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头板的支撑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620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59
一种床头板的支撑连接结构,床头板位于床体的一侧,床头板周边向后形成上边板、下边板及两侧边板围合成侧边框,床头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床脚,床脚包括垂直相交的前立板和侧立板分别对应支撑在下边板及侧边板的下方,且下边板的两端上设有一缺槽位于侧边板内侧且对应在床脚背侧面的上方,侧边板背侧面上连接有一侧支撑板,侧支撑板支撑位于床脚中侧立板的背侧面,床头板的背侧面连接有一后支撑板支撑位于支脚中前立板的后方,侧支撑板及后支撑板位于缺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令床头配合不同高度的床脚,且不增加床头的包装体积,安装使用上更灵活。灵活。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床头板的支撑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床架,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床头板的支撑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床的床头大多为整板式结构,尤其是具有软靠的床头,这类床头体积大,重量比较重,搬运不方便。为避免体积大造成材料增加以及运输时占用空间增大,大大增加物流成本,床头的高度常会受到限制,一般都较矮,且都是固定的,无法根据床架高度或是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另外,床头的下方一般需要连接床脚,很多床头是在床头板的两侧直接向下延伸形成床脚,这样就无法对床头高度就行调整,床头的体积也较大,不利于运输或包装。另外,床头板与床架之间设置必须进行连接,一般是将床架中侧板的一端连接至床头板或是床头板两侧延伸的床脚上,这样也需要增加床头板整体的高度或体积,使床头板体积变大,重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头板的支撑连接结构,其可令床头配合不同高度的床脚,且不增加床头的包装体积,安装使用上更灵活。
[000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床头板的支撑连接结构,床头板位于床体的一侧,床头板周边向后形成上边板、下边板及两侧边板围合成侧边框,床头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床脚,床脚包括支撑部和位于支撑部后方的连接部,支撑部包括垂直相交的前立板和侧立板分别对应支撑在下边板及侧边板的下方,下边板的两端上设有一缺槽位于侧边板内侧且对应在连接部前方,连接部包括一侧支撑板及一后支撑板垂直相交,侧支撑板的上段连接至侧边板背侧面上,后支撑板的上段连接至床头板的背侧面上,侧支撑板及后支撑板的上段位于缺槽内。
[0006]进一步,下边板两端中,缺槽的前端形成一段供床脚中的前立板支撑的支撑段,后支撑板及侧支撑板垂直相交位于支撑段后方。
[0007]进一步,后支撑板的上段与床头板之间设有一填补空隙的垫块,垫块位于支撑段上方,通过螺钉穿过后支撑板上段及垫块后连接至床头板上。
[0008]进一步,侧支撑板及后支撑板分别对应在侧立板和前立板的后方,支撑部的顶端于连接部前方形成一直角形的支撑面,侧支撑板及后支撑板的上段凸伸在前立板和侧立板上方。
[0009]进一步,两床脚之间还连接有一横连接杆,横连接杆的两端通过分别连接件连接在床脚中前立板的侧面上。
[0010]进一步,床脚的前侧连接床体,床体包括床尾及活动连接在床脚前立板与床尾之间两呈平行的侧板,各侧板的一端分别通过转角连接件与前立板的前侧面形成连接。
[0011]进一步,侧板包括两个侧板单元进行活动连接,两侧板之间支撑有多根横支杆,侧板的中部及靠近床尾的一端设有床支脚,床体中部设有中部支撑架。
[0012]进一步,床头板的正面设有软垫,床头板及床脚上包覆有布套。
[0013]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床头板的两端活动连接可对床头板进行支撑的床脚,可令床头根据使用需求配合不同高度的床脚,且拆装组合方便,不影响床头板的整体外观,不增加床头的包装体积,可节省运输成本,安装使用上更灵活。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床头正面);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床头背面);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去除布套);
