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397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包括钢管,还包括桩孔,所述桩孔内填充有河砂,所述河砂上表面由混凝土覆盖,所述钢管下端垂直立于所述桩孔底部并穿过所述河砂和混凝土,所述钢管上端伸出水面。所述混凝土与钢管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采用对称浇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临时桩下端深入地层中,增强了桩的稳定性,提高了抗洪水冲击及抗漂浮物撞击的能力;钢管绝大部分插入在密实的河砂中,护砂混凝土厚度也较薄,仍旧能利用沉桩设备对钢管实施回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拆除过程中无需进行水下切割与破除,实施过程更加安全可靠。更加安全可靠。更加安全可靠。

A temporary pile used in hard river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中的临时桩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建设呈现蓬勃态势,大尺度桥梁逐年攀升,在桥梁建设实施过程中,水中临时性作业平台应用广泛,然而基础的稳定性在平台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目前,在河道中桩基础一般采用的是钻孔灌注桩及振动沉管桩。钻孔灌注桩能够应用于各类地质当中,但在后续的河道恢复时,桩身需在水下破除或切割才能拆除,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且危险;振动沉管桩适用于地质较软的软土层、黏土层及砂性土层,但不适合岩层或者有孤石存在的地质条件。
[0003]我单位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南门大桥建设中,需修建水中临时支墩支撑梁片。但由于汀江河床覆盖泥砂层薄,且覆盖层下为泥岩地质,临时支墩基础施工较为困难。若临时支墩基础采用振动沉管桩,则桩身无法嵌入硬质的泥岩层,仅靠泥砂层无法满足在洪水冲击下的稳定安全要求;若采用钻孔灌注桩,则在后期河道恢复时,实施困难大且安全风险高。为了解决以上困难,这就需要寻求一种既能嵌入泥岩地质提高稳定,又能方便拆除的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包括钢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桩孔,所述桩孔内填充有河砂,所述河砂上端由混凝土覆盖,所述钢管下端垂直立于所述桩孔底部并穿过所述河砂和混凝土,所述钢管上端伸出水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与所述钢管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灌入所述桩孔中采用对称浇筑。
[0009]进一步的,所述桩孔直径为80cm。
[0010]进一步的,所述钢管直径为60cm,壁厚为1cm 。
[0011]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厚30cm。
[0012]进一步的,所述河砂上表面覆盖有鹅暖石或块石。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临时桩下端深入地层中,增强了桩的稳定性,提高了其抗洪水冲击及抗漂浮物撞击的能力;钢管绝大部分插入在密实的河砂中,护砂混凝土厚度也较薄,仍旧能利用沉桩设备对钢管实施回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拆除过程中无需进行水下切割与破除,实施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桩孔;2、河砂;3、混凝土;4、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杭县南门大桥及桥头改造A标段工程中南门大桥建设中,大桥主跨为68.5+138+68.5m的连续钢箱梁桥,横跨汀江河,钢箱梁在现场分段分块焊接。需在河道中修建临时桩支撑钢箱梁块,临时桩基础采用钻孔灌砂沉管桩实施。
[0019]如图1所示,钻孔灌砂沉管桩基础结合了现有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及振动沉管桩施工方法的相对优势,在河道中搭设简易平台,利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用机械在硬质河床中打设直径为80cm的桩孔(桩孔深度根据当地历史洪水水位及流速计算确定,本工程计算得出桩嵌入岩层不得小于3m),机械在河床中入岩成孔深度达到3m后,采用比重为1.02~1.20的泥浆实施清孔,清孔指标按端承桩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0020]经过清孔后的桩孔内充满泥浆,直接向桩孔内灌入河砂,每灌入50cm深的河砂后用振动棒振捣密实,直至河床岩层下50cm,再采用履带吊振动锤打设直径60cm壁厚1cm的钢管,实施标准按照振动沉管桩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0021]振动沉管桩实施完毕后,确保河床岩顶面标高与回填砂面标高之间距离为30
±
5cm,超过这个距离的继续向孔内灌河砂直至达到标准,不足这个距离的采用水枪冲洗,并用吸污泵配合抽河砂。然后再向孔内灌入30cm厚的水下混凝土,封闭河砂表面避免河砂流失,或者抛入鹅暖石和块石。
[0022]施工时需注意的要点有:钢管桩打设保持竖直;振动沉管以标高控制为主;水下混凝土采用对称浇筑,避免封闭不彻底而造成漏砂。
[0023]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钻孔灌砂沉管桩后,临时桩下端深入地层中,增强了桩的稳定性,提高了其抗洪水冲击及抗漂浮物撞击的能力;钢管绝大部分插入在密实的河砂中,护砂混凝土厚度也较薄,仍旧能利用沉桩设备对钢管实施回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拆除过程中无需进行水下切割与破除,实施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包括钢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桩孔(1),所述桩孔(1)内填充有河砂(2),所述河砂(2)上表面由混凝土(3)覆盖,所述钢管(4)下端垂直立于所述桩孔(1)底部并穿过所述河砂(2)和混凝土(3),所述钢管(4)上端伸出水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3)与所述钢管(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3)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念安曹佃松樊世玉高雪刚夏磊车瑞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