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发的扶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79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14
一种沙发的扶手结构,沙发包括座椅部及设置在座椅部侧边的扶手部,扶手部可翻动连接在一转动架外侧,转动架通过一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于座椅部底面,带动扶手部相对座椅部旋转,转动架中与扶手部连接的一侧上连接有至少一支撑脚,支撑脚的底部设有万向轮,转动架转动后带动扶手部位于座椅部前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增进传统沙发扶手的使用功能,且结构简单,操作起来十分轻便、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发的扶手结构
本技术涉及家具用品的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沙发的扶手结构。
技术介绍
沙发是一种极为普及的家具,传统沙发只有一般座椅的功能,使用比较单一,随着人们生活的多元化,单纯只有座椅功能的沙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开发沙发的其它用途成为本领域发展、创新的方向,比如一种兼具有座椅和床功能的多用途沙发,这类沙发的座椅采用双层结构,叠加在一起时作为一般座椅使用,翻转打开则可作为床使用,又比如沙发的靠背可向外翻转,打开后使靠背与座椅平齐则可用作床使用。对于沙发的扶手结构通常只是设置在沙发座椅部的两侧作为扶手使用,功能单一。本申请人拥有的专利号为201320024532.X的“沙发椅扶手旋转结构”专利案中,其可将沙发扶手直接通过旋转后与座椅配合在一起组成一种可以供使用者躺、卧,休息的结构。但是上述扶手旋转结构中,活动设置在座椅架上的扶手架可相对座椅架旋转,而扶手架需要由底支架连接在座椅架上,底支架通过一连接结构与座椅架组成可转动的连接,在连接上仅通过两个固定的连接点(连接结构中的枢孔和导向结构中的固定销),所以在座椅架下方还需要设置支撑扶手架的支撑杆件,这样就使座椅架整体结构更加复杂。再者,支撑杆件位于扶手架的底支架下方,沙发支脚需要安装到支撑杆件上,这样就大大限定了沙发支脚的装配,在安装上也会带来不便,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沙发的扶手结构,可增进传统沙发扶手的使用功能,且结构简单,操作起来十分轻便、灵活。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沙发的扶手结构,沙发包括座椅部及设置在座椅部侧边的扶手部,扶手部可翻动连接在一转动架外侧,转动架通过一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于座椅部底面,带动扶手部相对座椅部旋转,转动架中与扶手部连接的一侧上连接有至少一支撑脚,支撑脚的底部设有万向轮,转动架转动后带动扶手部位于座椅部前方。进一步,转动架中连接扶手部的外侧边的两端上分别连接有一支撑脚,两支撑脚之间通过一横支杆连接后形成一支脚架,横支杆下方设有两个万向轮。进一步,转动架中连接扶手部的侧端上连接有至少两个可转动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在一转动耳片的外端形成一连接片,扶手部连接在连接片上。进一步,转动耳片通过一转轴连接在转动架的侧端上,转轴的内侧设有一挡块,连接片在转动耳片的内端被档于挡块下方时呈立起状态,连接片向转动架方向转动后下压在挡块上。进一步,连接结构为一摆杆,摆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枢接在座椅部底面和转动架上。进一步,摆杆的一端枢接至座椅部底面,转动架上设有与摆杆另一端连接的带穿孔的枢座。进一步,转动架中设有一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由固定销与滑槽组成,滑槽水平横向设于转动架上,固定销穿过滑槽后固定在座椅部底面上。进一步,座椅部包括在座椅底板上连接坐垫,转动架可转动连接于座椅底板上,座椅底板的底面上连接有沙发支脚。进一步,扶手部为一扶手靠垫,转动架中形成供扶手靠垫下翻转后水平放置的支撑空间,扶手靠垫在转动后位于坐垫前方,扶手靠垫向下翻转呈水平后与坐垫平齐,并与坐垫之间形成无缝连接。进一步,扶手部位于座椅部的两侧,座椅部后方连接有可倚靠的靠背部,靠背部在下翻后呈水平,并拼接于座椅部后方。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可通过转动架将沙发的扶手部转动至沙发座椅部的前方,这样就可加大沙发椅面积,增进传统扶手的使用功能。本技术结构简单,转动架中设置有可推动的支撑脚,可令整个转动架在座椅部底面的支撑稳固,配合万向轮,可使推动过程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操作起来十分轻便、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状态的立体结构图(显示沙发椅底面);图3为本技术第一状态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A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状态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状态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状态的立体结构图(显示沙发椅底面);图8为本技术第二状态