[0017]图4、图5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19]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床头板的支撑连接结构,床头板1位于床体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床头板为矩形,床头板1的周边向后形成上边板11、下边板12及两侧边板13围合成位于床头板背面的侧边框,上边板11和下边板12之间还可连接有多根中部支撑杆14。本技术中,在床头板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床脚,床脚支撑连接在床头板1下方,从而可根据使用需求更换不同高度的床脚。床头板1的正面设有软垫(图中未示出),床头板1及床脚上包覆有布套10。
[0020]结合图3至图5所示,其中,床脚包括支撑部2和位于支撑部2后方的连接部3,支撑部2包括垂直相交的前立板21和侧立板22分别对应支撑在下边板12及侧边板13的下方。下边板12的两端上设有一缺槽121位于侧边板13内侧且对应在连接部3前方。连接部3包括一侧支撑板32及一后支撑板31垂直相交,侧支撑板32的上段321连接至侧边板13背侧面上,后支撑板31的上段311连接至床头板1的背侧面上,且侧支撑板32及后支撑板31的上段位于缺槽121内。连接部2直接连接床头板1下方,前立板21和侧立板22分别对应支撑在下边板12及侧边板13的下方,可不影响床头板1的包边,使床头板1整体外观更平整。
[0021]其中,侧支撑板32及后支撑板31分别对应在侧立板22和前立板21的后方,支撑部2的顶端于连接部2前方形成一直角形的支撑面23,令床头板1的两端支撑在支撑面23上,侧支撑板32及后支撑板31的上段321、311凸伸在前立板21和侧立板22上方。侧支撑板32的上段321位于侧边板13内侧,可通过螺钉41将侧支撑板32的上段321连接至侧边板13的背侧面上。
[0022]其中,床头板1的下边板12的两端中,缺槽121的前端形成一段供床脚中的前立板21支撑的支撑段122,后支撑板31及侧支撑板32垂直相交位于支撑段122后方。后支撑板31与床头板1之间设有一填补间隔空隙的垫块52,可令垫块52位于支撑段122上方,通过螺钉51穿过后支撑板31及垫块52后连接至床头板1的背侧面上。在两床脚之间还连接有一横连接杆61,横连接杆61的两端通过分别连接件62连接在床脚中前立板21的侧面上。
[0023]床脚的前侧连接床体,如图1所示,床体包括床尾71及活动连接在床脚前立板与床尾7之间两呈平行的侧板72,各侧板72的一端分别通过转角连接件73与前立板21的前侧面
形成连接。侧板72包括两个侧板单元721进行活动连接,两侧板72之间支撑有多根横支杆74,侧板72的中部及靠近床尾71的一端设有床支脚75,床体中部还设有中部支撑架8。
[0024]本技术的床头安装时,组装好床体后,床体连接在两床脚的前方,侧板72的前端连接至床脚的连接部2中的前立板21上,将床头板1的下边板12两端支撑在床脚支撑部形成的转角支撑面23上,支撑面23支撑在侧边板13及支撑段122的下方,再利用侧支撑板32及后支撑板31的上段321、311将其与床头板1形成连接,使床脚连接支撑在床头板1下方。通过上述结构,可令床头根据使用需求配合不同高度的床脚,且拆装组合方便,不影响床头板的整体外观,不增加床头的包装体积,可节省运输成本,安装使用上更灵活。
[0025]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头板的支撑连接结构,床头板位于床体的一侧,床头板周边向后形成上边板、下边板及两侧边板围合成侧边框,其特征在于:床头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床脚,床脚包括支撑部和位于支撑部后方的连接部,支撑部包括垂直相交的前立板和侧立板分别对应支撑在下边板及侧边板的下方,下边板的两端上设有一缺槽位于侧边板内侧且对应在连接部前方,连接部包括一侧支撑板及一后支撑板垂直相交,侧支撑板的上段连接至侧边板背侧面上,后支撑板的上段连接至床头板的背侧面上,侧支撑板及后支撑板的上段位于缺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头板的支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下边板两端中,缺槽的前端形成一段供床脚中的前立板支撑的支撑段,后支撑板及侧支撑板垂直相交位于支撑段后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床头板的支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后支撑板的上段与床头板之间设有一填补空隙的垫块,垫块位于支撑段上方,通过螺钉穿过后支撑板上段及垫块后连接至床头板上。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伟亮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文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