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扶手内饰表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46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扶手内饰表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PUR热熔胶胶合得到的内饰表皮在复合后需要进行静置固化、工时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汽车扶手内饰表皮,自上而下依次包括PVC层1、TPU胶层2、海绵层3;其中,所述的PVC层1与海绵层3之间通过TPU胶层2胶合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汽车门板内饰复合材料的工业应用中。用于汽车门板内饰复合材料的工业应用中。用于汽车门板内饰复合材料的工业应用中。

Interior skin of automobile armr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扶手内饰表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扶手内饰表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门板内饰用复合表皮,通常由海绵层与上层面料、底层面料复合而成,当复合材料用于汽车门板扶手时,为方便人工包合,通常不添加底层面料,直接由海绵层、上层面料层组成;面料层与海绵层之间的复合工艺主要包括火焰复合、胶水复合,火焰复合通过添加火焰复合剂,燃烧海绵以层压方式将面料层和海绵层贴合,聚醚型海绵在高温下燃烧易分解,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毒气体,且火焰复合剂中含有大量的小分子易挥发物质,气味难闻,严重危害操作人员的人体健康。
[0003]随着水性环保型胶水的出现,很多厂家开始选用水性胶水胶合替代传统的火焰复合工艺,如PU胶、PUR热熔胶、PE胶、TPE热熔胶等,因水性胶水无毒、低气味,及无需燃烧海绵即可进行产品复合,得到的复合材料气味小、对环境污染小,属于环保型复合工艺。
[0004]PV3900

2000为常用气味测试标准,气味评价采用6级评价标准:1级表示无气味,2级表示有气味,但不扰人,3级表示有明显气味,但仍不扰人,4级表示有扰人气味,5级表示有强烈的扰人气味,6级表示无法忍受;参与气味测评人员为3~5人,测评结果可采用半级描述,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气味等级结果,等级越低,气味越小。
[0005]中国专利CN111196073A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复合面料及其生产方法,将海绵卷中心放经上胶装置上胶形成PUR热熔胶层,降低了火焰复合工艺的毒害性,获得了VOC、气味、雾化性能均较好的复合面料;但其制备海绵+底层基材层的复合材所需PUR热熔胶固化时间不小于15小时,复合面料的PUR热熔胶固化时间不小于20小时,所需工时较长。在其他使用PUR热熔胶进行复合的实际操作中也普遍存在因热熔胶固化成型较慢,复合产品需要放置48~72小时进行静置固化的工艺要求,整个工时较长,且占用仓储,增加企业成本投入。
[0006]TPU全称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主要分为聚酯型和聚醚型,它硬度范围宽(60HA~85HD)、耐磨、耐油,透明,弹性好,在日用品、体育用品、玩具、装饰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加热塑化,化学结构上没有或很少交联,其分子基本是线性的,然而却存在一定的物理交联;其中TPU粒子无毒无味,加热熔化后即可用于材料层间的复合,且冷却后可实现瞬间固化,固化时间只需10~15秒;采用TPU粒子取代PUR热熔胶,并应用于汽车门板扶手内饰表皮中,在现有技术中还未曾提及。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PUR热熔胶胶合得到的内饰表皮在复合后需要进行静置固化、工时长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扶手内饰表皮,该内饰表皮具有复合后瞬间固化,无需静置、工时短的优点。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自上而下依次包括PVC层1、TPU胶层2和海绵层3;其中,所述的PVC层1与海绵层3之间通过TPU胶层2胶合。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PVC层1的厚度为0.8~1.5mm。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TPU胶层2选自挤出级TPU。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TPU胶层2的厚度为0.05~0.08mm。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海绵层3为聚醚型海绵,海绵层厚度为3.0~5.0mm。
[0013]本技术提供的汽车扶手内饰表皮,以TPU粒子取代PUR热熔胶,将PVC层、TPU胶层、海绵层进行复合形成所需复合表皮。在同密度配方体系中,保证汽车扶手内饰表皮达到复合牢度使用要求(如,40密度体系中剥离力要求≥10N/5cm)的情况下,本技术提供的汽车扶手内饰表皮的气味等级与采用PUR热熔胶的复合表皮相近(气味等级均在3.5左右),因TPU粒子注入挤塑机后在120~130℃温度下加热熔化,再经扁平式喷头刮涂的方式即可用于PVC层、海绵层间的胶合,胶合后TPU胶层可以瞬间固化,固化时间仅需10~15秒,而PUR热熔胶因固化成型较慢,复合产品的PUR热熔胶固化时间不小于20小时,通常为放置48~72小时的静置固化;且TPU胶层的复合速度快,可达20~35m/min;所以本技术内饰表皮较PUR热熔胶大大缩短了总体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节约了因复合产品静置固化过程占用仓储导致的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是汽车扶手内饰表皮示意图。
[0015]附图1中,1为PVC层,2为TPU胶层,3为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实施例1】
[0018]一种汽车扶手内饰表皮,自上而下依次为,PVC层1、TPU胶层2、海绵层3,PVC层1与海绵层3之间通过TPU胶层2胶合;其中PVC层厚度为1.0mm;TPU胶层使用拜耳TPU胶,厚度为0.05mm;海绵层厚度为3.0mm;得到的复合表皮指标数据见表1。
[0019]【实施例2】
[0020]一种汽车扶手内饰表皮,自上而下依次为,PVC层1、TPU胶层2、海绵层3,PVC层1与海绵层3之间通过TPU胶层2胶合;其中PVC层厚度为1.0mm;TPU胶层使用拜耳TPU胶,厚度为0.06mm;海绵层厚度为4.0mm;得到的复合表皮指标数据见表1。
[0021]【比较例1】
[0022]一种汽车扶手内饰表皮,自上而下依次为,PVC层、PUR热熔胶层、海绵层,PVC层与海绵层之间通过PUR热熔胶层胶合,其中,PVC层厚度为1.0mm;PUR热熔胶层厚度为0.05mm;海绵层厚度为3.0mm;得到的复合表皮指标数据见表1。
[0023]表1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的复合表皮的指标数据
[0024][0025]由表1可知,在40密度配方体系中,汽车扶手内饰表皮需要达到一定的复合牢度使用要求,即剥离力≥10N/5cm,实施例1~2及比较例1均可满足剥离力要求,且均可以获得较低气味的复合表皮;而实施例1~2中以TPU粒子取代PUR热熔胶,产品复合后的固化时间仅需10~15秒,远小于比例较1中的PUR热熔胶固化时间,且复合速度快,具有可瞬间固化、工时短的优点,从而可提高生产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可用于汽车扶手饰件表皮的生产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扶手内饰表皮,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PVC层(1)、TPU胶层(2)和海绵层(3);其中,所述的PVC层(1)与海绵层(3)之间通过TPU胶层(2)胶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扶手内饰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PVC层(1)的厚度为0.8~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智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