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22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结构通式如下所示:各取代基定义详见说明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三唑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可以作为三唑酮类Hsp90抑制剂和Hsp90

A Triadimefon compound with antifungal and antitumor effects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伴随着艾滋病患者、肿瘤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以及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然而,当前临床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的药物种类有限,仅包括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唑类(如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等),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等)以及核酸类(5

氟胞嘧啶)。尽管上述药物的使用,使得侵袭性真菌感染从预防和治疗均获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随着临床上广泛使用,它们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进一步降低了现有药物的疗效。因此,研发全新作用机制以及对耐药真菌有效的抗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十分重要。
[0003]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接受化疗、放疗,常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使之成为病原微生物的易感人群。特别是血液肿瘤患者,IFIs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寻找和发现具有抗耐药真菌和抗肿瘤双重作用的药物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0004]Hsp90抑制剂和HDAC抑制剂是抗肿瘤热门靶点,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Hsp90抑制剂和HDAC抑制剂进入抗肿瘤临床试验阶段和上市,同时已报道一些Hsp90抑制剂和HDAC抑制剂与唑类药物联用具有协同抗耐药真菌活性。因此获得新型Hsp90抑制剂和Hsp90

HDAC双靶点抑制剂是发现具有抗耐药真菌和抗肿瘤作用药物的一个很好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可以作为Hsp90抑制剂和Hsp90

HDAC双靶点抑制剂。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真菌和/或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0009][0010]R1选自氢、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
[0011]R2选自氢、羟基、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
[0012]R3选自氢、羟基、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
[0013]R4选自氢、羟基、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
[0014]R5选自氢或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
[0015]R6选自氢或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
[0016]R7选自氢、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卤素(氟、氯、溴、碘)、三氟甲基、氨基(

NH2)、羧基(

COOH)、
[0017][0018]n1为0~12的正整数,n2为1~12的正整数,m为1~12的正整数;
[0019]R8选自氢、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卤素(氟、氯、溴、碘)、三氟甲基、氨基(

NH2)、羧基(

COOH)、
[0020][0021]n1为0~12的正整数,n2为1~12的正整数,m为1~12的正整数;
[0022]R9选自氢、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卤素(氟、氯、溴、碘)、三氟甲基、氨基(

NH2)、羧基(

COOH);
[0023]或,R7与R8与C或杂原子N、O、S中的至少一个组成C3~C16的环。
[0024]较优选的,所述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结构通式中:
[0025]R1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丁基、正己基、正辛基、正丙基、异丙基;
[0026]R2选自氢、羟基、甲基、乙基、正丁基、正己基、正辛基、正丙基、异丙基;
[0027]R3选自氢、羟基、甲基、乙基、正丁基、正己基、正辛基、正丙基、异丙基;
[0028]R4选自氢、羟基、甲基、乙基、正丁基、正己基、正辛基、正丙基、异丙基;
[0029]R5为氢;
[0030]R6为氢;
[0031]R7选自氢、甲氧基、甲基、乙基、乙氧基、氟、氯、溴、三氟甲基、氨基(

NH2)、羧基(

COOH)、
[0032]n1为0、2、3、4、5、6、7、8,n2为1、2、3、4、5、6、7、8,m为1、2、3、4、5、6、7、8;
[0033]R8选自氢、甲氧基、甲基、乙基、乙氧基、氟、氯、溴、三氟甲基、氨基(

NH2)、羧基(

COOH)、
[0034]n1为0、2、3、4、5、6、7、8,n2为1、2、3、4、5、6、7、8,m为1、2、3、4、5、6、7、8;
[0035]R9选自氢、甲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氟、氯、溴、三氟甲基、氨基(

NH2)、羧基(

COOH);
[0036]或,R7与R8与C和N组成C4~C6的环。
[0037]更优选的,所述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0038][0039]R1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丁基、正己基、正辛基、正丙基、异丙基;
[0040]R7选自氢、甲氧基、甲基、乙基、乙氧基、氟、氯、溴、三氟甲基、氨基(

NH2)、羧基(

COOH)、
[0041]n1为0、2、3、4、5、6、7、8,n2为1、2、3、4、5、6、7、8,m为1、2、3、4、5、6、7、8;
[0042]R8选自氢、甲氧基、甲基、乙基、乙氧基、氟、氯、溴、三氟甲基、氨基(

NH2)、羧基(

COOH)、
[0043]n1为0、2、3、4、5、6、7、8,n2为1、2、3、4、5、6、7、8,m为1、2、3、4、5、6、7、8;
[0044]R9选自氢、甲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氟、氯、溴、三氟甲基、氨基(

NH2)、羧基(

COOH);
[0045]R
10
选自氢、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优选为氢、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
[0046]最优选的,所述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0047][0048][0049][0050][005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真菌和/或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0052]所述真菌为白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通式如下所示:R1选自氢、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R2选自氢、羟基、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R3选自氢、羟基、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R4选自氢、羟基、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R5选自氢或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R6选自氢或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R7选自氢、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卤素、三氟甲基、氨基、羧基、n1为0~12的正整数,n2为1~12的正整数,m为1~12的正整数;R8选自氢、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卤素、三氟甲基、氨基、羧基、n1为0~12的正整数,n2为1~12的正整数,m为1~12的正整数;R9选自氢、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基、C1~C12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卤素、三氟甲基、氨基、羧基;或,R7与R8与C或杂原子N、O、S中的至少一个组成C3~C16的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抗真菌与抗肿瘤双重作用的三唑酮类化合物结构通式中:R1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丁基、正己基、正辛基、正丙基、异丙基;R2选自氢、羟基、甲基、乙基、正丁基、正己基、正辛基、正丙基、异丙基;R3选自氢、羟基、甲基、乙基、正丁基、正己基、正辛基、正丙基、异丙基;R4选自氢、羟基、甲基、乙基、正丁基、正己基、正辛基、正丙基、异丙基;R5为氢;R6为氢;R7选自氢、甲氧基、甲基、乙基、乙氧基、氟、氯、溴、三氟甲基、氨基、羧基、
n1为0、2、3、4、5、6、7、8,n2为1、2、3、4、5、6、7、8,m为1、2、3、4、5、6、7、8;R8选自氢、甲氧基、甲基、乙基、乙氧基、氟、氯、溴、三氟甲基、氨基、羧基、n1为0、2、3、4、5、6、7、8,n2为1、2、3、4、5、6、7、8,m为1、2、3、4、5、6、7、8;R9选自氢、甲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氟、氯、溴、三氟甲基、氨基、羧基;或,R7与R8与C和N组成C4~C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春泉刘娜韩贵焱李超陈涂杰黄亚辉杨万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