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809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冲压机,包括机台、支架、下压组件、上模以及下模,支架固定于机台上,下压组件的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模连接,下模设于机台上并位于上模的下方,冲压机还包括滑动机构,上模包括固定于下压组件上的上模板、若干间隔设置且都固定于上模板底部的冲压刀、以及具有若干第一穿孔且位于上模板下方的压板,各冲压刀分别穿过各第一穿孔,且压板的一端与上模板弹性连接、另一端与冲压刀滑动连接,下模通过滑动机构可滑动至上模的下方,下模具有若干间隔设置并与各冲压刀相对应的冲压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下模和机台之间设置滑动机构,使得下模通过滑动机构可滑动至上模的下方,以避免操作者在上模下方给下模更换待冲压件。模更换待冲压件。模更换待冲压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冲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冲压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一些硅胶和橡胶类产品在注射或者模压成型时通常会一次性将多个产品成型在一个硅橡胶模具板块上,产品与产品之间通过废料水口连接,这时就需要用冲压机将这些单个产品冲压出来。
[0003]冲压机包括机台、上模、下模、固定于机台上的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并带动上模升降的动力机构,下模设置在机台上并位于上模的正下方,动力机构驱动上模下行来完成冲压。然而,现有冲压机的下模都是固定在机台上,无法进行移动,在更换待冲压的硅橡胶模具板块时容易伤到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机,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冲压机的下模都是固定在机台上,无法进行移动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冲压机,包括机台、支架、下压组件、上模以及下模,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机台上,所述下压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模连接,所述下模设于所述机台上并位于所述上模的下方,所述冲压机还包括滑动机构,所述上模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压组件上的上模板、若干间隔设置且都固定于所述上模板底部的冲压刀、以及具有若干第一穿孔且位于所述上模板下方的压板,各所述冲压刀分别穿过各所述第一穿孔,且所述压板的一端与所述上模板弹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冲压刀滑动连接,所述下模通过所述滑动机构可滑动至所述上模的下方,所述下模具有若干间隔设置并与各所述冲压刀相对应的冲压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模底部的导向块以及固定于所述机台上的导向轨,所述导向块上设有与所述导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包括承载板、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与所述承载板相对设置的下模板,所述导向块安装于所述承载板的底部,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模板和所述承载板连接,且所述承载板、所述下模板和两所述侧板围合成一个横向贯穿设置的第二穿孔,所述冲压孔竖向贯穿设于所述下模板并与所述第二穿孔相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机台包括工作台、两个滚轮、两个支撑柱以及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底板,所述导向轨和两所述支撑柱都固定于所述底板之远离所述工作台的一侧,两所述支撑柱分别位于所述导向轨的两外侧并都位于所述上模的正下方,两所述滚轮分别转动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柱上,且两所述滚轮分别抵接于所述下模的底部两端。
[0010]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包括导向斗、桌板以及若干设于所述桌板底部以支撑所述桌板的桌腿,所述桌板竖向贯穿设有第三穿孔,所述导向斗具有漏斗形的导向孔,所述导向
斗安装于所述桌板的底部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第三穿孔相连通,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桌板的顶部并位于所述第三穿孔的上方。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冲压机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下模定位于所述上模的下方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机台固定连接、另一端抵接于所述下模。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还包括若干导向柱以及若干第一弹性件,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模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模板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还包括若干限位螺丝以及若干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的螺母,所述上模板竖向贯穿设有若干第四穿孔,所述压板相对应的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限位螺丝穿过所述第四穿孔后依次与所述螺母和螺纹孔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母抵接于所述压板。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下压组件包括下压杆、齿轮、下压块以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具有容纳空间、竖向贯穿设置第一安装孔以及横向设置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自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壁贯穿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下压杆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并通过第二安装孔与所述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下压块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所述下压块具有竖向设置的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下压组件还包括若干第二弹性件以及固定于所述固定座顶部的支撑架,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都与所述下压块的顶部连接、另一端都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通过在下模和机台之间设置滑动机构,使得下模通过滑动机构可滑动至上模的下方,以避免操作者在上模下方给下模更换待冲压件,从而保护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同时,将硅橡胶模具板块固定于下模上,下压组件驱动上模下行,压板将抵接于硅橡胶模具板块,使其不会在冲压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冲压刀即可直接切出产品。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台、导向轨与限位杆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模的爆炸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与滑块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与滑块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7]图中:10、机台;11、工作台;111、导向斗;1111、导向孔;112、桌板;1121、第三穿孔;113、桌腿;12、滚轮;13、支撑柱;14、底板;141、第一支撑杆;142、第二支撑杆;15、挡板;20、支架;30、下压组件;31、下压杆;32、下压块;33、固定座;34、第二弹性件;35、支撑架;40、上模;41、上模板;411、第三安装孔;412、第四穿孔;413、容置槽;414、第五安装孔;42、压板;
421、第一穿孔;422、第四安装孔;423、第六安装孔;424、螺纹孔;43、冲压刀;44、导向柱;45、第一弹性件;46、限位螺丝;47、螺母;50、下模;51、承载板;511、缺口;52、侧板;53、下模板;531、冲压孔;54、第二穿孔;55、定位凸起;60、滑动机构;61、导向块;611、滑槽;62、导向轨;70、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机,包括机台、支架、下压组件、上模以及下模,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机台上,所述下压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模连接,所述下模设于所述机台上并位于所述上模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机还包括滑动机构,所述上模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压组件上的上模板、若干间隔设置且都固定于所述上模板底部的冲压刀、以及具有若干第一穿孔且位于所述上模板下方的压板,各所述冲压刀分别穿过各所述第一穿孔,且所述压板的一端与所述上模板弹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冲压刀滑动连接,所述下模通过所述滑动机构可滑动至所述上模的下方,所述下模具有若干间隔设置并与各所述冲压刀相对应的冲压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模底部的导向块以及固定于所述机台上的导向轨,所述导向块上设有与所述导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承载板、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与所述承载板相对设置的下模板,所述导向块安装于所述承载板的底部,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模板和所述承载板连接,且所述承载板、所述下模板和两所述侧板围合成一个横向贯穿设置的第二穿孔,所述冲压孔竖向贯穿设于所述下模板并与所述第二穿孔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包括工作台、两个滚轮、两个支撑柱以及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底板,所述导向轨和两所述支撑柱都固定于所述底板之远离所述工作台的一侧,两所述支撑柱分别位于所述导向轨的两外侧并都位于所述上模的正下方,两所述滚轮分别转动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柱上,且两所述滚轮分别抵接于所述下模的底部两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包括导向斗、桌板以及若干设于所述桌板底部以支撑所述桌板的桌腿,所述桌板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赫泽周佐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必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