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971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内部白蚁诱杀组件及与该内部白蚁诱杀组件连接的外部观察组件;所述内部白蚁诱杀组件包括相互匹配扣合连接的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所述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之间构成可容纳白蚁信息素和诱杀饵料的腔体,且所述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开口端分别设有供白蚁进入盒体内的第一盒体蚁孔(11)和第二盒体蚁孔(21);所述外部观察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一端的顶盒(3)及设于该顶盒(3)顶部用于观察装置内部白蚁诱杀情况的观察窗(3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提高了白蚁的诱杀效率,减少了对白蚁的惊扰,且方便观察白蚁诱杀气情况。且方便观察白蚁诱杀气情况。且方便观察白蚁诱杀气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白蚁防治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白蚁是世界五大害虫之一,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尤为严重。白蚁对房屋建筑的破坏,特别是对砖木结构、木结构建筑的破坏尤为严重(例如目前家居常见的木门等),由于白蚁隐藏在木结构内部,破坏或损坏其承重点,容易造成木门突然倒塌,进而压伤住家者,增加了日常家居的危险。
[0003]目前家用门的白蚁防护主要是采用将持久性药物喷撒在木门表面形成有毒的化学屏障的方式进行,而此种方式诱杀白蚁想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就需要间隔时间多次喷药才能实现,而大量杀虫剂喷洒在木门上在杀虫的同时还会自动挥发,人体吸入后会引人不适,会危及居住者的健康安全,长此以往还会有致癌作用。现在虽然市面上有多种白蚁诱杀装置,但多数是用在园林、建筑物等地方,现有的诱杀装置在更换引诱木条和诱杀药剂时需要将整个诱杀装置取出,这样容易对白蚁造成惊扰,使得白蚁不会再来食用诱杀诱饵,导致前功尽弃,因此诱杀效率低下;另外一般的诱杀装置难以使人知晓装置的内部是否有白蚁活动,诱杀效果盲目。
[0004]因此需要一种专用于木质门、安全系数高、诱杀效率高、诱杀剂更换更便捷、无需惊动白蚁且能方便观察白蚁群居的白蚁诱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通过在门内安装内部白蚁诱杀组件,在内部白蚁诱杀组件的门外裸漏部分安装外部观察组件,二者共同配合完成对白蚁的诱杀;具体地,在内部白蚁诱杀组件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开口端分别设置第一盒体蚁孔和第二盒体蚁孔,作为白蚁进入引诱装置的通道,在内部白蚁诱杀组件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扣合体内放入带有白蚁信息素和诱杀饵料的木条来引诱和诱杀白蚁;在外部观察组件的顶盒上设观察窗,通过观察窗可以很直观的观察盒内木条的侵蚀情况和白蚁的活动情况,进而可及时更换木条,从而提高了白蚁的诱杀效率;在常规更换木条时将顶盒取下即可更换,不需要将整个门内组件取出,这样减少了对白蚁的惊扰,不会影响白蚁再次来取食;本技术解决了传统白蚁诱杀安全系数低、诱杀效率低、诱杀剂更换麻烦、容易惊扰白蚁且无法观察白蚁群居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内部白蚁诱杀组件及与该内部白蚁诱杀组件连接的外部观察组件;
[0007]所述内部白蚁诱杀组件包括相互匹配扣合连接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之间构成可容纳白蚁信息素和诱杀饵料的腔体,且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
体的开口端分别设有供白蚁进入盒体内的第一盒体蚁孔和第二盒体蚁孔;
[0008]所述外部观察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一端的顶盒及设于该顶盒顶部用于观察装置内部白蚁诱杀情况的观察窗。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盒体两侧对称设有凸出板,所述第二盒体的两侧对称的设有与所述凸出板匹配的梯形槽。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凸出板两侧设有供白蚁进入的凹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盒体内部底面设有分散排列的支撑柱。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盒体外侧开口端设有第一盒体拉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盒体内部底面设有分散排列的支撑条。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盒体外侧开口端设有第二盒体拉槽。
[0015]进一步地,所述顶盒两侧设有侧拉槽。
[0016]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的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通过在门内安装内部白蚁诱杀组件,在内部白蚁诱杀组件的门外裸漏部分安装外部观察组件,二者共同配合完成对白蚁的诱杀;具体地,在内部白蚁诱杀组件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开口端分别设置第一盒体蚁孔和第二盒体蚁孔,作为白蚁进入引诱装置的通道,在内部白蚁诱杀组件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扣合体内放入带有白蚁信息素和诱杀饵料的木条来引诱和诱杀白蚁;在外部观察组件的顶盒上设观察窗,通过观察窗可以很直观的观察盒内木条的侵蚀情况和白蚁的活动情况,进而可及时更换木条,从而提高了白蚁的诱杀效率;在常规更换木条时将顶盒取下即可更换,不需要将整个门内组件取出,这样减少了对白蚁的惊扰,不会影响白蚁再次来取食;本技术解决了传统白蚁诱杀安全系数低、诱杀效率低、诱杀剂更换麻烦、容易惊扰白蚁且无法观察白蚁群居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0018](2)本技术的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在第一盒体上设凸出板,同时在第二盒体上与第一盒体凸出板对应的位置设底向内的梯形槽,凸出板和梯形槽共同配合作用,使得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能够很好的扣合而不发生位置偏移,起到很好的固位作用;
[0019](3)本技术的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在第一盒体凸出板的两侧设有凹槽,使得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扣合后还留有凹形缺口,可供白蚁进入,增加了白蚁入盒的通道,以灭杀更多的白蚁;
[0020](4)本技术的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内部底面分别设有分散排列的支撑柱和支撑条,使得放有白蚁信息素和诱杀饵料的木条立在盒内而不贴在盒壁,这样给了白蚁足够的活动空间;
[0021](5)本技术的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外面开口端分别设有第一盒体拉槽和第二盒体拉槽,在拆卸整个装置时可通过左第二盒体拉槽将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方便的从门内取出;在顶盒的两侧设有侧拉槽,需要时可方便的取下顶盒,使得更换引诱木条更加便捷,减少了对白蚁的惊扰。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的第一盒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的第一盒体的第一盒体拉槽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的第二盒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的第二盒体的第二盒体拉槽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的顶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8]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

第一盒体、11

第一盒体蚁孔、12

凸出板、13

凹槽、14

支撑柱、15

第一盒体拉槽、2

第二盒体、21

第二盒体蚁孔、22

梯形槽、23

支撑条、24

第二盒体拉槽、3

顶盒、31

观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白蚁诱杀组件及与该内部白蚁诱杀组件连接的外部观察组件;所述内部白蚁诱杀组件包括相互匹配扣合连接的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所述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之间构成可容纳白蚁信息素和诱杀饵料的腔体,且所述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开口端分别设有供白蚁进入盒体内的第一盒体蚁孔(11)和第二盒体蚁孔(21);所述外部观察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一端的顶盒(3)及设于该顶盒(3)顶部用于观察装置内部白蚁诱杀情况的观察窗(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1)两侧对称设有凸出板(12),所述第二盒体(2)的两侧对称的设有与所述凸出板(12)匹配的梯形槽(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框嵌入式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板(12)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启洋郑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起洋白蚁防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