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头板拼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54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48
一种床头板拼接结构,床头板包括上床头框和下床头框上下叠合,上、下床头框的背面均形成有容置腔,各容置腔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连接板条,同一侧的上下两个两连接板条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板条之间通过一连接杆进行连接,至少一个床头框中的两连接板条的长度小于容置腔的宽度,下床头框的顶沿的中部处连接有一可抵挡在上床头框底沿后方的抵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床头板拆分为两个床头框以减小体积,且两个床头框之间组装拆解方便,床头框背侧形成容置腔可使床体拆解后均收纳其中,使床架整体便于包装及运输。使床架整体便于包装及运输。使床架整体便于包装及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床头板拼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床架,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床头板拼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床的床头板大多为整板式结构,尤其是具有软靠的床头,这类床头板体积大,重量比较重,拆装、搬运都不方便,特别是运输时占用空间大,物流成本高,已经不适应市场的要求。
[0003]再者,一般床的包装和运输,是将床头、侧板、床尾、横支杆、床脚等部件拆离后分别打包,置于包装箱内,由于侧板比较长,各构件都较大且在拆解后呈零散状态,需要占据过多空间,使得运输空间较大,而且需要使用较大的包装箱。同时,由于拆分后的杆架及部件较多,尺寸也不同,需要分开多个包装箱进行包装,包装成本高。在包装运输时,单位集装柜可运输的床数目较少,增加运输成本,对出口企业而言,其运输成本过高。
[0004]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21959197.1的一种床头板打断结构,如图1所示,其床头板2'由上床头板21'和下床头板22'两部分连接组成,上床头板21'通过螺固件3'与下床头板22'可拆分连接,上、下床头板的背面在连接处设有起增强连接作用的支撑杆4'。上床头板21'的底沿211'和下床头板22'的顶沿221'上需要设有多个与螺固件3'配合的锁孔,需要依次进行螺接以实现上床头板21'与下床头板22'的连接,同时再通过支撑杆4'的两端分别锁固在上床头板21'和下床头板22'上。支撑杆4'通常锁固在上床头板21'和下床头板22'的龙骨上,或是锁固在锁固在上、下床头板的两侧边框上。对于上述连接方式,为实现上床头板21'和下床头板22'的连接,需要保证上床头板21'的底沿211'和下床头板22'的顶沿221'的厚度及宽度,以对应设置多个螺孔满足连接,连接时还需要一一进行螺接。另外,对于设置龙骨以实现支撑杆4'的连接,这就需要在上床头板21'和下床头板22'内设置龙骨,增加了材料及加工成本,同时,龙骨需要一定的厚度得以实现螺接,龙骨在上床头板21'和下床头板22'内腔内会占据一定体积空间,影响上床头板21'和下床头板22'容腔的使用,床架拆解后各部件的单独包装,将会增加运输时的占用空间。如果是将支撑杆4'锁固在上、下床头板的两侧边框上,侧边框需要满足一定的厚度,需要增加多个螺孔,令侧边框受限,侧边框需要加宽加厚,增加了床头板的材料成本,也增加了组装工序。
[0005]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床头板的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头板拼接结构,床头板拆分为两个床头框以减小体积,且两个床头框之间组装拆解方便,床头框背侧形成容置腔可使床体拆解后均收纳其中,使床架整体便于包装及运输。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8]一种床头板拼接结构,床头板包括上床头框和下床头框上下叠合,上、下床头框的
背面均形成有容置腔,各容置腔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连接板条,同一侧的上下两个连接板条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板条之间通过一连接杆进行连接,至少一个床头框中的两连接板条的长度小于容置腔的宽度,下床头框的顶沿的中部处连接有一可抵挡在上床头框底沿后方的抵挡块。
[0009]进一步,上、下床头框分别包括有靠板,靠板外周边向后形成的侧边板围合成侧边框,连接板条分别连接在位于两侧的侧边板的内侧处。
[0010]进一步,上床头框的容置腔两侧的底部分别连接有一段上连接板条,下床头框容置腔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下连接板条,上连接板条和下连接板条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螺孔,连接杆上设有多个螺孔,通过螺钉将连接杆同时连接在上连接板条和下连接板条上。
[0011]进一步,连接杆位于上、下床头框中两侧的侧边板的内侧,上床头框的底沿和下床头框的顶沿中在连接板条处内退形成供连接杆贴合至连接板条上的内退段。
[0012]进一步,上、下床头框为矩形,上床头框中位于下侧边的侧边板形成底沿,下床头框中位于上侧边的侧边板形成顶沿,上床头框的底沿和下床头框的顶沿的外侧面与上连接板条或下连接板条的外侧面齐平。
[0013]进一步,上连接板条和下连接板条与连接杆连接后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容置腔的厚度。
