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42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该电感器包括外壳、磁芯、铜线、PCB、环氧板;所述外壳用于保护所述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在内,所述磁芯用于产生磁路,所述铜线流通电流产生在所述磁芯内产生磁通路,所述环氧板用于隔绝电能传递,所述PCB将所述铜线的电流引出,所述外壳上包括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用于固定所述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用高温胶带进行绝缘、且采用了全封闭外壳,降低人工成本,适应于各类环境,不容易产生散热难、绝缘差的问题,具有超强的稳定性,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
本技术涉及供电电源领域,特别涉及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区域开始使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但是虽然该技术能够获得特别快的通信速率,但是同时和产生了较大的功耗,因此需要有这相应的电源供电。而传统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使用的电源模块并未使用专用的大电流电感器,这可能导致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发热、绝缘能力差、无法放置在各类环境之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5G通信环境下智能电源模块使用时容易出现发热、绝缘能力差、无法放置在各类环境放置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包括外壳、磁芯、铜线、PCB、环氧板;所述外壳用于保护所述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在内,所述磁芯用于产生磁路,所述铜线流通电流产生在所述磁芯内产生磁通路,所述环氧板用于隔绝电能传递,所述PCB将所述铜线的电流引出,所述外壳上包括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用于固定所述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优选地,所述铜线采用聚脂亚胺-2型的铜线,铜线为扁平形状。优选地,所述铜线的额定耐受电流80A,在所述磁芯上缠绕时采用90°角度包围。优选地,所述铜线包括漆面材料的绝缘皮,所述铜线采用激光去皮技术对铜线进行绝缘。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采用尺寸为1cm*6.3cm的矩形通孔,矩形通孔的误差为±0.5cm。优选地,所述磁芯采用UF型,所述磁芯直接放置在所述铜线内部。优选地,所述环氧板的厚度为1cm,所述环氧板放置在所述PCB和所述磁芯之间。优选地,所述外壳采用绝缘材料,外部密封仅有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在所述外壳的下方,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与外部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对称轴与所述外壳的之间距离为22cm,制作误差不超过±0.5cm。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对称轴与所述外壳的之间距离为17cm,制作误差不超过±0.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无需用高温胶带进行绝缘、且采用了全封闭外壳,降低人工成本,适应于各类环境。2.大电流电感组列作成的滤波电路,不容易产生散热难、绝缘差的问题,具有超强的稳定性,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的外壳底部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的外壳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的磁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公开进行描述,但是本技术公开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公开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公开。为了避免混淆本技术公开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申请文件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技术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generationmobilenetworks或5thgenerationwireless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继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Release-15中的5G规范的第一阶段是为了适应早期的商业部署。Release-16的第二阶段将于2020年4月完成,作为IMT-2020技术的候选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ITU)。ITUIMT-2020规范要求速度高达20Gbit/s,可以实现宽信道带宽和大容量MIMO。虽然5G技术能够获得特别快的通信速率,但是同时和产生了较大的功耗,因此需要有这相应的电源供电。而传统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使用的电源模块并未使用专用的大电流电感器,这可能导致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发热、绝缘能力差、无法放置在各类环境之中等问题。为此在一些5G智能电源模块的使用环境下需要设计相适应的大电流电感器,既能够满足电流大需求,同时还需要能够安置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保证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的结构图。所述的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包括外壳1、磁芯2、铜线3、PCB4、环氧板5;所述外壳1用于保护所述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在内,所述磁芯2用于产生磁路,所述铜线3流通电流产生在所述磁芯2内产生磁通路,所述环氧板5用于隔绝电能传递,所述PCB4将所述铜线3的电流引出,所述外壳1上包括第一固定槽6和第二固定槽7,用于固定所述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所述的环氧板5采用的是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泛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除个别外,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高。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是以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其特征,环氧基团可以位于分子链的末端、中间或成环状结构。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使它们可与多种类型的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不溶、不熔的具有三向网状结构的高聚物。采用该种材料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特点所决定的:1)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固有的极性羟基和醚键的存在,使其对各种物质具有很高的粘附力。环氧树脂固化时的收缩性低,产生的内应力小,这也有助于提高粘附强度;2)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体系是一种具有高介电性能、耐表面漏电、耐电弧的优良绝缘材料。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的外壳底部图。所述铜线3采用聚脂亚胺-2型的铜线,铜线3为扁平形状。所述铜线3的额定耐受电流80A,在所述磁芯2上缠绕时采用90°角度包围。所述铜线3包括漆面材料的绝缘皮,所述铜线3采用激光去皮技术对铜线进行绝缘。其中,QZY是聚脂亚胺,-2是厚漆膜,具体为130级厚漆膜聚脂亚胺铝漆包线。在所述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产生的特性参数如下:产生的电感为0.726uH,产生的直流偏置63A;产生的Q值最小为40;产生的电阻测试条件最大1.0mΩ;产生的频率为100kHz;产生的功率为1500W。其中,Q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磁芯、铜线、PCB、环氧板;所述外壳用于保护所述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在内,所述磁芯用于产生磁路,所述铜线流通电流产生在所述磁芯内产生磁通路,所述环氧板用于隔绝电能传递,所述PCB将所述铜线的电流引出,所述外壳上包括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用于固定所述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磁芯、铜线、PCB、环氧板;所述外壳用于保护所述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在内,所述磁芯用于产生磁路,所述铜线流通电流产生在所述磁芯内产生磁通路,所述环氧板用于隔绝电能传递,所述PCB将所述铜线的电流引出,所述外壳上包括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用于固定所述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采用聚脂亚胺-2型的铜线,铜线为扁平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的额定耐受电流80A,在所述磁芯上缠绕时采用90°角度包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包括漆面材料的绝缘皮,所述铜线采用激光去皮技术对铜线进行绝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G智能电源模块用大电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槽采用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旭辉胡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吕梁航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