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门板内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46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门板内饰,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门板内饰的中部复合表皮部分由PVC与PU海绵火焰复合而成后,经人体接触按压后表皮易塌陷,且气味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门板内饰,从车内直视汽车门板内饰,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部饰件车窗部分1、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2及下部饰件塑料部分3;所述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2由PVC层21、PU海绵层23、XPE海绵层25和底层塑料层26构成,所述PVC层21与PU层23之间、PU层23与XPE海绵层25之间通过水性环保型PUR胶水胶合形成复合表皮,再与底层塑料层26之间以低压注塑成型的工艺进行贴合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汽车门板内饰的工业应用中。可用于汽车门板内饰的工业应用中。可用于汽车门板内饰的工业应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门板内饰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部装饰材料,尤其是一种汽车门板内饰。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门板内饰是一种重要的汽车内饰材料部件,汽车门板内饰主要包括上部饰件车窗部分、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及下部饰件塑料部分。目前汽车门板内饰的中部复合表皮部分,一般由底层塑料件与PVC、PU海绵复合材料层贴合而成,PVC层与PU海绵层之间采用火焰复合的加工工艺进行贴合,但是由于PU海绵很软,PVC复合PU海绵后人体按压和接触门板扶手时PVC表皮容易塌陷,PVC内层缺少支撑材料,导致整体触感较差,带给人较差舒适性;而火焰复合时聚醚型海绵在高温下分解、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及所用火焰复合剂中易挥发小分子物质的散发,都导致了火焰复合后产品具有难闻的气味,影响现场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且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对汽车内饰材料的环保和舒适性要求。
[0003]PV3900

2000为常用气味测试标准,气味评价采用6级评价标准:1级表示无气味,2级表示有气味,但不扰人,3级表示有明显气味,但仍不扰人,4级表示有扰人气味,5级表示有强烈的扰人气味,6级表示无法忍受;参与气味测评人员为3~5人,测评结果可采用半级描述,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气味等级结果,等级越低,气味越小。
[0004]中国专利CN111154066A提供了一种低VOC海绵及制备方法及应用,通过在海绵配方中添加光电子催化剂RGO/TiO2制备了一种低VOC海绵,继而控制聚氨酯海绵复合后的VOC释放问题,但其没有解决由火焰复合工艺所产生的粉尘及废气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无法解决火焰复合剂中难闻小分子物质的散发问题,对复合产品的气味降低作用有限;且底层面料对复合材料的支撑较小,不能很好的解决复合表皮易塌陷、触感差的问题。
[0005]XPE海绵又称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具有无毒、无味、焚烧时对大气无污染、回弹力好、软硬度可调及重量轻等特点;水性聚氨酯胶简称水性PUR胶,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属环保型胶水,它的主要成分是带活性氢的聚醚或聚酯多元醇、低分子醇和异氰酸盐的加成聚合物,通过异氰酸盐基与空气中水分发生不可逆转的交联反应形成牢固的黏合层,具有粘接性和韧性可调、粘接强度高、耐温性好、耐化学腐蚀、耐老化,且无毒、气味低。目前,在汽车门板内饰中还未见增加XPE海绵支撑层、并同时以水性PUR胶替代火焰复合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门板内饰的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由PVC与PU海绵火焰复合而成后,经人体接触按压后表皮易塌陷,且气味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门板内饰,该汽车门板内饰具有中部饰件复合表皮表面不易塌陷、气味小的优点。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门板内饰,从车内直视汽车门板内饰,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部饰件车窗部分1、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2及
下部饰件塑料部分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2由PVC层21、PU海绵层23、XPE海绵层25和底层塑料层26构成,所述PVC层21与PU层23之间通过第一PUR胶层22胶合,PU层23与XPE海绵层25之间通过第二PUR胶层24胶合,所述XPE海绵层25和底层塑料层26之间采用低压注塑成型的工艺进行贴合;所述第一PUR胶层22及第二PUR胶层24所用胶水为水性环保型PUR胶水。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PVC层21的厚度为0.6~1.8mm。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PUR胶层22及第二PUR胶层24的厚度为0.05~0.3mm。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PU海绵层23的厚度为2.0~8.0mm。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XPE海绵层25的厚度为2.0~6.0mm。
[0012]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门板内饰,在中部饰件的复合表皮部分以XPE海绵层取代传统的底层面料,因XPE海绵由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加交联剂和发泡剂经高温连续发泡而成,具有抗拉强度高、泡孔细腻、抗物理撞击、弹性好的优点,通过XPE海绵层作为复合材料的底层支撑层,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从而提高复合表皮的整体回弹性能(回弹性能由回弹率进行表征),将复合表皮的回弹率从常规的19%提高到28%,从而提高了回弹性,带来人体按压后表面不易塌陷的效果,给人带来较好的触感;采用PUR胶水取代火焰复合,所用胶水为水性环保型胶水,无毒无味,在材料复合过程中无粉尘及燃烧废气的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且避免了火焰复合剂使用所带来的难闻小分子物质的散发问题,使得得到的复合表皮气味得到了降低(从4.3降低到3.4),从而提高了汽车门板内饰的环保性能,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是从车内直视汽车门板内饰时汽车门板内饰的整体示意图。
[0014]附图1中,1为上部饰件车窗部分,2为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3为下部饰件塑料部分。
[0015]附图2是汽车门板内饰的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2的具体材料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中,21为PVC层,22为第一PUR胶层,23为PU海绵层,24为第二PUR胶层,25为XPE海绵层,26为底层塑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一种汽车门板内饰,包括上部饰件车窗部分1、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2、下部饰件塑料部分3,其中,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2由PVC层21、PU海绵层23、XPE海绵层25和底层塑料层26构成,PVC层21与PU层23之间通过第一PUR胶层22胶合,PU层23与XPE海绵层25之间通过第二PUR胶层24胶合,XPE海绵层25和底层塑料层26之间采用低压注塑成型的工艺进行贴合;PVC层21的厚度为0.8mm,PU海绵层23的厚度为5.0mm,XPE海绵层25的厚度为
3.0mm,第一PUR胶层22的厚度为0.05mm,第二PUR胶层24的厚度为0.05mm。
[0019]实施例2:一种汽车门板内饰,包括上部饰件车窗部分1、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2、下部饰件塑料部分3,其中,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2由PVC层21、PU海绵层23、XPE海绵层25和底层塑料层26构成,PVC层21与PU层23之间通过第一PUR胶层22胶合,PU层23与XPE海绵层25之间通过第二PUR胶层24胶合,XPE海绵层25和底层塑料层26之间采用低压注塑成型的工艺进行贴合;PVC层21的厚度为1.3mm,PU海绵层23的厚度为3.5mm,XPE海绵层25厚度为4.5mm,第一PUR胶层22的厚度为0.1mm,第二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门板内饰,从车内直视汽车门板内饰,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部饰件车窗部分(1)、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2)及下部饰件塑料部分(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饰件复合表皮部分(2)由PVC层(21)、PU海绵层(23)、XPE海绵层(25)和底层塑料层(26)构成,所述PVC层(21)与PU海绵层(23)之间通过第一PUR胶层(22)胶合,PU海绵层(23)与XPE海绵层(25)之间通过第二PUR胶层(24)胶合,所述XPE海绵层(25)和底层塑料层(26)之间采用低压注塑成型的工艺进行贴合;所述第一PU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智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