[0014]进一步,上、下床头框包括铁质或金属的框架中连接有靠板,抵挡块焊接在下床头框的顶沿上,连接板条通过焊接或锁固连接在上、下床头框中容置腔的两侧。
[0015]进一步,床头的前侧连接有床体,床体包括床尾及活动连接在床头与床尾之间两呈平行的侧板,侧板包括两个侧板单元进行活动连接,两侧板之间支撑有多根横支杆,侧板两端连接有床脚,从两侧板之间分离出的横支杆,侧板拆分后的侧板单元、床脚分别在拆解后一起收纳至上、下床头框背面的容置腔中。
[0016]进一步,同一侧板的两侧板单元在连接处通过一连接块进行连接,连接块下方连接有一床支脚,两侧的连接块之间架设连接一中部横杆,床尾与下床头框之间连接有一中部纵杆,中部纵杆包括两纵支杆在中部连接,中部横杆架设在中部纵杆中部处,中部横杆的中部通过一连接件固定在中部纵杆上方。
[0017]进一步,中部横杆的中部设有一定位孔,连接件为一几字型扣件,其包括一盖合在中部横杆上的扣片,扣片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可锁接在纵支杆上的侧片,扣片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一可插入限位在定位孔中的插脚。
[0018]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床头板包括上、下床头框叠合组成,上、下床头框的背面均形成有容置腔,且上、下床头框之间通过两侧连接杆即可实现将上、下床头框进行连接组合,组装拆装方便、且不影响容置腔的使用。同时,床体拆分后的各部件可全部收纳到容置腔内,使整床在运输时,包装体积大大较小,单位集装柜可以容纳更多的床,从而节省运输空间,进而节省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的一床头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床头板背侧);
[0022]图4为本技术中床头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3]图5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床体中的中部横杆进行分解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7]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床头板拼接结构,床头板包括上床头框1和下床头框2上下拼搭叠合,上、下床头框1、2的背面均形成有容置腔11、21,上、下床头框中容置腔11、2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连接板条,令同一侧的上下两个两连接板条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板条之间通过一连接杆3进行连接。同时,可令至少一个床头框中的两连接板条的长度小于容置腔的宽度,以便于容置腔有充足空间放置床体拆解出的杆件。本实施例中,令上床头框1中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头板拼接结构,床头板包括上床头框和下床头框上下叠合,其特征在于:上、下床头框的背面均形成有容置腔,各容置腔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连接板条,同一侧的上下两个连接板条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板条之间通过一连接杆进行连接,至少一个床头框中的两连接板条的长度小于容置腔的宽度,下床头框的顶沿的中部处连接有一可抵挡在上床头框底沿后方的抵挡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头板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下床头框分别包括有靠板,靠板外周边向后形成的侧边板围合成侧边框,连接板条分别连接在位于两侧的侧边板的内侧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床头板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床头框的容置腔两侧的底部分别连接有一段上连接板条,下床头框容置腔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下连接板条,上连接板条和下连接板条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螺孔,连接杆上设有多个螺孔,通过螺钉将连接杆同时连接在上连接板条和下连接板条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床头板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杆位于上、下床头框中两侧的侧边板的内侧,上床头框的底沿和下床头框的顶沿中在连接板条处内退形成供连接杆贴合至连接板条上的内退段。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床头板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下床头框为矩形,上床头框中位于下侧边的侧边板形成底沿,下床头框中位于上侧边的侧边板形成顶沿,上床头框的底沿和下床头框的顶沿的外侧面与上连接板条或下连接板条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伟亮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文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