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8A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状态的仰视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三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三状态的立体结构图(显示沙发椅底面);图12为本技术第三状态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三状态的仰视图;图14为本技术第四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第四状态的立体结构图(显示沙发椅底面);图16为本技术第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沙发的扶手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沙发椅未进行变形,作为沙发使用的第一种状态,沙发椅包括座椅部1、靠背部2及扶手部3,扶手部3位于座椅部1的侧边。本实施例中的沙发包括两块拼接的座椅部1,各座椅部1后方连接有靠背部2,靠背部立起时作为倚靠的靠背,令靠背部2可下翻后呈水平放置,拼接于座椅部1后方以增大沙发的面积,扶手部3则位于座椅部1的两侧。本技术中,令扶手部3可翻动连接在一转动架4外侧,转动架4通过一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于座椅部1底面,从而带动扶手部3相对座椅部旋转。本实施例中,转动架4为一框架体,座椅部1可包括在一座椅底板11上方连接坐垫12,转动架4可转动连接于座椅底板11上,在座椅底板11下表面连接有多个支撑沙发椅的沙发支脚13,令沙发支脚13避开转动架4的转动空间设置。连接结构为一摆杆5,摆杆的两端界定为第一端51与第二端52,该第一、第二端51、52分别可转动的枢接在座椅底板11底面和转动架4上。本实施例中摆杆5的第一、第二端51、52上各设有枢孔,第一端51可通过一销钉穿过第一端51上的枢孔后枢接至座椅底板11上设有枢孔111中,转动架4上设有与第二端52连接的带穿孔的枢座41,第二端52枢接在枢座41上。进一步,转动架4中还设有一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由固定销43与滑槽42组成,滑槽42水平横向设于转动架4上,固定销43从下至上穿过滑槽42后固定在座椅底板11设有的枢孔112上。本技术中,为使转动架4能够稳固连接支撑在座椅部底面实现转动,转动架4中与扶手部连接的一侧上连接有至少一支撑脚44,支撑脚44的底部设有万向轮45,以带动转动架4转动并滑移至座椅部1前方。本实施例中,在转动架4中连接扶手部3的外侧边的两端上分别连接有一支撑脚44,两支撑脚之间通过一横支杆46连接后形成一U型的支脚架40,横支杆46下方设有两个万向轮45。转动架4中设置有可推动的支撑脚44,转动架4在内侧通过摆杆的第一端51以及导向结构中的固定销43形成的两个连接点,转动架的外侧通过支撑脚41作为支撑,从而可令整个转动架4在座椅部1底面的连接支撑稳固,同时支撑扶手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沙发的扶手结构,沙发包括座椅部及设置在座椅部侧边的扶手部,其特征在于:扶手部可翻动连接在一转动架外侧,转动架通过一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于座椅部底面,带动扶手部相对座椅部旋转,转动架中与扶手部连接的一侧上连接有至少一支撑脚,支撑脚的底部设有万向轮,转动架转动后带动扶手部位于座椅部前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发的扶手结构,沙发包括座椅部及设置在座椅部侧边的扶手部,其特征在于:扶手部可翻动连接在一转动架外侧,转动架通过一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于座椅部底面,带动扶手部相对座椅部旋转,转动架中与扶手部连接的一侧上连接有至少一支撑脚,支撑脚的底部设有万向轮,转动架转动后带动扶手部位于座椅部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发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动架中连接扶手部的外侧边的两端上分别连接有一支撑脚,两支撑脚之间通过一横支杆连接后形成一支脚架,横支杆下方设有两个万向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发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动架中连接扶手部的侧端上连接有至少两个可转动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在一转动耳片的外端形成一连接片,扶手部连接在连接片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沙发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动耳片通过一转轴连接在转动架的侧端上,转轴的内侧设有一挡块,连接片在转动耳片的内端被档于挡块下方时呈立起状态,连接片向转动架方向转动后下压在挡块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发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伟亮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文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