本实施例的输沙槽顶部贯穿拦沙主体,并在拦沙主体顶部形成敞口,如此,水流、泥沙在输沙槽内更易流动。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条状的拦沙主体,拦沙主体上开有输沙槽,输沙槽由拦沙主体的一侧向另一侧倾斜贯通延伸,且输沙槽一端在拦沙主体的一侧形成大口,输沙槽在拦沙主体的另一侧形成小于所述大口的小口,大口的底部高度低于小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输沙槽的槽体具有弧形段和平直段,大口依次经弧形段、平直段与小口衔接,弧形段的槽底向着拦沙主体底部内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弧形段的为圆弧段,该圆弧段的圆心角为6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输沙槽的水平横截面呈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输沙槽顶部贯穿拦沙主体,并在拦沙主体顶部形成敞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质海岸防侵蚀自修复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昂秦茂洁王帅钟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